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2020-07-07陈丽群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学习兴趣

陈丽群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大对美术学科的重视,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理解生活,从而为学生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利用生活中的美,如何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美术教师教学有所启迪。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学习兴趣;美术水平

一、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充实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从某种层面上看,美术是一门高端的绘画艺术,也是陶冶情操和促进个人修养的有效手段。在小学学习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充实小学生的生活,还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说,美术教育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睛,帮助学生发现美、认知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具备过硬的美术审美功底,增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二)增进学生体验、理解、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个人素质情况,对小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认知、理解等能力,不断将小学生的想象力转化成创造力,能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潜能。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小学生将会接触绘画、文字、哲学、生活常识等知识,丰富个人素养。依托美术,小學生还可以发泄自身的情绪,表达自身的愿望,从而在增进自身体验、理解、感悟生活能力的同时,促进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锻炼学生的身心

美术并不是单一的审美学科,它也是一门具有功能性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还能锤炼学生的内心素质,帮助学生消化不良的情绪,以及各种隐性的思想压力。通过长期的美术教育,学生不仅手脑更具协调性,而且对生活的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美术作为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它对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形成,也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学校没有给予重视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些学校仍没有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依然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在这种局面下,美术作为一门辅助性的学科,根本得不到学校的广泛重视。被霸占课堂,课程时间安排少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利益,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教师教学意识不强,教师教学存有奴性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美术教师养成了奴性习惯。学校不重视,不管理教学,美术教育就不了了之。由于教师没有本着育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未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美术教学,就给学生学习美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教学方式,严重破坏了学生美术素质的发展。另外,一些美术教师教学意识不足,没有加强美术教育,致使教学内容流于形式,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三)教学方法过于片面、单一,课堂教学效果差

美术本身是一门艺术性极强,娱乐性极高的学科。由于一些美术教师教学过于死板,没有重视创新教学方法,致使美术内容变得特别枯燥。再加上美术教师没有亲和力,采用严肃的教学态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往,在低质教学效果的影响下,学生的美术能力自然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四)学生对美术认知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一直以来,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始终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尤其是在家长的负面影响下,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信心。由于学生缺少生活意识,不能主动发现学科的魅力,就会出现对美术认知不够的情况。再加上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性的心理疏导,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性的美术教育,致使学生出现不认可美术、不理解美术的情况。

三、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认知美术,理解生活的内涵

众所周知,美术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教师一定要先熏陶学生的美术生活,提高学生的美术意识。基于此,教师应重视结合美术教材内容,整合美术教学资源,从而对美术教学进行阶段性的分解。通过将美术分解为引导、发展、总结等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引导阶段,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美术兴趣为教学方向,不断融合和利用多媒体等技术,给学生展示更多的生活艺术,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在发展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临摹。通过教会学生基础美术知识,不断训练学生创作美术的能力,从而在培养学生艺术细胞的同时,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美术。在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正面性、积极性的评价,通过引导学生改进作品,不断提高学生认知和理解美术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发现生活中的美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通过带领学生认识生活和学习环境,不断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美的存在。首先,教师应加强课程探索力度,不断整合美术教学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术,在美术中学会生活。其次,教师应深入研究生活美,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美。通过让学生寻找人、事物、景色的美,不断丰富所以小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小数点点错位置的现象。如43×0.32=13.76,但是有小学生忽略了小数点,将结果写成1376。再比如52×0.15=7.8,有学生写成0.78,其忽略了52×15=780中的0,未将其计算进点小数点时的位数。教师可将52×0.15写成52×15÷100,帮助小学生在理解运算法则的同时明确小数的具体位置。计算小数除法竖式的过程中,小学生也经常出现混淆小数点的情况,如8.8÷3竖式计算过程中,小学生会把余数看成整数,忽略了余数1的位数而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教师可在小数点位置画一条竖线,区分小数点左边的整数与右边的小数,便于小学生对十进制数表征与小数除法竖式表征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三)分数运算中语言表征和图形表征的关系与转化

用几何意义解释分数可理解为采用几何测度标准去对几何体进行度量,如测量几次后可以尽量采用整数表示度量结果,如无法量尽则将测度标准拆分若干等分,再将其中1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对几何体进行度量,如测量几次时刚好量尽,则可得出分数的测量结果。

将原始度量单位比作“1”,采用m/n表示分数,那么是m/n将“1”平分为n份后表示m个这样一份的数。其中一份的数被看作是新的度量单位,也将其稱为分数单位。

将分数除法问题转换为实物表征,如假设3/4L的豆浆质量是2/5Kg,那么1L豆浆有多重呢?通过对除法语言表征的运用可以得知,豆浆质量除以容积可得出1L的质量,也就是将2/5除以3/4即可得出1L豆浆的重量。利用除法图形表征可以得知1/4豆浆质量等于2/5除以3,再计算出1/4豆浆质量的4倍即可得出1L豆浆的重量。

运算分数除法时,多元不同表征元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具体转换可帮助小学生层层递进地探索运算规律并掌握运算规律,继而可在理解、掌握、运用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运算能力。

三、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具体运算能力首先需要帮助其认识数、掌握数的规律,以此为依据将其各项表征进行有机关联和转换,学生才能理解运算法则并运用运算法则。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多元表征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本文分别由整数、分数与小数层面就不同表征之间存在的关联和具体转换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提供一些帮助,进而可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孔帮新.基于多元表征视角下的解题教学[J].中国数学教育,2015(12):16~18.

[2]盛一凡,殷伟康.基于多元表征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17:14.

[3]康洪.解题中元认知与数学概念多元表征相结合的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4]徐婧婧.基于多元表征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数学,2017(19).

[5]徐建华.多元表征,追求高水平的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2015(11):75~77.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