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褥疮的预防效果

2020-07-09刘琴凤徐鹏

医疗装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褥疮面罩呼吸机

刘琴凤,徐鹏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通过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操作灵活、创伤小等优点,但患者需使用面罩、鼻罩等方式与呼吸机相连,进而导致面部或鼻部受到持续摩擦力、重力、剪切力、压力及潮湿的影响而出现皮肤破损、红斑,甚至面部褥疮,从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耐受力降低,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应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以预防褥疮,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褥疮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53~82岁,平均(66.53±4.62)岁;病程3~12年,平均(7.24±2.51)年。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52~81岁,平均(65.43±4.36)岁;病程2~11年,平均(6.84±2.5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2]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的患者;药物依赖严重的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上海呼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迈瑞特U-20T,ST双水平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T,备用呼吸频率为15次/min,呼气压与吸气压分别为5~10 cmH2O、0~5 cmH2O,氧浓度为25%~38%,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上述数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每次通气2 h,4次/d。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定期清洁患者面部,清除多余油脂;擦拭口腔时选择洁口净含漱液棉球,2次/d;采用金霉素涂抹口唇,保持湿润,预防口腔溃疡。

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1)认知护理:使用呼吸机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呼吸机的有关知识,包括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以提升患者对该治疗方式的认知度,缓解其对呼吸机的恐惧心理。(2)面罩护理:固定面罩,在合理范围内将面罩稍作移动,以缓解受压皮肤的压力,每2小时放松面罩1次,15 min/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暂时使用鼻导管吸氧,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决定脱机时间。(3)面部皮肤护理: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洁面部(2次/d),保持皮肤干燥;当皮肤发红、压痕明显时,可采用金霉素涂抹,以预防感染;若面罩周围出现空隙时,应在面罩内放置海绵垫,扩大受压面积,减少面罩漏气。(4)敷料选择:护理人员于患者佩戴面罩前,在鼻面部覆盖10 cm×10 cm美皮康及透明贴,并根据患者鼻面部实际尺寸制作成L形,宽度比面罩多2 cm,防止面罩滑出敷料边缘,注意露出鼻孔与嘴巴,将剩余部位紧贴额头受压处。(5)头带护理:选择合适位置放置面罩,罩住口鼻部的同时固定头带,并适当调节松紧度,头带过紧会使局部皮肤受压时间过长,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褥疮;而头带过松则会使面罩漏气,影响通气效果。(6)病情观察: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结果,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鼻面部褥疮的发生情况。褥疮分为4期:Ⅰ期,局部受压皮肤出现红、肿、热等,但皮肤表面无破损;Ⅱ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受压皮肤表面颜色转为紫红,表皮出现水疱;Ⅲ期,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组织缺血、缺氧,浅层组织感染,溃疡形成;Ⅳ期,坏死组织发黑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2)比较两组灼烧感、潮湿感、压红及压痛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鼻面部褥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鼻面部褥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鼻面部褥疮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480,aP=0.014

2.2 两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26,aP=0.02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等,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此类患者年龄普遍偏高,机体主要器官功能减退导致呼吸功能储备能力下降。无创正压通气可帮助肺阻塞患者维持有效呼吸,而鼻面部褥疮是该治疗方式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鼻面部皮肤无肌肉组织保护,长期压迫易引起局部皮肤坏死,从而发生褥疮,不仅会加剧患者痛苦,而且会增加再次感染的发生风险,对疾病预后极为不利[3],因此,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的保护极为重要。

早期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全面了解其病情及褥疮发生危险因素,预先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以达到预防褥疮、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鼻面部褥疮及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中的效果良好,可降低鼻面部褥疮发生率,减少皮肤不良反应,与孙秀梅等[5]研究结果相似。在早期护理干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其面罩、皮肤、头带、敷料等的全面综合护理,做到全方位满足患者呼吸治疗需求,减小鼻面罩对面部皮肤的压力及剪切力,最大限度地缓解更换敷料时产生的创面疼痛,增加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鼻面部褥疮的发生,减少皮肤不良反应;此外,认知干预、病情观察等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与理解,可以提升治疗配合度,且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护理及治疗计划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治疗期间的鼻面部褥疮发生率,减少皮肤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褥疮面罩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理想面罩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蒙药嘎木朱尔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