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计算错例中反思计算教学

2020-07-07胡珊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错例计算教学反思

胡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判断,对运算原理的理解,以及对运算规律的感悟,从而帮助学生用理性的眼光去解读计算方法,建立较为科学的认知体系,让他们的计算能力稳健发展。

[关键词]错例;计算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88-02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去寻找缘由,从教学的角度去审视教学,认真反思教与学的活动,考量这些活动中是否存在不足的问题,并努力排查原因,寻找良策,使得相关的教学点、学习点得以强化,从而助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稳健发展。

一、强化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判断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计算过程,厘清算理,同时要指导学生对计算结果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判断,让学生逐步明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判断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计算能力的关键。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努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对计算结果做出合理的评判,促进他们计算能力的发展。

在本阶段的计算练习中,有很多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果:612÷2=36,721÷7=13,824÷4=26。

学生出现这种计算结果,不仅是因为粗心,还因为在计算中对计算结果缺乏合理判断所导致。试想,若学生有一种判断结果合理性的意识,那么他们就不会出现这些错误。

以612÷2为例,如果学生能够把612看成600去思考,他们就会发现600÷2的结果应该是300,商应是三位数,所以612÷2的结果应是300多,而不是36。

为什么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呢?为什么不验算一番呢?笔者认为,这个错误的根源,以及学生的这种学习心态,主要是源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关注计算速度、计算结果所导致的,这就淡化了计算过程,导致学生凭感觉计算,而忽略了分析、思考、验算这些影响计算正确的因素。

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得学会反思,把计算教学的重点前移,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让学生用估算的策略先对计算结果做判断,再引导学生将结果与预先判断的结果做对比。

二、重视对计算原理的领悟性体验

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式之一。要使学生正确地计算,教师就得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算理,以及相应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其中理解算理、准确地运用算理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要素。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审题指导,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选择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更好地完善计算过程,对算理有更多的体验,并在计算中深化算理,从而提升计算技能。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根据算理去思考、计算,进而提升计算水平。

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中,学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2.4+3=2.7, 8-0.5=0.3,11-0.9=0.2。

教师有疑惑:学生怎么会把2.4中小数部分的4与整数3相加呢?明显数位不一样,计算单位也不相同的啊。再看8-0.5,怎么会得到0.3呢?

对此,教师就得认真反思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回忆每一个关于小数加减法算理的教学细节,并思忖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被反复强调的“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进行计算”的规则没有被学生记住呢?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中数位对齐的原理理解不清,比如他们在计算2.4+3时,对2.4的解读是不清晰的,还不能凭直觉或理性地审视2和4的数位,导致在计算中不能很好地区分它们的数位以及计算单位,于是不自觉地选择了末尾对齐的规则,就把4和3直接相加起来了。二是学生对小数与整数的关系理解不深刻,以及他们对小数的基本组成理解得不透彻。当学生面对2.4+3,8—0.5,11-0.9等算式时,还不能理性地把握每一个数的组成,比如8-0.5应是8个l减去5个十分之一,或是8个l减去5个0.1。如果学生每次都能从数的构成人手,从数的基本意义人手,他们就能较为理性地解读为什么要求“小数点对齐”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读小数加减法每一个算式中的数,厘清它们的构成原理,厘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基本要义,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使计算学习更具理性。

三、重视对运算律的多角度感悟

运算律是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灵活计算的重要支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与领悟程度,更要重视他们对运算律多角度、多层级的理解水平,从而更好地建构运算律,灵活、准确地运用运算律,对运算律的掌握更为牢固。

苏教版教材中,运算律主要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是通过一系列主题图的解读,以及不同学习思考的碰撞来帮助学生感知运算律、领悟运算律和建构运算律的。但是,学生对部分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总是不如人意。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学生在计算35x99,35x101时会这么做:35x99=35x100-1.35xl01=35x100+1。这显然是错的。

针对上述现象,教师要设计好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深度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多层级、多角度的学习感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让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更加理性。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案例感悟乘法分配律的组成原理,让学生在真切的学习体验中深化乘法分配律,建构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为鼓号队队员买队服”的学习探究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鼓号队服的价格:上衣是65元,裤子是34元,一共要买35套队服,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其次,在学生展示学习思考后,再让他们归纳,使他们意识到65x35+34x35与(65+34) x35这两个算式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计算35套队服的总价格。只不过一个是分别计算了裤子的总价和上衣的总价后再相加,另一个是先算出一套队服的总价,再算出35套队服的总价。

2.通过说理的方式让学生领悟35x99。首先,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人手,理解35x99是99个35相加,当变成100个35时,应该怎么办?很自然,学生必定会联想到,应该从100个35中减去1个35,这样就是99个35了,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步人一个更为理性.更为明智的状态,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更具活力,也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建构更加扎实。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學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计算方法的学习指导,又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领悟,从而让他们对计算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审题、验算等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学会反思,进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更缜密,让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稳步发展。

(责编黄露)

猜你喜欢

错例计算教学反思
关于“角”的错例分析
“多”与“少”错例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四错例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做好错例点评 强化正向引导: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