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题组教学”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2020-07-07张琴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张琴

【摘 要】题组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练习和巩固知识的一种常用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辨别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题组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题组教学就是将数学知识中形式相近、内容相似、思维方式相近的一些数学题目整合在一起,构成一组题目。题组教学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对知识形成系统化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应该精选教学练习,将知识、方法和解题技巧穿插在题目中,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一、对比性题组,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新知识尤其是重点难点知识,不能如蜻蜓點水般一带而过,应更新教学思维,找到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有内在联系的题组,展示知识的发展及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在思维上能够跟进,引导学生找到题目间的内在联系及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体系,这有利于扩展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其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找到分数、工程、行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设计了这么一组练习教案:(1)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货车需要6小时,一辆客车需要5小时,如果甲乙两辆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一时间同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可以相遇?(2)有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5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6天,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剩下的部分由乙队完成,乙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3)妈妈给了小明零用钱,刚好够买4公斤桔子或5公斤荔枝,小明买了2公斤桔子,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公斤荔枝?学生乍一看没有找到这几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三道题中总路程、总数量、总钱数都怎么设?是否都会涉及到几分之几的问题?通过学生分析、解答发现,这三道题在数量关系、题目结构、计算原理上都是相通的。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设计题组,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后发现,看似毫无关系的三种类型题目,实际上是存在内在联系的,这就帮助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扩题型题组,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例题的选择不能太过随意,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比如,在进行应用题计算时,复杂的题目都是由几道简单的一步应用题逐渐扩展组合而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由一步应用题入手,逐步将问题分解复杂化。首先从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解答复杂的应用题,设计题组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层层推进,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题组:(1)超市购进500千克面粉,300千克花生油,两样一共多少千克?(2)超市购进500千克面粉,面粉比花生油多200千克,两样一共多少千克?(3)超市购进20袋面粉,每袋面粉25千克,花生油30桶,每桶花生油10千克,两样一共多少千克?这组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题目(1)只需要一步就可以计算,500+300=800千克;题目(2)要稍复杂一些,先求出花生油的重量,再计算两项之和,500+(500-200)=800千克;题目(3)就要先根据已知条件分别计算面粉和花生油的重量,再计算二者之和20×25+30×10=800千克;学生从思维上逐步接受知识,解决问题。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题组,让学生由已学知识逐渐过渡到新知识,层层递进,逐渐扩展知识层面,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题目的变化逐渐拓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解型题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否具有发散型思维,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创新思维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解题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挖掘自身潜能,寻找其他更巧妙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一项工程,原计划每天修路80米,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这项工程仅用了12.5天就完工,求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看你们能想出几种解题方法?学生开始思考都能用什么方法求解,有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80×(1+20%)÷80=15天,这是按照常规解题思路解题,教师让学生拓展思维,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提出,既然速度快20%,那时间也会同样缩短,因此给出了另一种思路:12.5×(1+20%)=15天,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然后提示学生我们可以用解方程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将原来需要用多少天设为X,顺着教师的思路,学生列出了方程式,80x=80×(1+20%)×12.5求解后x=15天,教师问,还有其他的思路吗?学生有些茫然,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题呢?这时学生找到了计算方法:80∶80×(1+20%)=12.5∶x,求解后x=15。

上述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按照一般应用题的思路、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方程的思路、用比例解题的思路解决了问题,使学会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题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使其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