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伪造文书引出一段文坛荒诞
2020-07-08路衍
路衍
1796年4月2日,英国文化界恭逢盛事戏剧《沃蒂根和罗威纳》(Vortigem and Rowena)在伦敦上演。据说,这是莎士比亚的遗作,一直未曾与世人谋面;此次剧院根据被人发现的莎翁剧本,排练公演,以飨研究者和广大观众。一时之间,人们趋之若鹜,但该剧拙劣的台词,使人很难相信是莎士比亚本人所作。层层抽丝剥茧,事实的真相终于露出水面。策划这场诈骗丑闻的主角竟是一名伪造者,名叫威廉·亨利·爱尔兰(William Henry Ireland),早在17岁时他便成功瞒骗了伦敦文坛——人们曾将他伪造的文件和签名视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亲笔所写。而他所设下的这一骗局,更成为18世纪末最荒诞的故事之一,而当时的他不过是伦敦一个银行的小职员。
17岁少年伪造“莎翁墨宝”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他一生为世人贡献了许多不朽剧作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人们知之甚少,致后来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不少人甚至认为,也许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莎士比亚”其人,“莎士比亚”只是培根或伊丽莎白一世等人的一个笔名。但是更多的人乐于相信:戏剧家莎士比亚确有其人。揭开莎士比亚生平之谜,固然是人们期待的。然而,有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始大做文章,制造了不少“谜中之谜”,威廉·亨利·爱尔兰(1775-1835)便是其中一位。
威廉·亨利·爱尔兰(1775-1835)的父亲塞缪尔·爱尔兰(Samuel Ireland)是一名雕刻师、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莎士比亚作品的狂热爱好者。尼克·格鲁姆(Nick Groom)在他所作的《伪造者的阴影》(TheForgers Shadow)中描述道,这场骗局始于1794年12月,当时,威廉·亨利以颤抖的手向父亲展示了个粗糙的签名,并声称那是莎士比亞的亲笔签名。
威廉·亨利解释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H先生”挖掘出了一箱文件,这张纸便来自其中。不久后,其他各类文书也出现了,包括莎士比亚写给其赞助人南安普顿伯爵(Earl of Sauthampton)的一封信;写给其未婚妻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的信和几页诗句,其上还附有一缕头发;甚至还有一封来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信。爱尔兰父子更在家中层出这些物品,并向参观者收取一基尼(gulnea,当时的英国货币)的入场费。与此同时,爱尔兰的父亲汇集了他儿子的“发现”,并以《威廉·莎士比亚亲笔签署并封缄的各种文件和法律证书》为名予以出版。一时间爱尔兰父子声名大噪,而爱尔兰时年才18岁。
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文学巨匠都宣称这些文件是真迹,其中包括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的传记作家詹姆斯鲍斯韦尔(JmesBoswell)。鲍斯韦尔感叹道:“我现在死而无憾了,因为我在有生之年能见证这一天。”3个月后,鲍斯韦尔离世。
为何当时没有大众质疑威廉·亨利的骗局,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佳士得专家Sophie Horns认为,原因在于威廉·亨利编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背景故事。她说:“和那些最出色的谎言一样,这个骗局也包含些事实成分。”
在骗局开始的几个月前。威廉·亨利曾同父亲前往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 Avon)参观莎士比亚故居。途中,他们听闻有一箱属于莎翁的文件收藏在一处名为Clopton House的地方,当他们到达时,却惊恐地发现箱子里的东西已被烧毁。就在父亲在哀叹惋惜之时,威廉亨利却发现了这个绝妙伪造的机会。
据专家所知,现存的莎士比亚签名只有6个,而《第一对开本》(First Folio)的36部剧作品中,也并没有留下任何莎士比亚的亲笔手稿,因此人们难以辨别笔迹的真伪。
伪造剧本露出马脚
渐渐地,慕名前来要求一睹这些“莎翁墨宝”的人越来越多。威廉·亨利·爱尔兰造假造昏了头,竟然冒充莎翁之名自己写起剧作来。因看到大众非常渴望看到相关作品填补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空白,威廉·亨利绞尽脑汁伪撰出一部以古代英国为背景的失传悲剧——《沃蒂根和罗威纳》(Vortigern andRoweena)。
该剧本发表后,伦敦几乎所有剧院都争着要上演这部“莎翁的遗作”。最后,理查德布伦斯·雪利敦以300英镑的现款和上演该剧所获利润一半的承诺,获得了演出权。1796年,在《沃蒂根和罗威纳》于伦敦特鲁里巷剧院(Druy Lane Theatre)举行首演的前夕,英国知名莎士比亚学者埃德蒙·马隆(EdmondMalone)根据威廉·亨利的伪作出版了一本长达400页的修订版,在著作《对认为是莎士比亚、伊丽莎白女王和南安普敦伯爵亨利所写的某些文件的可靠性质疑》中,揭发了爱尔兰的“发现”。该书1796年年底出版,而其中的观点此前就广为流传了。
事实也在逐步证实马隆的质疑。《沃蒂根和罗威纳》这部剧作上演时嘘声不绝,只演出了一场便停演。
这时文学界开始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闹了个天大的笑话。因为他们开始看出那些手稿有问题,那些所谓未发表过的剧本错误百出,跟莎士比亚的剧本有天地之别。先是怀疑,跟着有人起来揭发,于是那些文学专家权威顿时成了大众的笑柄。最后在公众愤怒的批评和穷追猛打下,逼使威廉·亨利·爱尔兰对他的恶作剧作出全面招供。轰动一时的闹剧终于收了场。
忏悔书披露事情原委
真相至此大白。各大报章纷纷刊文嘲笑威廉。亨利拙劣的文法。用莎士比亚的剧本原话来说,爱尔兰父子从此成为了众人口中的“笑柄”。
至此,但这段文坛荒诞并未结束。
“戏法”被戳穿后,受到愚弄的人们无法相信,这些伪造出自一个17岁的青年之手。可悲的是,直对儿子坚信不疑的塞缪尔·爱尔兰也因此大受打击,不久后便离世。不过,因伪造作品而备受关注的威廉·亨利在公开致歉后,仍继续制作伪冒文书的复本博公众一乐。为替父亲说洁罪名,爱尔兰曾写了《莎士比亚手稿真实情况的说明》,对自己伪造莎士比亚文件的罪行供认不讳。1805年,爱尔兰又写了更为详细的《威廉·亨利艾尔兰的自白》,披露自己伪造莎士比亚手迹的经过。“他从古旧书中撕下空白纸张,然后小心地把它们弄旧,尤其是将纸边弄成很像旧纸,使这些纸看起来像是上百年的故纸。他用的墨水足经过特别调制而成的,写在故纸后,再用火烘烤,使它们变成棕褐色,包扎手稿的绳子是从旧织物上拆下来的。至于那幅莎士比亚的肖像,则是偶然卖到的一幅旧铜版画,是一个叫夏诺克的人的头像,他懂得用铜版画的方法把它加以修改,改头换面成莎翁肖像。由于他也见过莎士比亚的真迹,就模仿莎士比亚的书法来写成这些假手稿。”后来,他还编写了一本莎士比亚著作的真实目录,以“将功补过”,其中自然未有《沃蒂根和罗威纳》。
英国文坛多年来一直对此件荒诞丑闻缄默未言,直至2003年9月26日,美国华盛顿的一家莎士比亚图书馆向公众展出200年前伪造的“莎翁遗稿”,这件丑闻又再次被翻出。
2019年佳士得伦敦经典艺术周的“莎士比亚与哥德:修彦珍藏欧洲文学巨作”专场拍卖中,一系列来自这位创意十足的伪造者的莎士比亚文书——包括忏悔书和文学作品亮相。佳士得专家Sophie Hopkins表示:“原版的赝品现藏于哈佛大学的霍顿图书馆(Houghton Library),但他也制作了许多用来赠送朋友和售卖的复制品。”这套文书据说是莎士比亚在1797年送给其邻居Albany Wallis的,但专家表示,这其实是“一种双重伪造”,因为作品的水印为1804年,而当时Wallis已经逝世。
假的终究真不了。爱尔兰频繁地“伪造莎士比亚”,从“签名”直到“原著手稿”,后来干脆自己杜撰“莎翁作品”,终于露了马脚。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使自己从“声名鹊起”到“身败名裂”。他造假的技巧也许并不高明,但无疑迎合了人们“欲知莎翁生平”的心理。其实不管“莎士比亚”如何,那些不朽的作品早巳经在英国人和世界人心目中牢牢扎根,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正是在这一点上,造假者们多少有些不自量力。
威廉·亨利似乎也没有从他的欺骗行径中汲取教训,Hopkins表示:“他过着相当放纵的生活,靠伪造文书维生,而且经常欠债。”
1835年,威廉·亨利在贫困潦倒中去世。而他生前的种种行骗事迹,最终在文坛的反主流文化史上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注脚。这些伪造的“莎翁遗稿”也成为这段荒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