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2020-07-07傅华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一致性策略

傅华峰

[摘要]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与学,是回应学生真实需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也是围绕学习目标任务的反思性评价学习。它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习可见。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深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24-02

杜威曾说:“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的关系。如果只有卖而没有人来买,最后买卖不会成交。同样,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那么教学将落空。

当前教学中,不乏教师照着教科书一板一眼地教,没有回应学生的真实需求,也没有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更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起点。教师的教没有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块状时间不够,教师往往以少数优秀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替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导致探究时间过于碎片化和形式化。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从扶到放的过程,没有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导致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性不强,探究效果不明显。

对此,开展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让教与学可见,促进学习深度发生,打造真实高效的课堂。

一、精准施教,回应学生真实需求

1.把握学科本质,深度解读教材

把握学科本质,其核心是紧紧抓住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学科思想和方法为指导。如,教学“平均数”时,先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学会灵活选择“先总后分”和“移多补少”两种方法来求平均数,然后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的区间位置、同一组數据的平均数会因为份数变化而变化等。这些都是在平均数教学中需要关切和渗透的,是对教材把握指向学科本质的解读。

2.做好课堂前测,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有了对教材的深度解读,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关切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前测中,教师先安排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设计两个开放性问题:一是我们知道了什么,二是我们还不知道的。

如图1所示,学生知道了平均数的算法,提问包括平均数是怎么来的、平均数在什么时候用、平均数有哪几种算法、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等。教师通过整理前测,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以往的课堂,教师习惯于藏着教学目标,直到课终才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却很少有聚焦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内容,因为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就不能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因此,及早揭示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非常重要。如“平均数”这节课,教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始上课时,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任务: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用、经常在哪里用到、平均数有什么特点等。这样,学习的焦点和方向都明确了,有利于学生学前有方向,学中有重点,学后能反思。

二、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要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是充足的、块状的,而不是碎片化的。其次,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扶”与“放”。扶的是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放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要聚焦探究的主题,通过问题链将探究主题深化,直达学科本质内核。

1.主题探究,保证时间充足

探究的主题一定是有价值的,需要学生经历发现与思考的过程。确定好探究主题,派发给学生探究任务的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的探究时间应以大部分学生实际完成任务的时间为准。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插话或者干扰学生思考,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促进探究深入发生。

2.从扶到放,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

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体验学科思想和方法来进行的。然而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需要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如,教师这样设计平均数概念的教学。

师:刚才我们把小胖的五次射击情况画成了条形统计图,哪个数字可以表示小胖的射击水平?

生1:7。

师:7是小胖射击中的最好成绩,大家认为生,的答案对吗?

生2:不对。那个成绩是偶然的,有运气成分。

师:那应该是哪个数字呢?3可以吗?

生3:不可以,3是最差成绩。

师:那代表小胖射击水平的到底是几?

生4:5。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4:5出现次数最多,有3次。

师:那是不是就不用考虑3和7了?

生5:全部都要考虑。

生6:5。从7中分出2给3就行了。

师:生6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这个5代表了小胖5次射击的平均水平,我们就说5是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代表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师:除了生6的方法,还有其他找平均数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先把五次成绩全部加起来再除以5,就是小胖的平均射击水平。

以上过程,教师先是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介绍了“移多补少”的方法。之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究小亚、小丁、小巧的射击水平。由于有了之前的“扶”,学生接下来的探究就水到渠成了。

3.感悟学科本质,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如果学生只会计算平均数,那么这样的学习是肤浅的。直达学科本质的数学学习必须要触及核心概念,即通过同一素材的变化来深刻理解平均数,体会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的合理范围及平均数的影响变化。如教师出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后,结合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发现平均数在每一组数据的中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平均数的位置。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习才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回顾整理,促学生反思性学习

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要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思考。传统课堂中,教师习惯于将作业留到课后,其弊端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及时了解自己教得怎么样,学生也不能及时检验自己学得怎么样。因此,评价的时空要从课外走向课内,评价的内容也要聚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指向教学评的一致性。

1.自我评价,围绕学习目标的自主练习

课堂里,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自我评价。如下图所示,笔者设计了练习单,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捐款和身高问题,教师给学生8分钟完成练习单,最后通过交流、提问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2.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学习回顾反思

课堂是要让学生经历身心协同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课的结尾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静下心来回顾、整理与反思,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在回顾小结中,学生收获了已知的,也提出了未知的。如,有学生提出了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

总之,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回应学生真实需求、聚焦学习目标任务、触及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性学习的有效推手,能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让学习可见。

(责编李琪琦)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一致性策略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