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2020-07-08李静
李 静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李静
(山东省邹平市魏桥镇人民政府山东滨州256200)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迅速渗透,农业信息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目前,关于农业信息化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回归模型
1 理论分析
理论上,信息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生力军,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其作用机制如下。
农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生产观念,变革了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能改变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还能改善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提高农民的收入。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信息闭塞,农业生产者往往仅凭主观推测盲目生产,但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网站相继出现,农业生产者可以接收到大量实时、先进、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时获取和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生产者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市场供需变化,甚至能发现趋势,预测市场的未来需求,从而生产出市场所需的农产品。
2 实证分析
2.1 农业信息化水平测算
2.1.1 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在参考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考虑到实际相关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全面性、互补性、科学性、动态性性为原则,文章选取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人才水平、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4个一级指标,并细化成15 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可以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估我国十六年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此测算2005—201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指数。各项具体指标及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2.1.2 指标计算
将基年(2000年)各指标的对应数值设定为1,将一级指标下以后年份的相同二级指标与基年数值依次相除,得出各年度二级指标指数;将同二级指标的指数与权重分别相乘,计算出2000—2015年4项一级指标的指数,最后根据4项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假设A1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则
表1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表2所得数据,绘制2000—201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图,见表3所示。
由表3可得,2000—201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增速较慢,2006—2010年增速较快,2010—2014年增速放缓,2014年以后又恢复快速增长。
2.2 计量结果
基于以上统计的数据,运用Eviews8.0,以OLS方法对3个方程依次进行回归,得出结果。
首先,对式1进行回归,得到方程
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2000—201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表3 式1计量结果
由表3可见,4个变量的值都较高,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可以较好地说明问题。
农业投资水平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当农业信息化指数提高1 %,农业资金投入将增加0.28 %,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直接表现为农村农户固定资产资金投入的增加。
3 小结
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农业信息化可以增加农业投资、促进工业化、减少劳动投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相符。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依靠人力投入的传统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柱,农业必然向信息化转变。
[1]郭少雅.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N].农民日报,2017-12-29(1).
[2]王勇.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李静(1977- ),女,汉族,山东邹平人,本科,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33
F323.3
A
2095-1205(2020)0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