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箱灸联合温胃散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2020-07-07廖秋丽蒋艳荣
廖秋丽,蒋艳荣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小儿腹泻是儿科四大病之一,是我国儿童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此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造成脱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等情况,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此病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使疾病尽快得以康复。本研究观察艾箱灸联合温胃散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58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就诊顺序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36.10±9.77)个月,病程(1.79±0.81)天;治疗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8.82±15.67)个月,病程(1.72±0.70)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中小儿腹泻病、《中医儿科学》[3]中泄泻病的诊断标准;②就诊时病情程度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③年龄3个月~6岁;④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已确诊痢疾和霍乱,或存在严重细菌感染的;②重度脱水或伴有发热者;③存在过敏性腹泻、急性坏死性肠炎、生理腹泻等疾病;④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⑤皮肤有破损、出血、感染等;⑥依从性差,自动退出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箱灸联合温胃散贴敷治疗,艾箱灸采用清艾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2020253,规格:每支25 g)灸于神阙穴、中脘穴距皮肤2~3 cm施灸,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治时间为10~15 min,每日1次;灸毕将温胃散贴于神阙穴、中脘穴。温胃散为我院院内制剂,药物组成有吴茱萸、丁香、木香、白术、苍术、肉桂、茯苓等,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用蜂蜜将药粉调成糊状,放置在4 cm×4 cm的敷贴上,将药贴贴敷在神阙穴、中脘穴,并用胶布固定,贴敷8 h后可取下,连续治疗3天为1个疗程,未治愈者继续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大便恢复时间、止吐和食欲改善方面的情况。
2.3 疗效标准[4]临床治愈:治疗72 h内大便次数、形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者。显效:治疗72 h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以下),形状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72 h内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形状好转,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治疗72 h内大便次数、形状及症状、体征均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比较 (d,±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比较 (d,±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 别n 大便恢复时间 止吐时间 食欲改善时间治疗组对照组29 25 3.00±0.65①3.82±0.71 1.03±0.54①1.79±0.81 2.24±0.24①3.44±0.68
4 讨 论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以6个月至2岁儿童发病率高,该疾病多由于喂养不当或饮食不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或因细菌侵犯人体肠道内,影响人体肠道菌群的稳定,导致人体肠道感染。如若不及时有效治疗,迁延不愈,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科学的治疗极为重要。本研究在常规的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的基础上采用艾箱灸联合温胃散贴敷治疗。艾箱灸是温灸器的一种,是将点燃的艾条放于艾灸箱中,放置于穴位上进行艾灸的灸法。艾箱灸的主要特点在于弥补针、药之不足。《灵枢·官针》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所宜。”说明艾灸有其特别的治疗效果,能起到针刺及药物达不到的效果。艾箱灸是运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感从而达到温经散寒、健脾利湿、补虚升阳止泻的作用。温胃散中吴茱萸、丁香、肉桂有健脾燥湿、温中降逆、补火助阳之功效,木香、苍术、白术、茯苓有健脾消食、温经止呕、利水渗湿之功效。
神阙穴位于脐中,属任脉,具有温阳固脱、培元固本、健脾止泻的作用,主治脱肛、肠鸣、脏腑泄利不止等[5]。而脐部皮肤表皮角质层很薄,脐下神经血管分布丰富,邻近有胃、肠等消化系统器官,局部用药治疗,可使药物分子易透过脐部皮肤角质层,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达到治疗目的[6-8]。中脘穴位于任脉之上,是胃之募穴,具有健脾利湿、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主要用于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运用艾箱灸联合温胃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大便恢复时间、止吐时间和食欲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运用艾箱灸联合温胃散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可促进患儿症状康复,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