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以“云观展”开启

2020-07-08

收藏·拍卖 2020年3期
关键词:展厅美术馆文物

刚迈入2020年,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让文博线上展览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云观展”以让人始枓未及的方式重磅袭来,闭门不出的超长假期中仍能通过“云观展”收获不少惊喜。疫情的到来对文博机构也可谓一场自身数字化工作、线上服务的测试。而2020年将是文博系统在数字化潮流中里程碑式的拐点,这让国内的线上展馆的发展不再是配角,而开始与实体展馆并肩而立,甚至会成为展览推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亲临现场向来是艺术界奉为圭臬的观展正确打开方式。诚然,直面原作的确能给予观者更震撼的视觉冲击以及最原始的

手观赏体验。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线上展览也有着自身独特优势:打破时空束缚、无限量的内容呈现、避免并肩接踵地参观,国宝、名画不必再“故宮跑”才能“千年看一回”……种种优势让线上展览被赞誉为“永不落幕的展览”。甚至对国宝走出国门、推广中华文明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随着VR、AR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线上展览也早已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的2D图文形式,经过全面、精密数据采集后制作的全景式虚拟展览、3D虚拟展览等新颖形式正在刷新人们的参观体验;实景模拟、百亿级像素的拍摄、“可见区下载”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运用,让观众可以在线上轻松实现沉浸式虚拟参观,细致入微的局部放大甚至能获得超越现场的视觉体验;尤其对于一些脆弱或出于保护目的而不宜展出的文物,线上展览更具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令人欣慰的是,在方兴未艾的线上展览领域,国内艺术、文博机构无论在政策支持抑或技术研发,均已走在世界前列,甚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某些领域还有所引领。最后引用一位线上展览工作者的感言:中国数千年文明,深厚的积淀通过数字化与线上展览传播,必能让古老重获新生,以更新潮的方式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也惠及后世千年。

线上展览,“云参观”正在进行时 雨田

庚子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各大博物馆悉数陷入闭馆状态,众多精心策划的展览一时无法先睹为快。不过,闭馆并未让国内博物馆界陷人被动,在国家文物局的号令与推动下,众多博物馆大举通过数字形式继续提供服务,一系列线上展览在春节期间相继推出。“云参观”成为人们过节期间艺术活动的首选,这也让近年本已如火如茶发展的线上展览,经此一“疫”将获得加速度式的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线上展览乃至线上博物馆、文物库等将陆续涌现并不断完善,成为线下实体展览及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有益补充。

认识线上展览

实际上,线上展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通常是指运用数字科技将展览内容数字化后呈现在互联网上,并结合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開展展览的线上传播和数字化服务,又被称为“网络展览”。需要厘洁的概念是,线上展览不等同于数字展览,前者虽然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但其侧重点在呈现与传播网络化;而后者则强调展览内容的数字化,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也可以放在线下展示。

目前国内,以北京故宮博物院为首,多家省级博物馆都相继推出各自的线上展览。其中,又可细分为图文2D虚拟展览、全景式虚拟展览以及3D虚拟展览三大类型。早期的线上展览。主要采取图文2D的形式,多采用摄影照片配上文字介绍,以静态页面形式呈现,这也是博物馆、美术馆官网中常见的线上展览形式。而随着数码摄像技术以及VR、AR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景式虚拟展览以及3D虚拟展览也日益变得流行。全景式虚拟展览是用全景拍摄技术采集实体展览场景的全景图片,经过技术处理进行剪接合成360度场景图像,带给观者一种3D展示效果的数字展览。而3D虚拟展览则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把实物展览场景和文物虚拟化而形成数字化展览,即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一个个现实中不存在的数字化展览,又称之为“虚物实化”,它足以3D虚拟技术为主,同时结合3D渲染技术、数字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等创建的数字展览。相比前两者,3D虚拟展览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仅可以依托于实体的艺术品或展览,还可以天马行空,创造出众多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展览,成为独立于实体展览以外的一种新型展览形式。

打破时空限制

线上展览的兴起,可以很好解决目前博物馆展览所面临的现实痛点。比如因馆内陈列展厅不足,导致海量馆藏文物展出利用率低的问题,线上展览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让更多馆藏文物获得更充分的曝光机会;其次,一些国家规定不宜外借展出的珍贵文物或如书画、壁画等容易破损的文物,用线上展览的方式呈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线上展览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打破时空的限制,有着无限量的空间优势。一个布置在网络空间的线上展览不会影响到后续的任何布置工作,所以也就无需撤展,这样每一个展览都可以永久地展出,从经济角度来看,更具有环保、节约的特点。

一方面,线上展览带来展览模式的灵活化与便捷化,如3D虚拟展览避免了对文物的直接接触。布展人员只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就能把展品置于虚拟展柜内或挂到展墙上,可以随意、反复腾挪。利用这一特性,3D虚拟展览将是未来实体展览前期预布展以及预看展览效果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线上展览让展品的征集变得更为便捷。一场展览可以轻松联合全球数十家博物馆进行合作,这是传统实体展览难以企及的。

另一方面,从公众教育层面来看,观众可以足不出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上搜索各种展览,实现随时随地参观展览,避免经常错过某些精彩展览的遗憾。而参观方式也会变得多元化,不仅可欣赏文物图片、3D模型,还可收听讲解、音乐等,甚至与专家、其他观众进行在线的交流、讨论、留言。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系统的不断优化,线上展览还可以配合VR眼镜、VR可显示头盔等可穿戴装置,以及动作捕捉装置、语音识别装置等,让观众在家就可享受完全式的沉浸感和交互体验。

此外,网络传播进一步提高了公众教育的广度。比如那些受制于路途或行动不便的人士,可以更自如地观展。随着地域限制的打破,观众可以上一刻还沉浸在《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都市生活中,下一刻就可以切换到伦勃朗的艺术佳作观赏上来,并走进他个人创作世界中去。

博物馆与画廊的“云参观”

随着线上展览在技术上的日益完善。让“云参观”成为了可能。除了展览,线上参观博物馆乃至数字文物库等也不再停留在设想层面。近年来,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不少博物馆已经逐步实现自家收藏数字化,如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推出博物馆线上VR之旅,不仅能够高洁浏览展厅与藏品,还能查看众多常设展及往届展,“刷馆”、观展尽在掌中。而国内的故宮博物院也建立“数字故宮”项目,逐步打造一座完整的數字博物馆。

除了博物馆,线上展览还获得画廊的青睞。据一家海外机构Artsy在2019年2月,通过调查来自全球近700家画廊所发布的数据来看,未来的画廊实体空间可能大幅减少,线上展览与销售或成为画廊转型之道。如知名画廊高古轩在2019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期间,为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阿尔伯特。厄伦(Albert Oehlen)举办的“线上展厅”收获颇丰,这一举动将画廊“线上展览”推向热潮。

前景可期,道阻且长

尽管线上展览相比传统实体展览有着众多优势,但它并非要全面取代实体展览,而是作为后者的有益补充。毕竟,观赏艺术品不同于其他门类,现场观看原作所获得的体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仍旧无法取代。同样受限于当前技术水平,从目前各项用户体验来看,各类线上展览尤其是3D虚拟展览尚未能达到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如果线上展览不能没有学术把关,没有门槛界限,则容易沦为纯粹的3D影像放映。

虽然线上展览仍旧受限于当前技术水平,但不管是线上展览还是线上博物馆,云参观,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艺术的距离,未来前景依旧具有无限的可能。

标杆,全景式虛拟实现“云刷馆”轮奂

当前,国内文博机构在线上展览以及线上博物馆的建设上可谓走在国际前沿。即使与欧美各大博物馆相比也并不逊色,甚至某些领域还实现引领。

从早期2D图文线上展览到如今全景式虚拟展览甚至3D虚拟展览被广泛应用,国内博物馆、美术馆都在积极构建自家的线上展示体系。古迹、遗址类博物馆釆用最前沿的技术采集数据,将场景、文物以3D形式在线上再现,让观众不仅可以在虚拟空间实现漫步、游览,还可以获得超越现场的视觉体验;综合性博物馆、美术馆侧重于将固定展览及临时展览数字化,实现永久性展出,观众可以不受限于地域与时空。此外,结合手机移动端的线上展览也日益受到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的重视,不仅有线下扫码、线上观展的形式,还有针对特定人群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等,这些新的在线艺术资源为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线上观看体验,从而轻松实现“云刷馆”。

[三星堆] 重磅原创特展线上再现

作为国内著名的遗址类专题性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一直因独特的文物、杰出的场馆设计而闻名。而2014年上线的三星堆全景数字博物馆是百度百科首次与国内博物馆合作,运用3D全景成像技术打造的数字博物馆,从而实现传统的线下博物馆和数字化线上博物馆完美的结合,让更多游客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三星堆博物馆内展现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全景数字博物馆采用最先进的全景拍摄技术,通过实景模拟、立体展现、音频讲解等多种形式,让人身临其境观赏三星堆博物馆内的珍藏文物。3D化的数字博物馆可以全方面、无死角地看到每一个藏品的细节,甚至能洁晰地看到青铜器特有的锈斑。

近期,针对疫情,三星堆博物馆将近年来举办的展览制作咸虚拟展线上展出。包括:“青铜的对话——黄河与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展”“宅兹中国——陕西西周青铜器精品展”、“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和乐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展”以及“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九十周年特展”等,均为三星堆博物馆近年举办的重量级原创性大展。如果此前错过了这些展览,如今可以通过三星堆博物馆微博,用手机即可观看线上大展。

[故宫]漫步数字紫禁城

目前国内,北京故宫博物院无疑是线上展览与数字博物馆的领军者。拥有海量文物的故宮在2017年全面开启了“数字故宮”计划,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与互联网将“数字故宫”打造成既与线下收藏的文物紧密关联,又能够在任何时间、空间被公众感知的“超时空博物馆”。

20]9年更是一口气推出“故宮名画记”“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全景故宮”“紫禁城600”“故宮:口袋宫匠”“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化服务产品,如“故宮名画记”,数十亿级像素的超高洁影像,流畅的缩放体验,不但能让观众用更大、更精、更细的方式

览故宮藏画,还能通过标注、收藏,建立自己的“私人藏画馆”。还有官网重磅推出的“数字文物库”,首批精选5万件高洁文物影像进行公开,未来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刷新,极大满足了故宮文化爱好者、专家学者欣赏、学习、研究文物的需求。而“全景故宮不仅可以线上漫游紫禁城,还可选择雪景模式,欣赏从太和殿到御花园的不同场景,在线“云赏雪”。

在线上展览方面,故宮还推出“发现·养心殿——数字故宮体验展”,在原有数字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学术研究成果,利用AI、VR等技术,开发出“召见大臣”“批阅奏折”“鉴赏珍玩”“亲制御膳”等项目,让观众在数字世界里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此外,故宫还针对特定群体,在特定的线上平台上进行展览,如近期推出的《你好宮——庆祝故宫建成600周年》线上层,就是在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展的。

[敦煌] 彩塑、壁画沉浸式观赏

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其彩塑、壁画均十分脆弱,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不断退化,其珍贵的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迫在眉睫。

早在20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即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且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和彩塑的珍贵资料。30年来,这一项目不断向前推进。“数字敦煌”慢工出细活,专注洞窟彩塑与壁画的数据采集。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第一期正式上线,首次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洁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节目。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采集精度为300DPI的洞窟近200个以及110个洞窟的图像处理、140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工作。

“数字敦煌”可以流畅拉伸图片,仔细观赏洞窟、壁画细节,还有专业性讲解,且支持VR模式,虽然尚未完全覆盖全部洞窟,但总体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线上博物馆的标杆之作。

近期,敦煌研究院还推出线上展览“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包括石窟全景漫游展区、复制洞窟展区、精美壁画高保真复制品展区、三维塑像打印展区、沉浸式展区等内容。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限制走出敦煌。

[秦始皇帝陵] 360度“触摸”秦文化

同為重要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始皇帝陵,近年也在线上博物馆及线上展览的建设上不断升级。2017年,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上线,采用了矩阵全景技术,收录了兵马俑的1、2、3号坑的高精度全景图资料。首次以200亿像素的“超高洁级别”图像将兵马俑呈现给观众,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中首个采用百亿级像素进行网络展出的历史景观。

其中,“可见区下载”技术的运用,颠覆了传统展览的观看模式:极大缩减了图片加载时间。即使图片像素高达200亿,整个浏览过程也流畅无比。经过无限放大后,观众可通过突破现场观看的视角限制,360度“触摸”兵马俑的每个细节,观众不但可以洁晰地看到兵马俑表面的纹路,还可以发现个有趣的细节:即使是同一列的兵马俑,身上的铠甲也各有不同。这无疑是超越现场参观的视觉体验。

近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还推出“全景兵马俑”“平天下展览”“四海一虚拟展示”“数字博物馆”四大内容板块。尤其是两大线上展览“平天下展览”及“四海一虚拟展示”尤为值得推荐。前者为纪念秦始皇兵马俑发现45周年特设,集结了全国33家文博单位相关精品文物317件(组),展示了秦由崛起以及统一六国之旅,以及秦国法制对现代的借鉴;后者是大型秦文化虚拟大展,通过创新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建成文物常识知识系统和秦国汗青文化虚拟展览,以展示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观众可以在线观赏到文物遗址空中鸟瞰影像图、高洁全景数据、秦遗址三维建模和虚拟复原、专题片、互动小游戏等丰富内容。

[国博]一站式临展观看合集

对于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年会举办古今中西各类专题性展览。而2016年专门推出数字展厅,是国家博物馆的线上展览集合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将360全景摄影、3D、视频、语音、图文等表现形式在线上再现每年举办的重大临时展览,在国博48个展厅中,是最具特色的展厅。

国博数字展厅收录了近年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大唐风华”等诸多精品展览。观众可以随心切换这些展览,十分方便游客观赏、学习。在体验上,观众可以全景式观看展品,还配有比较详尽的讲解、展品目录等。也可以选择“自动参观”,按照设定好的线路观赏展品。

在国家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上,也推出了“国博邀您云看展”系列,在移动端上介绍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展览或重点展品。

[浙博] 线上“刷馆”经得起推敲

浙博在线上展览及线上博物馆方面主要集中在固定展厅及临时展览上,以全景式体验虚拟技术将展览及文物搬上网络,在目前国内省级博物馆是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2012年,浙博就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二届“惠世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之时,充分应用最先进的全景拍摄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全面数字化,使展览得以永久在网络上层示。现在浙博把每年举办的大型临时展览都制作成相应线上展览,数目近30个。包括“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等,均是精品线上特展。

除了临时展览,如今浙博已实现将固定展厅及部分馆藏文物数字化,如果没有到过浙博,那么线上参观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其官网专门设有“数字浙博”栏目,分孤山馆数字展厅及武林馆数字展厅,在浏览体验上,浙博也做到极致,文物实现3D建模,可360度观赏,线上展览很“耐逛”,配上地图索引功能,能快速切换参观场景,在游览体验上能最大程度上模拟出真人漫步其中的视觉体验。

线上虚拟馆,广东领风气之先 佘一 易隶

时至今日,线上虚拟“漫游”美术馆、博物馆己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喜欢喝“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其精神气质渗透于各行各业,美术馆、文博领域也不例外。疫情期间,100多家文博机构开通了线上博物馆服务,覆盖省、市、区(县、市)级博物馆,打开手机便可到广东省博物馆看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到西汉南越王墓看出上文物;到潮州市博物馆看精美的潮绣;到广东大观博物馆看国宝级的中国古代青铜镜,到惠州警察博物馆里看古代官员的顶戴花翎,还可以“穿越”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里阅读那些救国英雄写过的书信……作为国内在数字化探索和应用方面走在前沿的省份,岭南的各色文博机构让艺术粉即使宅家亦可随时、随意大饱眼福。

[广东美术馆] 沉浸式应用,建立展览数字化档案

广东美术馆线上虚拟展厅于2017年开通并在2020年1月29日全面上线以来,总浏览量已达到62.9万次。据了解,广东美术馆一年大概会举办15个重点展览,从2017年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起到现在,有三四十个重要展览都已经做了虚拟展厅。

广东美术馆是国内第一家实现从数据采集、数字化布展、虚拟化看展、大数据管理、数字藏品档案、全终端传播到AR。VR等沉浸式。体验式交互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实现数字化,所以在闭馆情况下也能很好发挥美术馆功能,继续为观众服务。

近期为了在疫情期间给艺术爱好者开通安全、便捷的观展通道,广东美术馆全面推出“花语@春风——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特展”“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边界的自觉”等迎春大展的线上虚拟展厅,日均浏览量近1万人次。近日又推出了三大经典展览——王肇民艺术研究展、林丰俗绘画世界、莽园画展的线上展厅。“接下来我们每周都会陆续推出来,让观众能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回顾、欣赏、品读优秀展览和作品。”馆长工绍强表示,譬如“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其策展思路、文献资料,绘画语言,画录思想,观众在线上都能仔细品读。“作为国内在数字化探索和应用方面走在前沿的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还将继续推出虚拟展厅经典回顾系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全景展示,“一秒”定位文物

西汉南越王墓于2012年,开始对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及展厅进行三维信息扫描,游客可以通过APP软件在手机上浏览。此外,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在2013年还陆续推出GOOGLE匝数字博物馆和百度数字博物馆,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欣赏到高洁的文物照片并听到语音讲解。

2017年开始在官网和微信平台推出的墓室VR导览,运用了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对墓室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高洁“拍摄”,利用采集到的点云数据、纹理数据等,导入到专业的建模软件中,对墓原址进行人工建模。为了可以“一秒钟”定位到文物,坐标数据库中还增加了检索功能,考虑到普通观众、研究人员或者博物馆管理人员等不同对象的不同检索需求,开放了不同的检索功能,实现了可以按器物功能、质地、墓室各室分布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检索,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者。在VR导览的讲解词中,南越王墓埋葬的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睐”,并亲切地称之为“睐睐”,以向客人介绍自家的口吻导览。

2018年博物馆利用微信推出博物馆展厅的VR全景展示,内容为《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包括了《南越文帝》、《美玉大观》《武备车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宮廷宴乐》六个单元。同时,采用新的博物馆展陈理念,引进了三维全息展示、触摸屏。展示屏。视频。卡通等,还新设了玉作坊、南越玩国、宴乐场景、南越国海边等互动设施,极大丰富了展示效果,被评为2009-2010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广东省博物馆] “智慧粤博”,在家轻松“云观展”

广东省博物馆近期整理了馆内的线上展览资源,让观众能在家轻松“云观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官网平台,观众不仅能了解各大展览资讯,还能欣赏10个展览的3D数字漫游(包括正在展出的“粵匠神功——广作家具特展”),浏览精品馆藏文物及411件3D文物影像;在微信平台,可收听展览语音导览,还可获取“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特别推出的在线小展册,其内容涵盖所有画作图片及简介等。网上层厅里,大家还可以看到全景展厅,从空间到展品细节都能一览无遗,仿佛亲身进入到展厅内部一样。

其实早在2014年,广东省博物馆就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智慧博物馆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广东省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里已建成十多个子系统,在功能上基本覆盖了博物馆行政管理、信息数据库、藏品管理系统、展览设计辅助系统、观众服务等各方面。其中,线上3D博物馆可在电脑和移动端观展,高洁影像配上在线文字/语音解说功能。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同时兼具文物鉴赏、档案查询、历史探索、文化学习等功能,不仅让线上展厅成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更全方位地满足了大众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据悉,粵博今后将继续推出“宅家·我们云上见”系列展览,启动并逐步完善“网上虚拟展厅”,实现“闭馆不闭展”,让观众足不出户观看文物大展。

[连州摄影博物馆] 线上虚拟展馆,全终端漫游观赏

连州摄影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研究当代摄影的公立摄影博物馆,而每年的连州摄影年展也已成为中国当代摄影文化的重要标杆。为弥补有人因为路途遥远而与此盛会擦肩而过的遗憾,2018年起,连州摄影博物馆就开始搭建线上虚拟美术馆,利用VR等科技手段对展厅进行多点位、720度的全景采集,结合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制作成可以在手机上直接观看、又便于网络传播的虚拟全景摄影展馆。

观众可以通过识别二维码网页/手机app/VR/AR全终端平台对展览进行全方位漫游观赏。本届连州摄影博物馆冬季展还特别推出3D/VR虚拟展厅。足不出户就能徜徉国际摄影大展。在手机上,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家进入虚拟展厅,然后按照指示进行操作就可以放大全方位地欣赏艺术家的作品,让不能来到现场的观众也同样可以身临其境。

[深圳南山博物馆] 全景导览,线上逛博物馆涨知识

南山博物馆作为深圳南山区属博物馆,承担着南山历史、人文研究工作,负责南山区域出土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同时也注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广府区域历史遗存的收藏整理工作。南山博物馆以博物馆建筑的三维地图为导航,结合全景的导览应用,观众可以自由穿梭于每个场馆之中,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即可360度無死角观展,不用门票,也无需排队,就可尽享精品优质展览。

南山数字博物馆还制作了以“南山故事”为主题的专题片共二十集,专题片结合影像资料、文物讲解、展厅实景等展现南山建区三十年历史。此外,南山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合作展览“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展”、与首都博物院合作展览“烟霞寄兴——清代至民国北京名家山水画展等临时展览也陆续在南山数字博物馆上线,对展览文物进行更多解读;后续计划推出的还有南山博物馆馆藏重点文物、南山区内非遗项目展示等内容,在原展览基础上进行更多延伸,包括知识链接、实景展现等。

[红专厂创意园E5艺术馆] 摆脱实体展馆限制

每座城市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北京有798,上海有MSO,而广州有红专厂。曾经的红专厂,是广州工业遗产改造的艺术区典范,鼎盛时期是广州一张当代艺术名片。2019年,红专厂正式开拆,与代人集体记忆就此告别。“来红专厂看展”如何继续?身处红专厂创意园的E5艺术馆,是集学术交流、艺术展览、商务典藏于一体的现代化艺术馆,定期举办岭南艺术名家作品展览、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它早已未雨绸缪,将实体展览同步线上,将实体展馆搬迁的束缚和影响将至最低,同时也不再有开馆与闭馆时间的限制,观众可随时去数字展览馆浏览陈列展览,实现展览与观众双向互动。即使有一天实体展馆不复存在,亦可保留份情怀。此外,在实体美术馆中受限的媒体、音视频、虚拟特效和难度大的场馆改造,都可以在虚拟展厅中实现。目前,E5艺术馆总浏览量已达到25.2万次。

[莞城美术馆] 特色“微课”,突出线上公教互动功能

莞城美术馆是一所融收藏、展览、研究。教育、交流等功能为一体,大力发展系列公共艺术推广活动的综合性现代美术馆。除了结合馆内现有的展览以及以往馆藏作品展或其他重要的展览,建立虚拟展厅外;莞城美术馆的线上公教及互动活动也呈现多样化。其一,充分利用美术馆自有或艺术家提供的艺术资源,同时策划与疫情相关的主题互动活动等,提高艺术爱好者的参与积极性;其二,在平台上播出曾参与美术馆“名家课堂”活动的知名艺术家创作示范或探讨绘画技法之类的视频;其三,结合本馆的特色,莞城美术馆对本馆重要展览的主要作品进行解读,形成美术馆的特色“微课”,比如对“时代底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美术作品展”的名家名作做推介等。

雅昌,“云参观”背后的数字工匠 雨田

线上展览与线上博物馆的建设离不开对文物或艺术品的数字化。背后不仅需要进行数据釆集、后期图片剪辑甚至3D建模等各项繁复的数字处理工作。目前在国内,雅昌是提供线上展览及数字化服务的领军企业。基于多年为博物馆提供艺术服务的经验,雅昌不仅拥有专业团队,还成功与多家国家级博物馆签署战略性合作,为其提供线上展览及相关数字化服务。多年的探索下,已日渐形成系统性的严苛标准,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践行工匠精神。

“云参观”,离不开细致的数据采集

早期雅昌制作的线上展览,主要是2D图文形式,随着VR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博物馆对线上展览的需求日渐增强,雅昌从2013年起就开始着手研发相关技术,并成立专业化的数字化团队,旗下的艺术数字化服务中心拥有全球领先的数字化采集设备及技术人员,不仅在传统的数据采集(如摄影、电分)领域有丰富经验,而且面对大型空间场景数字化,4K影像采集,虚拟现实融合等新技术也加大投入研究力量,以最前沿的科技设备为文博机构、拍卖机构、艺术家提供各类线上展览及相关数字化服务。

“目前,雅昌已为国内80多个文博艺术机构提供了730场线上展览数字化服务,展览内容涵盖:书法、绘画、油画、雕塑、版画、壁画、陶艺、漆画、综合材料等艺术门类。”雅昌数字化业务负责人赵永昌介绍道。

其中,备受业界欢迎的故宮线上展览,就由雅昌负责制作。针对每年故宫举办的各大临时展览,雅昌需要对展览进行详细、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并制作成全景式虚拟展览上线,供网友全天候参观。目前故宮官网呈现的“数字文物库”已经有5万张精选文物影像,2020年将进一步开放6万张,而以故宮目前上百万件的藏品规模,雅昌要完成“数字文物库”,还需要持续数十年时间。

还有西藏布达拉宮,雅吕团队从2012年起花了将近四年时间,将布达拉宫内部的全部壁画进行了数据采集。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布达拉宮内的壁画艺术进行高洁数字化采集和梳理,令许多常年被建筑结构遮挡的壁画艺术重见天日。采集过程完全采用1:1高精还原技术,不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所得到的数字图片高达40亿像素。据赵永昌介绍。在布达拉宮,壁画遍布宮内各处,面积多达2900平方米。这些壁画此前受建筑结构、宗教禁忌等影响,从来没有个人能够看清全貌。最终经过系统性数据采集的壁画,不可以应用于线上展览、线上博物馆建设还有将来的文物修复、艺术出版、线下虚拟体验等多种功能输出。

以专利化的标准打造线上展览

除了上述的故宫以及布达拉宮,雅吕还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相继提供了线上展览及数字化服务。雅昌能取得国内众多博物馆的青睞与信任,离不开他们专利化的严苛标准,及极致的工匠精神来制作线上展览。

首先,基于线上展览制作的拍摄,雅昌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后期还需对图像经过与原文物比对校色后,进行样片打样输出,以确保文物的呈现效果最大程度上接近原作。

其次,雅昌充分利用多媒体、移动终端和PC等设备,让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或二维码等形式,随时随地实现对展厅的虚拟浏览、文物赏析。在浏览体验上,还加入地图雷达功能,让观众可精确查找所处位置场景、实现自动浏览、VR浏览。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既为远程观众提供了线上观展的便捷,又实现了与观众的互动体验,同时也有利于主办单位对此次展出成果进行数据整合和可视化存档,大幅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兼具实际应用价值与科技引领。

在线上展览制作上,雅昌使用图像渐进式的切圖算法,实现占用空间小,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好、浏览加载快等优势。不仅将展览现场进行空间三维重建,同时将展出文物借助虚拟空间进行集中式可视化管理,从而实现多元数据的融合应用和数字化建档。通过云端部署和本地化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此外,为了保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文物安全、数据储备等安全问题,雅昌还拥有72项专利,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以及数字化业务相关的专利等方面。这些均是雅吕线上展览的“硬核”科技支撑,也体现了数据时代中的“工匠精神”。

谈及未来布局,赵永昌表示,如今随着国内“文博热”的持续发展,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将成为越来越多人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项目,今后,线上展览、博物馆的参观需求也会不断增强。为此,雅吕已把数字化服务上升为集团层面的战略,未来还将进步壮大专业团队,并不断精进相关技术,助力博物馆实现更广层面的线上传播以及艺术资源共享,也以此作为企业的使命与社会职责。

艺维云展,口袋美术馆打造者 雨葭

无论是世界级的艺术殿堂巴黎卢浮宫,纽约MoMA,还是中国的重要美术馆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3D互联网。在众多企业纷纷拥抱VR、互联网+的趋势下,传统艺术品展览行业也亟待变革,当下的传统艺术品展览行业存在线下布展贵、布展门槛高、客流少、效率低等诸多痛点。基于此,艺维科技凭借虚拟现实的前沿技术优势,打造全球首个集3D布展、看展、交易、版权、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3D虚拟美术馆共享平台,并为全国各地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家提供线上展览及相关数字化服务。尤其是3D布展神器,颠覆了传统展览模式。

一键3D布展,塑造艺术展览的未来

艺维从2017年开始着手研发相关技术,并成立专业化的数字化团队。艺维云展目前汇聚了全球500多家知名美术馆与艺术馆、20多家高等院校、100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数字智慧美术馆。“3D布展”“3D展馆管理系统”便是艺维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3D/VR/AR技术,从展览的前期策展。中期开展、到后期闭展的全流程进行数字化优化,将各种信息整合在个三维模型中,帮助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备运营部门的各方人员可以基于此进行协同工作,可提高60%的工作效率,以降低展览成本。

“根据客户的线下美术馆或者虚拟方案,建立1:1的3D模型,批量上传作品、选择画框、调整作品、布置画展灯光更换展馆风格,全球海量顶级美术馆模型随便挑选,点击‘一键布展按钮,快速生成个人美术馆,10分钟即可轻松打造一座3D/VR虚拟美术馆。”这种线上布展技术,颠覆了传统展览模式,艺维云展创始人之一、53美术馆馆长李琼波表示。

“全景式虚拟展览是几年前就已经实现的技术,艺维技术与之区别就在于展览模型的精细度和灵活性、可组装性。全景式虚拟展览一般是在布展完成后才能进行信息数字化采集和系统建设,数据采集有定的滞后性,但艺维在实际布展前就可以形成策展的最终效果图,可供策展人随时更改。”

目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大多数美术馆,都已开设线上虚拟展厅,像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武汉美术馆、顺德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等,全省加起来共十几家美术馆都已经上线虚拟展厅。只要关注各美术馆的公众号,或者关注艺维云层公众号,就能远程看展。

Web/VR/移动端全平台支持,带给观众的是沉浸式观展体验。2019年53美术馆的“走进大师VR艺术大展”,将达·芬奇、梵高、莫奈、杨·弗美尔、米开朗基罗等世界级大师的艺术作品与一流的VR设备结合起来,将曾经只能隔着玻璃观看的艺术珍品变成沉浸式的艺术场景。这项VR体验,就是由艺维云层创建的。

建立个人的美术馆数据库

李琼波表示,今年,线上数字展厅将会在全国美术馆铺开,而领风潮之先的,就是广州地区。除了上述为公办或民营美术馆提供数字化服务外,艺维还为艺术家提供私人订制。“艺术家个人也可以自己办一个网上层厅或3D/VR虚拟美术馆,目前平台的注册量已经达到16000多个,包括像杨之光先生的个人展厅、廖冰兄个人美术馆、何建成个人美术馆等。”

强大的线上交互功能也是艺维的技术优势。布展后键操作,即可分享到国内外各大社交平台,观众可实时为喜欢的作品点赞、评论,与全球的艺术家、观众互动交流。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追踪用户浏览行为、形成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帮助艺术家或藏家即时了解市场走向、观众喜好,建立自己的美术馆数据库,可随时调阅。数据可精细到展厅某件作品的具体浏览量。

“VR应用于艺术世界,不再只是实地看画展的人能观赏到作品,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观看。把伟大的展览存档,用VR的形式永久保存它们,让它们通过VR永远活着。这种VR艺术新形式,不仅保留了展览本身的观赏意义和教育意义,更是激起了公众对艺术的兴趣,吸引更多的人观看艺术展会,同时还能通过建立虚拟美术馆永久保存一些有意义的展览和展会。下一步,艺维还将融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艺术版权的登记、确权、交易、分享等一系列行业应用。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数据公开透明等特征,可以解决艺术家作品被侵权的烦恼。”李琼波表示。

足不出户畅游海外各大名馆 易隶 余一

海外大量的虚拟展馆不仅拓展了文物、艺术品的存在空间,更让国内观众不出国门就能看遍全球博物馆。相对来说,国内的数字展馆发展历程尚短,不妨参考一下海外展馆相对完善的3D技术和各项科学合理的配套服务及用户体验,为未来国内虚拟博物馆借鉴之用。

携手畅游——卢浮宫博物馆

法国卢浮宮是第一家把藏品从展厅搬上网络的博物馆。早在2004年,卢浮宮就把3.5万件馆内公开展示的藏品以及13万件库藏绘画放到改造后的网站上,并提供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4种版本的3D虚拟参观项目。用户只需进入卢浮宫的官方网页,便能在家里完成一次3D虚拟参观。参观者不仅能用欣赏图片的方式逛博物馆,还能像玩网络游戏一样,选择一个代表自己的虚拟角色,轻击键盘或鼠标在“馆”内行走,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博物馆里。更为贴心的是,参观者并不是孤零零一个人在游览,通过选择与其他用户在线聊天等功能,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一起畅游这个虚拟世界。

多维互动——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品13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但在他们的官网上展品都能看到。而且大英博物馆官网在2018年的时候还上线了中文版,手机端界面也十分友好,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浏览体验。据悉,某VR开发商为大英博物馆开发了一款强大的VR应用,支持Oculus Touch控制器。用户通过Oculus Touch控制器就可以查看各种来自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同时,这款应用还有很强的体感互动性,让用户可以有真实触摸藏品的体感体验,力图让线上观众实现“不仅看得到,更能摸得到”的雙重体验。

身临其境——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2018年该馆推出了VR游览项目,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360度身临其境般感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氛围,或以虚拟参观的方式自由出入任意展区,完美避开了现实观展中被人群簇拥的境况,可以不急不慢地大饱眼福。在线上,你可以欣赏到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和建筑,其中就包括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画的《创世纪》和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你可以在线上参观到梵蒂冈博物馆暂未对公众开放的Via Triumphalis(凯旋大道)。

细节为王——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

世界闻名的普拉多博物馆,是西班牙马德里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藏品虽只有两万多件,但都是14-19世纪西班牙乃至欧洲最好的作品。

在博物馆的官网上,不仅能浏览到展出的1900多件作品,还能看到3700多件没有展出的作品。官网上的都是高洁图片,就连画作上人物的卷发等,在博物馆现场无法近距离看到的细节都洁晰可见。打开官网的首页便是当前正在展出的展览,点击进去可以看到展览信息。艺术家信息和精选作品的解析。而且作品页面设计非常完整,不仅包括了作品解读、作品信息,还有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官网还将所有的展览作品制作了馆藏年表,点击作品还能看到这件作品在整个馆藏年表中所处的位置。

检索浏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收藏近20万件藏品,目前超过了8.3万件作品可以在官网上浏览。官网的首页是目前在层展览的展讯,点击进入可以浏览部分作品,对于画幅比较大的作品还有多角度的全方位展示图,让观众有置身于展厅观展的感觉。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板块可以直接搜索到馆藏作品,所有的作品都按照年份细分,作品配图下面是艺术家信息,点击作品图片进去可以看到详细的作品相关信息。观众还可以在官网上查阅到详细的展览信息和过往的展览历史记录,以此来策划自己的观展计划,或者是线上“云”观展。其中“Audio”的栏目,可以倾听到艺术家、策展人及其他人对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品及展览的讲解。

全年龄段的选择——泰特美术馆

大家熟知的泰特美术馆,是收藏16世纪至今英国艺术以及世界范围现当代艺术的佼佼者。泰特美术馆在线上开放了4000多位艺术家的近78000件作品,另外,还有52000多件数字化档案可供查阅,包括弗兰西斯·培根、保罗。纳什这些艺术家的信件、著作、草稿、照片、剪报等大量资料。它的界面现代简洁,作品布局做得好是最基本的功课,艺术家页面包含全部作品、生平介绍、专题内容、周边商品以及你可能喜欢的其他艺术家。有意思的是。艺术家介绍并不是泰特美术馆写的,而是直接链接到维基百科。线上专题是它的加分项,几乎可以当作线上杂志阅读。如果不想读,还可以去影音专区听播客或看视频,总有一款适合你。泰特美术馆全年龄段偷心秘笈还包括Tate kid儿童专区,大人也同样可进。

全新体验——谷歌艺术计划

谷歌“艺术计划”Google Arts & Culture)是谷歌与世界各地博物馆合作,利用谷歌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且以超高解析像拍摄馆内历史名画,用70亿像素的高清晰度呈现于互联网,供全球网民欣赏的一个服务项目。目前参与到这个计划的艺术机构则遍布在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菲律宾、以色列以及卡塔尔等40多个国家;这个虚拟博物馆的“展品”数量,从初期的1000多件。增加到了如今的32000多件;艺术门类也由单

的绘画作品拓展至纺织品、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街頭涂鸦等多种门类。在这里,你可以无微不至地欣赏世界级艺术作品的每一个角落:揣摩梵高在《向日葵》中的运笔,司母戊方鼎上岁月的痕迹,台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翠玉白菜的纹路,甚至进入白宮,欣赏华盛顿和林肯的画像……绝对不会有保安来打扰你,你想看多久就能看多久。真正满足大家足不出户看遍全球博物馆的愿望。

猜你喜欢

展厅美术馆文物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