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实践①
2020-07-07顾征
顾 征
一、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科目相关的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20 版)明确指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凸显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 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需要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可见ESP 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ESP 课程的开设能够满足学生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ESP 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ESP 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通过完成项目来实现语言的输入输出,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项目设计充分融合专业知识和职场场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搜索、专业素材整理和分析的能力,ESP 课堂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以及对ESP 教学改革的实证分析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 ESP 课堂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ESP 课堂的设计以学术英语(经管)课堂为例,阐述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法设计。 教师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堂教学通过项目教学,基于课程内容,设计完成教学内容。 内容的组织讲解打破课本内容,将学术英语语言知识融入各个项目,通过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学术文章阅读、摘要信息总结、听力讲座理解等技能。
项目教学设计以主题为中心开展,针对主题,学生需要课前搜索整理,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内容听力资料及练习。 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资料阅读分享等形式进一步对主题理解学习。 为完成对话题的讨论,学生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完成对话题的论证工作。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大量阅读资料,以期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并接受其他组的质疑。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是项目教学中必需的,学生通过此过程掌握学术英语写作中的数据整理的基本思路、写作模式等,同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项目讨论过程中不断明晰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提问、模拟场景、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主题有明确认识,也让学生对自己观点的表达、逻辑的梳理越发清晰。
项目教学的设置是基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控,通过真实语境解决学术问题。 项目内容聚焦社会热点话题,要求学生集合自身专业,用英语展示和探讨专业问题,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学生需要研究相关报道,还需要对研究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结论。 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融合在项目内容里。 听说类的项目练习会大量输入TED 演讲视频音频资料,科学探索英语节目等,通过对视频内容理解、转述、讨论,提高其学术听力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术阅读项目则依托软件平台推送大量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阅读基本技巧训练和思辨性表达训练。 学术写作要求表达和解释“思想和主题”的关系,对英语表达要求极高,要求体现逻辑性。 在项目实施中学生依托真实场景进行实地调研,增加数据的真实性。 大量相关阅读材料的输入,让学生对学术写作的基本特点了然于心,对其严谨的语法机构、专业术语等有更直观的认识理解,保证学术写作的可读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各个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入教学项目设置中,每一个项目不孤立存在,又各有难点重点,各个小项目的主题一致,环环相扣,通过3~4 个小项目的呈现,完成对某个主题的完整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教学法不孤立语言教学,将语言能力的提升融入内容,不是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的提升。
基于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课堂中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占到总成绩50%的比例,让学生重视每次课堂表现和课堂作业,重视项目完成中的小组合作、个人语言技能提升。 过程性评价内容至少包括三项:项目完成情况,语言技能提升和小组协作情况。 在过程性考核中充分结合大数据和智能软件平台。 针对学生的阅读材料,通过分层阅读体系,智能推送相关材料,根据学生的花费时长,练习正确率,确定学生的努力值和得分。
三、 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案例实施
下面将以《学术英语(经管)》专门用途英语课堂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案例教学来讨论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围绕大数据电子商务经济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图表分析学术表达写作规范,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商务问题。 在情景导入环节,通过中国日报中一篇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在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中购买习惯的变化的听力资料导入,精确的数字、形象的动画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大数据分析无处不在。 语言的融合在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让学生速记信息,转述听力资料内容,从而完成听力技巧训练的目的。 明确任务环节,通过推送几篇英语文章,让学生阅读并了解大数据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变化。 此环节的语言训练主要是泛读技能的渗透,学生需要快速阅读文章并简单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学生项目完成的目标是通过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大数据在某方面的应用及人们对大数据的认知态度。 在具体实施环节,班级同学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对自己的项目实施进行设计。 展示结果环节要求学生对调查问卷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学术写作中图表的表述规范融合其中,通过范文仿写、PPT 课堂展示的方式实现项目展示。 最后对学生的写作通过协同互评,辅以机器评语、教师评语让成绩更具客观性。
在拓展升华环节为学生推送了两篇相关学术论文,论文内容相对较难,但是其图表论述极具规范性,有学习的价值。 通过分析语言,对比学生语言表达,让学生对语言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同时通过TED 演讲中相关主题的内容学习,让学生能够从自己专业角度出发思考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学生最终作品的呈现都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有的谈到大数据和国际物流,有的谈到电子商务中的需求推送等专业内容。
教学实施的过程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在课程内容设计时邀请跨境电商的校企合作人员共同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通过任务下达,要求学生对跨境电商中的智能诊断优化,关键词排名监控、邮件营销系统及跟卖监控及智能调价等内容进行文献搜索学习,网站资源整合,通过学术英语知识了解运营分析模块功能,从全新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了解跨境电商。
四、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改革实施中通过开放式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意见建议及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以及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数据搜集采用自愿匿名的填写方式,共发放问卷56 份,回收有效问卷54 份。
表1 开放式问卷结果
从表1 反馈来看,学生总体喜欢教学方式的创新,愿意接受挑战。 项目教学法在学生的感受评论看,教学内容有趣,练习机会多,参与感强,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对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有更多的思路。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语言技能自然融入,英语更好地发挥其工具性的作用。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大量语言内容输入输出的过程。 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真实语境材料,且每节课都有写或说的输出任务表达,语言能力有很大提升。 分组教学对于大班额课堂来说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通过数据总结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学任务设置中没有体现分层特点,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大,甚至有厌学情绪,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和改善的。 在今后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在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性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互帮原则,对于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单词及语法问题可以通过同学帮扶的方式,让学习水平稍差的学生跟得上,且能够根据特长发挥自己的水平,乐意参与其中。
为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和用人单位对课程的要求和看法,研究者对五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访谈。 通过课程共同设计,对企业需求有了进一步了解。 通过访谈,企业对教学改革予以认可。 指出教学新项目的设计应依托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商务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 教学改革的整体趋势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要求,企业也会在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中加强合作,实现教学内容双开发、教学教师双主体。
五、 项目驱动式大学ESP 课堂的教学原则
(一)坚持语言学习与任务驱动结合的原则
项目驱动教学需要围绕一个单元任务引导学生对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因为学术英语文章难度较大,要通过语言解读、内容赏析和篇章结构理解逐一击破难点。 教学过程注重语言技能、语言内容和语言功能的融合,发挥专门用途英语的实用性、工具性和专业性特点。 在项目设置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语言形式和专业知识,从模仿复制运用到学为所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专业问题。
在项目中设计有关语言特点、习惯表达、写作规范的练习,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点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专门用途英语表达的基本特点,从语言的输入到产出逐步准确使用语言,让语言的运用在项目设置中多次反复提升,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坚持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先设计好大的项目内容,内容设计是最花心思,也是最能体现教师能力水平的。 在项目主题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课本内容,不要完全脱离课本,也不要仅局限于课本内容。 项目选择要结合学生专业、当今热点,同时考虑课程思政。 只有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项目,才是学生想去了解思考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学生从问题设置,方案设计,内容呈现都是完成的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拓展其认知范围和引导其发散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选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项目。 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搜集、知识归类、问题讨论等,实现主题探究学习。 教师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多元化的课程改革。
(三)坚持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教育融合
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课前通过问题引领、资料输入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课堂中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统计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让学生掌握好难点重点,课后则通过阅读推送、答疑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理解吸收快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深度匹配学习内容;针对学习吸收较慢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弥补消化知识,找到短板及时补充学习。 课堂教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成果,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方法和便捷。
(四)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结合
教学过程充分重视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占到总成绩的50%。 考核内容依托自主学习系统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时长,学习内容。 过程性作业包括课题探索、论文写作、学术研讨等内容,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大纲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专门英语知识及思辨能力。 结果性考核改造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要求,通过论文写作、阅读提升等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ESP 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依托,关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课程,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ESP 课堂的有益尝试,ESP 课程教学是语言和专业结合的桥梁,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