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中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
2020-07-06胡雪梅
胡雪梅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就以初中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数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015-01
初中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与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用相关措施去提升教学质量,而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工作之中,不仅能改变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运用的许多问题,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去思考教育如何借助新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变革。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信息化与新课改背景下,新技术与新模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工作之中,但是有许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依然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无法从内涵上去真正体会教学新模式的优势所在,更无法借助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授课质量,只是将传统教学模式生硬的嫁接在新技術之上,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沉闷无趣、难以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上的限制
虽然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一些计算机软件操作水平较差,不仅课件制作不美观,课件内容也无法结合学生所需进行课外延伸,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将书本内容拍成照片复制在课件中,让多媒体投影设备成为扩大化的书本,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形式化严重,授课效果与质量得不到显著提升。
二、信息化环境中有效改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将书本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不仅能活跃课堂,更能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首先要结合所学内容精心准备课件,结合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提高课程丰富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其展开探究与思考,积极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能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联动共同作用于学生。如在七年级《平方根》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的以生活化元素为基础的正方形呈现给学生,以“看一看,想一想”的形式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小明要参加美术大赛,本次大赛的要求是要画一幅面积为16dm?的正方形化画作,问小明要准备边长为多少的画布才能满足大赛要求。”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运用其所掌握的正方形面积求解知识解答这道生活化题目,随后教师在多媒体中列出关系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出平方根这一概念。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拓展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将自己准备的习题与练习放在课件中,在学生掌握书本习题的解题方法后调出拓展练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
信息化背景下,手机、电脑等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中学阶段有手机等信息化设备的学生比重较大。因此教师应占据网络阵地,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能力的教师可自己开通公众号,结合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工作繁忙的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找到的数学学习资源直接推荐给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还可通过微课的形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将与第二天上课有关的数学知识提前录制成视频,发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自主选择观看次数与观看的侧重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社交软件与教师及时沟通。教师和学生一同制作微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层的研究课程内容,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在借助网络资源优势与传播优势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使用网络,感受网路的工具作用,避免学生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优势资源,发挥创新思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总结经验,着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结合学生特殊性更有针对性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丽燕.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效果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5(31):12.
[2]张丽华.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