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09田维莉
田维莉
绥阳县人民医院妇科 (贵州绥阳 5633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占女性肿瘤的20%[1]。目前,临床上针对具备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表美观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本研究旨在探讨棒球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3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6~63岁,平均(44.37±5.2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7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5.39±4.31)岁,试验组平均年龄(45.03±4.8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予以充分术前医患沟通,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自愿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排除标准:对治疗效果有影响的其他因素。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待麻醉起效后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对于术前检查存在子宫后壁肌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放置简易举宫器或在下腹部多打1孔协助;术中依据子宫位置与大小,于患者脐上方穿孔并置入腹腔镜,随后分别于右下腹做一1.0 cm×0.5 cm切口,并于左下腹行0.5 cm穿刺;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通过腹腔镜观察患者盆腔情况,重点观察子宫肌瘤部位、数量、大小等,同时于患者宫体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缩宫素(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982)10 U或20 U;术中予以复方氯化钠(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17)500 ml+缩宫素注射液20 U静脉滴注,促进宫体血管及肌瘤滋养血管收缩;用电钩切开子宫浆肌层,充分暴露子宫肌瘤位置,用抓钳夹住子宫肌瘤后反复旋转,并向外牵拉,钝性分离;对于瘤体较大、滋养血管丰富且较粗的患者,先用双极电凝滋养血管,再由超声刀剪断滋养血管,以减少出血量;完整切除子宫肌瘤后,观察子宫情况,如存在宫腔穿透情况,则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内膜。
1.2.2缝合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在切除子宫肌瘤后,先用可吸收线间断并连续兜底缝合肌瘤腔,再用逐层缝合的方式缝合子宫肌层、浆膜层。
试验组采用棒球式缝合方法:用可吸收线于子宫一端开始缝合,自子宫瘤腔底入针,在手术切口浆膜面出针;拉紧缝线后,从对侧创面内底层进针至浆膜层出针,由内向外平行连续缝合闭合瘤腔,打结。
两组术前30 min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依据手术治疗情况采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24 h,最多不超过48 h,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8 ml+缩宫素20 U微泵泵入,5 ml/h,2次/d,维持48 d。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盆腔感染、中转开腹及输血治疗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0.116 6,aP=0.001
3 讨论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若缝合不当可导致出血过多、手术失败、贫血、感染、非计划再次手术、不孕不育等,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医师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时,通常采用不同的缝合方式,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提升治疗效果。
常规逐层缝合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血量过多,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该缝合治疗方式相对棒球缝合法存在一定的缺点,易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增加术后出血、感染等发生概率,进而导致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棒球式缝合方法能够避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感染,提升治疗效果。棒球式缝合方法是目前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常用的缝合方式,通过采用内进针、外出针的方法连续缝合后切口,与棒球缝合结合面一样使压迫子宫平滑肌止血的受力均匀,且不易撕裂子宫肌层,出血量明显减少;同时,棒球式缝合方法较传统缝合方法更加便利,缩短了手术时间,对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具有良好效果[3-4]。
综上所述,棒球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