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关联及其断损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与展望

2020-07-09刘姗姗乐菲菲

关键词:关联学者政治

刘姗姗,乐菲菲

(济南大学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一、引言

政治关联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产物,在各个国家普遍存在[1]。自1974 年Krugger[2]首次提及政企关系,指出与政府具有良好的关系可带来企业经济效益以来,学者便对政治关联概念、度量尺度、寻租动机、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其中对其定义、量化指标、作用机制等方面观点多样、各有特点。而对企业经济影响大体又可以概述为:政治关联“资源效应”、政治关联“诅咒效应”、政治关联“信号效应”、政治关联“保护效应”[3-5]等等。可见,现有政治关联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且研究体系较为完善。而2013年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称“18 号文”)对政府官员企业任职的严格限制及中央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强,造成上市公司中大量官员独董强制辞职,这一现象引起了较大经济反响。那么,官员独立辞职潮的出现对企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不少学者开始关注这种现象导致的政治关联断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但目前来说,关于政治关联断损研究并不完善,且学者多关注其对企业价值、股价变化甚至研发创新的影响,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并未涉及,存在一定空白。故本文综合政治关联及其断损相关研究进展,分析目前政治关联断损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下一步政治关联断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政治关联概念及量化方法

(一)概念

Fisman 率先提出政治关联概念,即企业与政府之间较为亲密的关系[6]。随着研究深入,其概念界定逐渐多样化。国外学者多把政治关联定义为企业与参议院存在一定关系(Roberts)、公司的高管或股东与政府官员有密切联系(Johnson &Mitton)、利用政治捐赠参与政治选举(Khwaja.et al;Claessens.et al)、公司管理者任职于政府部门且在精英学校就读(Betrand.et al)甚至公益捐款[7-13]等等。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卫龙等首次注意到企业经营策略与政策变化及政治绩效息息相关[14],这引起学者广泛关注。不少学者认为企业聘请曾任或目前就职政府部门的官员即政治关联[15-18],亦有学者将企业家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纳入衡量指标[19-20]但目前更普遍接受Faccio 对政治关联的界定,即,企业中大股东(持股比例≥10%)或高管是国会议员、部长或者与政治家、政党关系密切。持有类似观点的国内学者有乐菲菲等,王乐等,严若森,张金涛等等学者[21-24]。

(二)度量方法

对于政治关联衡量方法,国内外量化方法不一,但大致可分为哑变量法、赋值法、比例法等类型,对于具体描述详见表1。

表1 政治关联衡量方法

(三)评述

由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政治关联定义并未存在确切概念,但大多借鉴Faccio(2006)概念结合上市公司所处的地区政治、经济、制度等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展补充,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定论,这也为广大学者进一步深入探究政治关联这一概念提供了一定研究空间。而对于政治关联衡量方式,在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方法不一,各度量方法皆有优缺点。例如哑变量法虽然可以表示企业是否存在政治关联,但对于这种政治关联程度及政治影响广度难以测量,甚至高管在中央有任职经历与在县区级有任职经历划为一类,忽略政治影响力的层次性,造成研究结论以偏概全;赋值法考虑到政治影响力差异性因素,但各种代表类型的政治关联影响力难以表示或具有一定主观色彩;比例法纳入了企业政治关联程度指标,但并未考虑职位级别、机构层级的差异;相比政治资助或社会捐赠等度量方式具有一定政治、地区色彩,在我国适用性不强。综合现有文献来看,目前学术界也并未对政治关联衡量方法形成一致结论,这种不确定性的衡量方式,相反推动着其量化标准不断结合企业内外部经济制度环境进行完善发展,使之尽可能地贴合研究对象实际状况,以得到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三、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影响

目前,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研究广泛,不同学者对两者关系研究结论不一,甚至相悖。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大体可以将其总结为政治关联积极效应、政治关联消极效应两大阵营。

(一)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积极效应

政治关联作为不完善制度环境下的替代机制,对企业内外部发展影响重大。尤其是在法律环境较差地区,企业构建自身政治关联网络来获得政治保护,以减少产权侵害事件,甚至利用政治庇护以降低违规处罚力度[30]。除此之外,政治关联通过财政补助、税收减免、融资约束、信贷优势、政策扶持、行业准入等一系列作用渠道以影响企业运营决策,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Roberts 等发现参议员死亡事件引起股票市场较大波动,与其相关利益集团股价明显下滑,而与其继任者相关利益集团股价表现极佳;Hellman 等以转型经济体为背景,认为“俘获经济”下,捕获者公司在产权保护及公司业绩上享受私人性优势;罗党论等发现政治关系可为企业带来更多股票收益;Niessenh 等以德国公司为对象,发现政治背景公司会计业绩明显好于非关联公司;袁军等发现受政府偏袒效应影响,政治关联企业股价崩盘可能性大大减少;钱红光等发现政治关联企业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等等[32-36]。随研究深入,有学者将国有控股纳入研究框架,认为国有参股可抑制关联担保中的掠夺,提升企业绩效[37]。甚至有学者将环境治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37],提出政治关联企业更看重环境治理,基于互利的原则,对企业绩效正向激励作用也更明显。类似研究还有李健等、唐国平、苏蕊芯等学者。

(二)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消极效应

随研究深入化,政治关联“危害论”不断涌现。认为政治关联构建成本极高,导致利益输送与输出差别旗鼓相当,甚至次之。原因在于聘任官员导致其在公共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38],使企业承担更多就业目标、慈善捐赠、基建建设等等,反而加重企业运作负担,忽略自身能力建设,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利用政府这一层关系,减少了融资约束,带给企业更多信贷资源,但其内部杠杆率很高,导致企业会计绩效表现并不理想(Boubakri 等)[39],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贷款便利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情况(姚德权等),造成企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甚至配置扭曲,投资不足等情况(邢春玉等;郭世辉;顾振华等;谢攀等;李传宪)[40-44];甚至有研究指出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导致创新研发投资不足(李诗田等;丁永健等;何兴邦),创新绩效表现差(袁建国等;严若森等;乐菲菲等),从而为粉饰其财务报表,增加企业盈余管理操纵可能性,为企业股价崩盘埋下隐患[45]。

(三)评述

通过对上述文献梳理,可以看出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虽较为完善,但结论并不统一。其原因可能如下:首先,学者对政治关联界定不同,其量化标准也不同。有学者考察股东政治背景,有学者考察董事政治背景,有的采用虚拟变量法,有的采用比例法或赋值法等等;其次,对企业绩效影响渠道研究不同。有学者从政府补助、税收优惠角度入手,也有学者从资本结构、融资束缚、行业壁垒或多元化战略等方面入手;另外,企业绩效量化指标不一。有学者采用单一指标衡量(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回报率等等),有学者利用多指标或者综合评分法衡量(如EVA、平衡记分卡等);最后研究样本及板块有所差异。有的以全部上市公司为对象,有的以新三板、主板或者中小板为样本,甚至按照企业性质分类等等,最终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可见欲进一步研究两者关系,需尽快对政治关联等其他一系列问题进行统一标准,以减少结论偏差。

四、政治关联断损对企业绩效影响

(一)政治关联断损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政府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环境及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尤其是2013 年政府对于官员独董任(兼)职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引起较大范围的官员独董辞职潮,使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这种独董辞职现象对企业所造成的经济影响。政治性寻租是上市公司中的常态,特别是在中国“关系”型社会背景下,独董的政治背景可以降低企业违规处罚,发挥其“庇护作用”[30],那么此次官员独立董事辞职事件无疑对上市公司政治关联网络造成重大冲击。目前研究来看,学者大多以中央反腐及独立董事辞职潮为背景,探究这种政治关联断损对企业影响。有学者认为政策实施使“政商旋转门”关闭,市场资源配置得以恢复公平性(赵峰等),进而减少资源错配机率,提高资源周转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绩效(魏崇胜);也有学者从强化监管、约束融资、中断寻租及减轻政治负担层面提出,出现政治关联断损的企业可减少对外部资源依赖,增强内部能力建设进而大大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稳定市场[46];虽然官员独董离职会使企业丧失政治资源优势(康思瑶),但不少学者认为外部政治资源的减少会更刺激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加企业对于创新研发方面的投资(张金涛等),以加快形成自身竞争性优势,故政治关联断损反而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激励作用[47]。

(二)政治关联断损对企业绩效的消极影响

但随着研究深入,政治关联断损“危害论”越来越被学者接受,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对企业股价、市场价值方面,对企业绩效鲜有甚至未有涉及,这部分仍存有很大空白去填补,故此部分借用政治关联断损对企业某一时点的市场价值影响来代替对某一时间段内经营绩效的影响。Nguyen et al(2010);顾亮(2014)等学者以独立董事死亡事件为视角,提出这一事件造成公司市场回报为负,企业价值大跌;亦有学者以反腐倡廉为视角,认为官员落马的威慑效应[48],使企业政治保护伞失去效用,造成企业内部弊端层现,使各投资者对此持悲观展望,极易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企业股价暴跌甚至崩溃[49]。与此同时由于这些企业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到原有经营性状态,就会导致市场价值再次大幅度下降[50]。此外也有不少学者以中组部“18 号文”政策为视角,认为官员独立董事辞职这一“坏消息”(蒋先玲等),一方面意味着企业“专有政治资本”的丧失(邓晓飞等),使企业融资优势明显下降(魏冉),损害公司整体价值[51];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离职消息的发布对股票市场起到“信号效应”,传递出内部经营状况变差的讯号,更容易引起“负向财富效应”,进而对政治关联断损企业的股价造成显著负面影响等等。[52-56]

五、评述及展望

通过对上述文献梳理,可以看出随着环境制度完善化及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政治关联断损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但大多集中于对企业研发投资、创新效率、股价波动或者企业价值方面,而对企业财务绩效研究鲜有涉及,故存在较大理论空间,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通过对政治关联断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目前研究仍存在较多问题:第一,学者对政治关联断损的经济影响多侧重于对企业市场价值及创新的探究,即,官员独董辞职对公司股价、股票收益率及创新水平的影响,鲜有学者针对企业绩效进行深层机理研究,故这一方面缺乏有关理论支撑;第二,对于政治关联断损其界定并不明确。有学者定义官员落马、独董非自然死亡、高管被弹劾即政治关联断损,甚至有学者定义中组部“18号文”带来的官员独董强制辞职即为政治关联断损或政治关联丧失,可见对于其概念界定多样化,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其理论研究仍有待深入;第三,政治关联断损及其断损层级的量化尚存难度。针对政治关联量化指标可采用哑变量法、比例法、赋值法或综合指标法,但针对政治关联断损这一变量衡量大多借鉴政治关联的虚拟变量法,方法单一且其合理性缺乏理论支撑;第四,目前研究多关注政治关联断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现有文献对其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影响时间维度、影响对象以及影响机理未进行深层次探究。同时相关研究板块、影响渠道及其他经济后果仍有待细分完善;第五,现有研究多采用事件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方法存在劣势,代表性不强,且内生性问题难以把控,故针对其断损研究方法仍有待完善,这也为未来进一步丰富政治关联断损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新视角。

猜你喜欢

关联学者政治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奇趣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