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家庭教育的本真
2020-07-07左彩英
左彩英
【摘 要】《小欢喜》的火爆反映出国人对高考的重视、对高中生家庭教育的关注。纵观当下的高中生家庭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部分家长缺位,家庭教育缺失;重物质投入,轻家庭建设;重学业成绩,轻心理支持;重个人经验,轻儿童权利。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学校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开展丰富多元的家长教育活动,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学校可引领家长尝试以下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正视自身责任——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重视家庭建设——让家成为教育的场所;家教从心开始——丰富孩子的心理资源;尊重孩子权利——让父母的爱名副其实。
【关键词】高中生;家庭教育;支持策略
电视剧《小欢喜》位列2019年华语口碑剧集榜最高位,斩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双台全年收视率第一。该剧展现了三组“高考家庭”的日常生活状况,细腻而尖锐的写实镜头凸显了高三家庭的教育问题,勾勒出一幅中国式家庭教育众生相。《小欢喜》的火爆反映出国人对高考的重视、对高中生家庭教育的关注。纵观当下的高中生家庭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
一、部分家长缺位,家庭教育缺失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在学校,尤其是寄宿生,亲子间相处的时间、空间大大压缩。一些家长意识不到自己本身的教育价值,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只要送到学校,交了学费,给了生活费就万事ok了。有的家长认为:高中的课程很难,自己没有能力辅导,所以教育的事插不上手。也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或夫妻关系紧张,长期缺位,失去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二、重物质投入,轻家庭建设
当下大部分的高中生家长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一方面,在生活中关注家庭教育、高考的话题;另一方面,在家庭支出中教育投入的经费也占相当的分量,尤其是校外辅导的费用、学习活动的投资。大部分亲子相处的时间,基本用在辅导班或去辅导班的路上,孩子放学回家俨然是赶赴又一个学习场所,很少能参与家庭活动,难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甚至有至亲去世,都以不耽误学习为名,把孩子排除在家庭活动之外,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逐渐加大。
三、重学业成绩,轻心理支持
高中生的家长关注学业成绩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有限的亲子交流时间,大都用于询问:最近学习怎样啊?这次考试是否有进步啊?错题都会了吗?……除了徒增学生的心理焦虑之外,对其学业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太多益处,更谈不上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尤其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他们本身就心烦意躁,而此时很少有家长能关注到孩子的情绪,或是提供切实的学习指导。
四、重个人经验,轻儿童权利
相当部分的家长都是没有经过家庭教育培训就上岗的“天然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承袭自父辈,尤其是农村地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简单、粗暴;而城区的父母更多来自自己从信息社会所获取的选择性教育信息,比如只要孩子快乐成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并没有认真思考孩子的真正需求和自身特点,社会热议什么,就追风而去,唯恐落后。
以上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高中生年龄大都在15-18岁,身体经历了急剧发育后,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他们的心理并没有与身体同步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高中生心理的动荡性。随着身体、生理的发育,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彰显自我,正是自我同一感形成的关键期。高中生不仅面临较重的学业压力还面临着心理成长的任务,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当下的高中生家长群体是否具备相应的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和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开展丰富多元的家长教育活动,畅通家委会、家长进课堂等多种渠道实现家校协作,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学校可引领家长尝试以下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
策略一:正视自身责任——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
自古“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任务。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协同学校、社会对子女实施有成效的教育,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帮助儿童成长为一个身心人格健全的人,为将来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在优秀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父母的印记;在问题儿童的身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家庭的因素,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重视自己本身在高中生成长中的意义,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策略二:重视家庭建设——让家成为教育的场所
家是什么?家是我们的精神寄托,远方游子梦萦魂绕、叶落归根之处。家是一张温暖的床,可以让我们好好休息;家是遮风避雨的港湾,可以停下来歇一歇;家是生活的加油站,可以停下来加加油。可是高中生的家庭中,大好的时间用来睡觉太浪费!往往因为“分数”,家不再是港湾而变成暴风雨的中心,孩子在家中非但不能加油反而要大量耗油。
因此,只有让家拥有家的样子,重视家庭建设,才能回归家庭教育的本真。家庭是我们身体的住所,家长要经营好家庭生活,满足高中生生理生长的需要;家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属,家长要营造好家庭环境,妻贤夫安、家和万事兴,让孩子感受家庭的和谐与温暖。只有房子不是家,有家人相伴才是家,父母要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建设好家庭文化,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策略三:家教从心开始——丰富孩子的心理资源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不少高中生心理问题造成的悲剧事件。孩子的心理是影响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心理资源就是心理能量,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心理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心理能量。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面临学习、生活的压力,调节情绪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抑制自己的思想、拒绝诱惑(比如克服网瘾)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高中生在这一阶段,面临众多选择,如升学的选择、学科方向的选择、朋友的选择等等,他们会感到迷惘、焦躁、冲突,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当孩子的心理能量不足时,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可理解的問题行为。
因此,高中生家长尤其要重视丰富孩子的心理资源。首先,家庭生活中不要只盯着“分数”,而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尽量帮助孩子节省心理资源。其次,从现在的心理学研究来看,休息与睡眠能够有效帮助个体重新恢复失去的心理资源。再次,家长和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既可以增进亲子交流,又可以放松心理,提高心理复原力。“心”安才能全身心地学习。
策略四:尊重孩子权利——让父母的爱名副其实
我们常常以“爱”之名控制孩子的成长。《小欢喜》中宋倩的身上有不少高中家长的影子:宋倩每天和女儿的话题只有学习、学习和学习。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全部没收;让女儿辞掉天文馆的解说员工作;无视女儿当航天员的梦想,要求孩子考清华……“我是为了你好”,她用全部的爱和精力为孩子建立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墙。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反而会演变成沉重的情感负担,大大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學家西尔维亚曾经说过:“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高中生自主性较强,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能自己做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生命的美好。父母要鼓励并支持他们去做一些尝试,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机会,提供正确的参考意见,并以自身的言行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自主选择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为自己负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多的干涉和漠不关心一样伤害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高中生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高考,或是学业成绩的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无知的爱就是最大的伤害。家长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正如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父母的成长是家庭教育的内在动力。所以:如果你爱他,就请审视自我,和孩子共同成长;如果你爱他,就请帮助孩子,让他心理强大。如果你爱他,就请尊重孩子,让他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3]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杨咏梅.尊重的土壤才能培育胡饱满的种子[N].中国教育报,2014-9-25.
[5]杨咏梅.尊重儿童权利 弥补亲情空洞[N].中国教育报,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