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问题及改进分析

2020-07-06白雪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白雪峰

【摘要】现阶段,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社会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械制造工程技术,这使得市场对于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在此背景下,作为相关的高职院校,在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课程教学措施,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把握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应用,切实提升机械制造工程相关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新时期高素质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主要介绍了目前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给予相关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于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工作能够发挥一定的教学指导作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目前,机械工程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和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相关的工程制造业在机械技术发展下获得了不断进步,为工业生产制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工程发展,必须要强化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切实提升机械制造工程教学质量。

一、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教学模式不健全,课程设计不完善

在目前的高职机械制造工程教学中,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还很不完善,没有依据实际的课程教学基础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中更多的是灌输式教学,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的优化设计不足,教学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过程单调,学生兴趣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中,相关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整体课程实践教学水平不足,学生的机械制造工程实践和理论联系不强,实践部分教学滞后,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应用机械的能力不足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的教学发展,不利于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程课程专业教师自身对于机械制造工程的实践经验比较有限,而实际上机械制造业相关技术和设备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教师缺乏及时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整体的课程教学能力有限,影响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目标实现。

二、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1.注重课程教学管理,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新时期,机械制造工程专业在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学改革应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做起,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调整课程设置,应进一步探讨更加适合工科学生的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新模式下的公共课与专业课设置的科学合理。机械制造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面对目前的招生状况,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更多地立足自身,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增加实践环节,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让学生先学会做人。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课堂授课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要投入才能有效果;再次针对课堂纪律方面可以采用提问、抽答、点名等方式来约束学生,利用学生作业等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严格按照学院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

就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要围绕教研室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大纲的完善、“说课磨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等进行深入探讨,把握课堂的学生表现,及时反馈学生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方向、行业动态、就业前景等,形成全员参与、多向互动的良好格局。

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

早在2014年,国务院便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充分发挥重點技工院校和龙头企业牵头作用,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通过组建技工教育集团、高技能人才等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共建“生产实习基地”项目是新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的又一重要载体,是双方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有力举措,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通过这一平台构建,可以为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相关高职院校要在师资、教案等各类教育资源上和企业进行共享,积极开展“学徒制”试点、探索“一对多”的订单培养模式,此外院校与成员企业还将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

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是核心问题,集团内的校企要发挥各自优势,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来制定才培养标准,建设如课程、教材、专业等教学资源,这对于打破目前“从学校出发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相关机械制造工程教学中,学校要以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企业技术难题攻关

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局面。大学生、研究生到公司实践,参与项目研发,可以帮助公司更有效的发现优秀人才。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将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型的、具有实效的教育实践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充分发挥校企整体人才、学科资源优势,引进创新成果和科研人才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师资培训,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相关机械制造工程课程教学中,要培养更多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课程教师。组织学校机械制造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师资培训,勉励在场所有教职工要明确教师定位,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青年教师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机械工程专业要强化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技能培训高度重视,未来将会更多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师资培训,强化师资力量,提升业务技能。学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成长迅速的优秀教师分享各自擅长领域的新收获,从而更好地带动全院教师的职业技能发展。

三、总结

当前,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应用和发展迅速,市场对于技能应用型机械制造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要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强化课程改革和创新,注重机械制造工程教学实践工作开展,充分整合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促进高质量课程教学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龙,苗磊,杨国诗.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04):15.

[2]宋强.基于科研项目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8):165.

[3]范彬,熊志宏,殷赳,范吉文.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维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9,(09):154+156.

[4]解芳,侯宇,张林海,朱磊,林红旗.基于成果导向的机制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的反向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2):191.

[5]陈艳,文雪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能高考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文华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8,(28):194.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