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识读视角下的多模态英语教材研究与教育应用趋势
——基于CNKI 数据分析

2020-07-07张乐华

现代英语 2020年15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模态期刊

张乐华

一、 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发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以下简称《教学指南》)。 《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重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恰当有效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需要。”这与多元识读理论的理念不谋而合。 《教学指南》进一步明确:“各高校应该重视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教材是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目的的关键,也是大学生与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 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对多元识读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英语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研究热点与教育应用趋势。

二、 多元识读视角下的多模态英语教材研究

(一)多元识读视角下的领域前沿:多模态英语教材分析

多元识读最先由New London Group 的十位语言学家于1996 年正式提出,认为在多模态研究领域,图文关系一直是研究核心,即图像与文字如何共建意义。多元识读能力,除对语言本身的识读能力外,还要求对多种模态的识读。 我国对多模态教材的分析始于2007 年,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教材编写、教材类型研究等。

(二)研究目标与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多元识读理论视角下多模态教材进行分析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知网508 篇与多元识读理论与多模态英语教材相关的期刊解析,通过对主要文献从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实现手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呈现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与研究热点。

三、 文献分析与研究热点

(一)多元识读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New London Group(1996)首次提出多元识读概念。 新媒介超文本时代的模态构建由视觉、听觉、语言、姿态、空间组成,与之相对应的解读能力即多元识读能力。 Unsworth(2001)把多元识读分为识别、生成与反思识读三种表示类型。 Spiliotopoulos(2005)提出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能显著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跨文化意识。 多元识读理论的提出者之一Kress 与Leeuwen(1996,2006)所著的《图像阅读》(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基于韩礼德语言元功能,结合认知心理学、社会符号学等理论提出了视觉语法分析框架。 Baldry(2000)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计算机领域结合究,衍生了语料库语言学这一交叉学科。 Gentle,Knight&Corrigan(2006)将多模态意义建构具体化为:语言、视觉、听觉、姿态、空间5 种成分,指出多元识读能力即对以上5 种意义解读的能力。 Cope和Kalantzis(2000,2001)指出多元识读理论的核心即表意过程中把语言、听觉、视觉、空间和姿势以一种复杂的设计方式联系起来。 近年国外对多元识读理论的关注点在二语习得写作、ESP 课程设计的多维模型、多模态虚拟现实教学等方面。 Hafner&Miller(2019)认为外语教师在二语写作与ESP 教学中,把多元识读与多模态结合起来融入教育中势在必行。 Stéphanie Philippe(2020)提出:多模态是在设计数字学习时,如虚拟现实(VR)中出现的能影响数字学习的一种现象。

(二)知网研究情况分析

近13 年发文量统计。

图1 多元识读理论

图2 多模态教材研究

如图1 所示,我国对多元识读理论的研究始于2008 年,在2016 年达高峰35 篇,之后有所下降。 在210 篇主题相关期刊中,CSSCI 刊19 篇,核心期刊22篇,专家们对多元识读理论的重视度较高。 在知网期刊输入“多模态教材”为主题,时间为2007.1-2020.7,检索出共298 篇期刊,其中CSSCI 期刊35 篇,核心期刊43 篇。 对多模态教材的研究始于2007,2009 年开始稳步上升,2017 年达到高峰40 篇,之后一直稳步发展。 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对教材编写、教材内容、教材类型、教材出版等。 以下将对多元识读理论与多模态教材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系统分析。

(三)多元识读理论下多模态英语教材研究热点与趋势

从对多元识读的概念界定来看,胡壮麟(2007)认为多模态识读(多元识读能力)指:具有能阅读和处理所接触到的各种媒体和模态信息的能力,包括文化与技术识读能力(多模态识读能力)。 韦琴红(2013)区分了多元识读理论和多元识读能力。 张德禄(2012,2014,2018)提出“已有设计—设计过程—再设计”框架,将Thwaites(1999)的六种多元读写能力概括为:语言读写、社会交际、技术读写三种能力。 提出知识、话语实践和融合式3 类能力培养模式,并指出思辨性教学模式如:多模态理论分析、ELAN 技术、多元能力、视觉语法、符际互补理论、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等需大量实践验证。

从研究对象看,主要对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内容、教材开发、多模态教材类型进行了研究。 张德禄、张淑杰(2010)从内容选择、编排方式上对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从宏观与微观角度上探讨了纸质、电子和演示三种多模态性教材的编写原则。 陈松云(2013)提出新时代多模态意义建构已成主流表达形式。 从思想观念、教材开发、课程建设、交流平台等实践方面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彭圆(2016)以多模态意义构建与多元识读理论为依据,用ELAN 软件分析了大学英语微课,并探讨了其特点与我国大学多元识读教育策略与组织方法。

从研究内容看,有对PPT、阅读能力、理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韦琴红(2009)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一30 个PPT 的研究,提出师生应多关注多元识读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王惠萍(2010)通过对现代英语阅读的教学研究,发展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 葛俊丽、罗晓燕(2010)阐述了多元识读能力发展历史、理论框架、教学模型,指出多元识读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从研究手段看,有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实证检验、在线教学平台分析等。 孙伟民等(2018)基于多模态功能对英语实验教学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促进了英语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估的多模态化。 从实现手段看,顾卫星等(2019)通过对苏州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 丁韬等(2019)通过“星空英语”在线教学平台研究,阐述多模态理论与应用在优秀教育资源开发重要性及对培养新时代多元识读能力人才的意义。

四、 未来多元识读理论下多模态教材的教育运用趋势解析

研究发现国内外对多元识读与多模态英语教材的实践研究成果颇丰:涉及概念解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理论拓展,且对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 但仍有以下几点不足。

1. 从研究内容看,多从宏观角度描述教材编写的原则,还需从实践研究来丰富并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成果。 极少有对多模态特征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具体体现及多种模态如何共建语篇意义的研究。

2. 从研究目标讲,多数研究是从学生单一能力培养出发,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分析。 而对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多模态性的研究以及基于多模态对学生进行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方面的实例研究较少,难以满足教学研究与实践需要。

3. 从研究视角看,多数学者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研究,理论趋于单一,深度不够。

五、 结语

由分析可知,多元识读理论结合多模态英语教材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以多元识读理论为依托,运用相关软件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其模态的密度分布与各模态的关系,并探讨各种模态如何互动构建意义尤为必要,也符合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的需求。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模态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期刊审稿进度表
Coursebook Evaluation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