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演示法的几点思考

2020-07-06邓颂谊

考试与评价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

邓颂谊

【摘 要】 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稍显抽象的学科,单纯的小学数学教学无法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也就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不能探索数学中的奥秘。造成了部分学生由于不理解数学导致了成绩不理想的状况。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中使用直观道具的现状,列举使用方法,对比传统教学简述使用直观道具的意义,力求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直观道具演示做相关参考。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直观道具演示法

为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学习方法及得出问题的结论是教师的职责。

一、使用直观教具的作用

(一)直观教具使无形的知识变“有形”

直观教具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即通过可看见、可触摸的实物进行辅助教学和通过图像、电视、多媒体的展示来更形象化的解释说明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使用直观的教具更可以放大所学的知识点,特别是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演示的“看”使无形的数学知识变成了清晰、易懂的表象,再让学生运用跟老师一样的学具去动手操作,无形的知识秒变“有形”,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小学数学《圆锥体的体积》验证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时,ppt等多媒体的演示远远没有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生动手实践的效果好。

(二)直观教具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使学生想要主动学习知识。数学课本对小学生来说是用枯燥的数字堆积起来的复杂图书,有很多不理解的知识更使小学生对课本没有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小学生感兴趣的色彩斑斓的线条、灵活多变的图形教具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举措。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直接通过垂直的墙角让学生对90°有了初步的概念,再通过钟面上时针分针的旋轉让学生对角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各种有角度的东西并测量计算,使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使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

数学的各种题目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对图形的理解离不开数字,同理,对数字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图形构建具体化思维,这样也更有利于数学题的计算。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采用“接着数”的方法,即不通过计算,运用手指数数的方式来得到答案。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满10需要进1后,通过“凑十”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这种方法的便利之后,就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也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还有一种方法,利用小棒辅助教学。教师可先规定1组小棒为10支,学生将另外零散的小棒相加组队满10支就为1组,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也为日后的竖式计算做准备。学生在熟练使用这种用小棒的手动进位方法后,让学生脱离小棒,在大脑中形成虚拟的图形,通过在脑海中构想10支为1组的方式,进行计算,也为之后的三位数加法做铺垫。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形成了对比,让学生了解每个方法的侧重点不同,熟练掌握两种方法对今后的学习也有帮助。

(四)直观道具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轨迹

使用直观道具,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理解难点,“亲手”将难点击破,能够更好地加深印象。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的知识延伸中教师还可以制做一个可以拉动的长方形模具,将可移动的四个点涂色,这样在移动对角时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轨迹,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由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变短了,从而得出现在的图形和原图相比,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不仅仅知道数字的变化会影响结果的变化,更了解数字的变化是数量间真实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形成轨迹。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提炼知识重点,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二、使用直观教具法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培养学生在使用直观道具时的动手能力

新课标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画、信息窗口,而且为教师使用直观教具的教学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进行互动,也增加师生互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使用教具的机会,也给学生在同学间展现自我提供平台。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使用直观教具离不开讲解的配合

直观的图形、形象生动的语言,两者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教学手段。在使用直观教具时要配合讲解,让语言起到润色的作用。大致分为3种方式,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设想的结论,再通过教师的用直观道具的演示来验证设想结论是否正确;或者从课本出发,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教具的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讲解和直观教具演示相结合,交替运用,用语言解释演示过程,用教具的演示来丰富语言的形容是语言形象化、具体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直观教具的使用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丰富课堂内容,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游燕妮.直观演示,思维转变的桥梁——浅谈直观演示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师,2017(3):52-5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