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物质微电磁波共振技术进行哮喘儿童脱敏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7-06顾安信林琨陈仕平梁桂玲梁佩珊陆雪梅王丹丹韦府琼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脱敏

顾安信 林琨 陈仕平 梁桂玲 梁佩珊 陆雪梅 王丹丹 韦府琼

【摘 要】 目的:探究哮喘儿童脱敏(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开展生物物质微电磁波共振技术(简称生物共振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治疗的哮喘儿童共计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生物共振技术脱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儿童脱敏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干预,能从根本上查找病因并针对性进行脱敏治疗,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生物共振技术;哮喘儿童;脱敏

文章编号:WHR2020024093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分有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特应质与儿童哮喘的形成密切相关,多数患儿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过敏史[2]。对儿童哮喘过敏原进行研究,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有效脱敏治疗,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手段。现阶段,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多长期单用或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ICS),并强调日常监测、家庭护理,包括避免接觸变应原、备用应急药物等措施[3]。随着生物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该技术积极寻找过敏原并予以合理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后续发展成为儿童哮喘防治方法之一。本文就哮喘儿童临床缓解期采取生物共振技术脱敏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治疗的哮喘儿童共计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纳入标准:1)纳入对象经过儿科医师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确诊为哮喘;2)无影响本次研究的其它因素。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者;2)对本次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7岁,平均(4.5±1.1)岁;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7岁,平均(4.4±1.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吸入或全身予以ICS、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依据患者病情状况予以个体化治疗[2],一般需1~3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生物共振技术进行检测过敏原和脱敏以减少ICS使用时间,即检测前1周暂停使用ICS或抗过敏药物,采用生物共振技术的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通过特定穴位检测过敏原,一旦出现致敏信息可判断为过敏原,针对阳性结果做脱敏治疗和整体调理,依据病情制定脱敏方案,每次时间为30~45min,每3~7d一次,5次1个疗程基本可以治愈。哮喘发作频繁、病情重的脱敏治疗间隔短,反之间隔时间可以延长,一般1个疗程5次,患儿情况好转,即可停止治疗,脱敏不彻底继续治疗1~2个疗程,检测出过敏原较多者可在第5次治疗时复查,阴性后停止治疗。期间嘱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以免影响后续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分为以下3类。痊愈[3]:过敏性表现控制,暂停治疗2个月后无发作;有效:治疗后过敏表现得到控制,1个月内未发作;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获得控制且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低于对照组85.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哮喘是以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高敏患儿呼吸道易被过敏原侵袭,在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协同作用下,使患儿处于致敏状态。当儿童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易激发产生哮喘样典型的I型变态反应性症状[4]。尘螨被认定是主要过敏原,且尘螨种类之间过敏存在交叉反应[5],尚有花粉、乳胶等众多过敏原,并呈上升趋势[6]。儿童哮喘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变哮喘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方式[7],目前儿童哮喘脱敏治疗多采用皮下注射及其替代方法舌下免疫治疗,但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潜在危险[8],且治疗建议时间达3~5年[2],需要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操作和急救培训,密切观察随时准备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生物共振技术理论基础是量子物理波理论,所有物质都有特定的量子波,即共振波。生物共振技术利用体外抗原物质的物质波与体内致病物的物质波发生共振导致生物电信号发生明显改变,而实现过敏原的检测和诊断[9]。人体具有生物电磁波的特性,并且沿着经络传播,在穴位处可以被检测到。生物共振仪通过储存不同物质信息,以波的形式表达出来,对患儿检测时发现相同物质,频率变化转变为信号,可判定为过敏原[10]。此时产生的信息波放大后重置人体,与原有致敏物质在体内所产生的波信号互相抵抗,减弱致敏物质对机体影响,直至多次治疗完全清除体内有波信息,完成脱敏过程。生物共振仪干预的优点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可检测过敏原种类多,检测及治疗过程无创、快捷、安全,能从根本上查找病因并针对性进行治疗,无任何副作用,能减少因长期使用ICS带来的副作用和缩短使用时间,减少急性发作次数,降低死亡率,提升病儿生存质量[11]。

本研究表明,对临床儿童哮喘患者予以生物共振仪干预,能有效改善哮喘症状,治疗组脱敏治疗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杨晓祥[9]、邓嘉宁[12]等报道结论相一致,治疗期间仍需阻隔患儿与致敏物质接触,防止患儿体内致病物信息波增强,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综上所述,利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给予脱敏治疗,此法虽未列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脱敏主要方法中,但因其有效提高临床缓解期治疗疗效,减少急性发作,无任何副作用,治疗期间不会对患儿构成二次伤害,适用性广,作为创新的防治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凤丽,农光民.儿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01):162-164.

[2] 蔡幸生,朱勇斌,林丽爱,等.尘螨特异性IgE阳性儿童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488-2490.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華儿科杂志,2016,54(03):47-61.

[4] 周亮,刘宗泰.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3~14岁儿童哮喘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5):2345-2347.

[5] Saleh A M,Aliha,Ahmed S A,et al.House dust mites;a risk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or source of work-relatedallergens[J].Egypt Soc Parasinol,2013,43(03):669-678.

[6] 吕青青,金小红,陈玲娇,等.支气管哮喘儿童青少年过敏原特点分析[J].预防医学,2017,29(11):1167-1169.

[7] 姚珂,章爱莲.儿童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65-168.

[8] 郑忠梅,毛萌.儿童过敏性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7,32(02):286-289.

[9] 杨晓祥,赵赶,谭杰,等.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系统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评价[J].内科,2014,09(06):635-638.

[10]刘佳,肖汀,农祥,等.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含量、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及摩拉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的对比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5,37(04):193-197.

[11]任艳荣,刘涛,史龙泉,等.延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06):472-475.

[12]邓嘉宁.生物共振治疗仪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19-50.

猜你喜欢

脱敏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变应性鼻炎行标准化舌下脱敏治疗的护理体会
哮喘的儿童需要脱敏治疗吗
助力学生情绪“脱敏”的三剂良方
小学性教育课本争议的背后:儿童性教育如何“脱敏”?
“系统脱敏法”在三级跳远考前训练中的妙用
Bifluorid12与脱敏糊剂治疗牙齿过敏症的临床研究
慎用脱敏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