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

2020-07-08胡玲张妮

大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考研教育部研究生

胡玲 张妮

[摘要]近年来,“考研热”不断升温,各高校招生人数基本不变,保研人数占比逐年增加而统考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使考研竞争日益白热化。为了帮助考生认清考研前景并做出理性选择,文章在对近几年考研现状和动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数据比较后,发现大学生更倾向于报考985高校以及位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动因,然后试图为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学校与专业以及国内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考研热”;报录比;985高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7-0163-05

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17年考研人数突破200万后,2018年人数达到238万,创考研人数历史最高,同比增长18.4%。近几年考研人数持续增加,与我国最新发展战略对高学历层次人才需求旺盛密切相关,也有微观层面如“提升学历以增加就业竞争力”“日后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因为兴趣而更换专业”等方面的因素。

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一项通知中规定“增加全国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至此,全国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增至366所,教育部鼓励增加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的举动进一步加大了统考考生的压力。

2018年9月开学季,各大高校考研学生又投入到紧张的考研复习中,如今“考研”已经同“高考”一样成为人们经常提及的热点词汇。本研究从中国教育部官方门户网站获取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性别比例、应届生与往届生比例等相关官方数据,并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上选取部分985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报录比来分析当下大学生更倾向报考985高校及位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原因,以为大学生是否应该选择考研及怎样才能做出恰当选择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学术界对考研热这一现象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角度也更加多样化。比如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供求理论(王丽)、内部收益率、成本收益净现值等指标(熊倪娟、赵东辉、施祖麟、张宝英)进行分析;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出发研究考研与就业收益的机会成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从学习动机(尹承梅)、社会认知(王海良)、成就动机理论(毕蕾)进行分析;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认为考研热既有考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简言之,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考研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一直强调重视和尊重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興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首要资源。然而,我国的人才状况仍存在高层次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不是很匹配,人才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人才制度建设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优等问题。目前天津、西安、山东等多地开展的“人才争夺战”或“抢人大战”,不仅反映了各地区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反映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本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提出的新要求。全国各地对高学历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反映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高学历人才一直都是被需要的。

2.就业形势严峻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透露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现阶段,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劳动力市场对高学历层次的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有研究生学位的高学历者在找工作的时候比本科生更具优势,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尤其是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比一般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优势更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来帮助自己未来更好地就业。

3.自我提升的需要

虽然有不少人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选择考研,但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在自己本科所学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而选择考研。后者往往是在本科学习期间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想要在更高的学历层次上学习,进一步探索新知识。不同于以就业为目的而进行考研的人,这些以学术研究目的考研的人,更有可能在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影响国外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因素

国外对影响研究生报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家庭背景和父母收入、学校办学质量、学费、个人学术能力、社会背景、劳动力市场情况、就业前景等。

奥斯丁指出,个体先赋性特征(input characteris-tics)、教学环境效应(environmental effects)和学习参与效应(effects of involvement)是影响大学生去争取高学历的主要因素。张良通过研究发现,男性、少数族裔、年轻人、家庭收入高、院校质量高、本科成绩好、低收入专业等因素对学生选择读研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2.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

德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学徒式,主要以“导师制”为核心,强调科学研究在培养过程中的首要地位,以培养学术型博士生为主要目标。其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教授掌握研究生录取权,师徒关系亲疏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直接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是专业式和协作式。专业式的培养模式追求两大目标:科学探索,培养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协作式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或开发型的研究人才。专业式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培养过程的标准化,培养类型的多样化,学制灵活而富有弹性。

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授课类型,多为硕士研究生层次;另一种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博士研究生层次为主。其培养特点是学制短,宽进严出;规模化培养,淡化导师因素;治学严谨,上课形式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多样化。

日本参考了美国学分制的做法,但没有照搬美国学分制的模式。其特点是招生考试具有自主性,严格控制研究生的入学质量,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基础和教育目标相结合,引導研究生通过参加实践课题提高研究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严格的评估制度对研究生质量进行监管。

二、数据分析

通过查询教育部官方网站2005-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以及中国教育在线网站2018年统计的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对本科毕业生情况、研究生报名招生情况、应届生占比情况、性别情况、保研情况、报录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在分析中国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为中国大学生考研选择及国内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总体分析

1.本科毕业生情况

自高校本科教育扩招以来,本科毕业人数直线上升,劳动力市场从某种角度来说属于供过于求,大量本科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研,就是想通过获得研究生学位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

通过对2016年教育部直属各大高校公布的各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总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将近56%的高校中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超过30%,将近90%的高校中有超过20%的学生选择考研。从具体数据来看,国内升学比例排名前五的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些顶尖高校的国内升学比例都在40%以上,其中有两所高校有超过一半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在这些顶尖学校中考研深造已成为多数本科生的选择,成为增加自己含金量和能力的一种途径。

2.研究生报名、招生情况

据教育部数据,研究生报名人数除了在2008年、2014年、2015年受经济、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下滑之外,整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并且在经历了2016年的回升之后,人数更是在2017年突破了200万,在2018年达到238万。从2005年至2016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趋势可以看出,虽然高校招生人数也在增加,但相比于报名人数急剧增加来说,招生人数的增长趋势明显平缓很多。

3.应届生占比、性别比分析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比越来越大,自2010年超过50%之后一直在50%以上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是高考三大科目语数英中的英语和语文都是偏文科性质的科目,其学习更多的是需要记忆,这恰恰是女生的强项。教育部2016年数据显示,本科生中女生占比达到52.53%,也就是说在本科阶段女生的数量就超过了男生。

其次是就业市场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性别歧视是女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的一大瓶颈,同等条件下,企业在招聘时会更倾向于选择男生,尤其是某些理工科专业需要搬仪器、去工地现场,多数女生吃不了这种苦,因此这类企业一般不喜欢招收女生。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女生愿意通过考研提高学历,进而增加就业砝码,增加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优势。

在研究生报名人数构成中,应届生和往届生的报名人数均逐年增加,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至2016年全国各大高校招生人数中应届生人数占比基本上是70%,往届生为30%左右。图1、图2分别是2010年至2016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往届生和应届生人数增幅。从中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来,往届生人数持续增加,而应届生人数增幅则是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往届生参加研究生考试,而往届生大都是想通过提高学历增加就业优势。

4.保研情况

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经符合条件的高校自主申报、高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推荐并公示,共有54所高校获得教育部备案,入选201 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至此,全国具有推免资格高校增加至366所。图3是4所985高校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在内的管理类专业在2015年至2017年的保研人数,可以看到都是呈增加趋势。

虽然教育部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用于招收统考考生,但是近年来部分名校推免生招收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规定的50%。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中国人民大学的保研比例在加大,至2018年其保研比例占50%,而西安交通大学的保研比例已经达到52.5%。

5.报录比情况

近些年来研究生整体报录比一直在3:1左右浮动,但是就专业来看,不同专业的报录比有很大的差距。浙江大学一些工程类专业报录比接近2:1,经济类专业接近30:1;山东大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报录比接近3:1,而金融学等专业报录比接近15:1;2017年南开大学工程类专业报录比是1:1,会计学报录比为46:1。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国家发展对理工科研究生需求量大,各大高校招收理工科研究生较多。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2016年对工科和理科的招生总数分别是20多万和5万多,对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招生人数分别是8万多和2万多,后者要比前者少十几万人。二是理工科研究生初试的国家线比管理类、经济类的要低很多,考上会相对容易些。从整体趋势来看,理工科国家线大体呈下降趋势,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则呈上升趋势。从具体分数线来看,理工科国家线最高不超过295分,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国家线一直在330分以上。三是由于管理类学科、经济类学科的研究生考试科目相对于理工科的来讲专业性不是很强,所以对于一些不喜欢本科专业,或是本科专业不好找工作,想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管理类、金融类、经济类等学科是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考研教育部研究生
我的考研故事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考研侃点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