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2020-07-06常超李杨
常超 李杨
摘 要:产教融合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中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高校基于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从实践教学出发,探索产教融合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 商务英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
引言
2019年10月,国家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產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建立全行业的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结合国家政策和各地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高校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1]
产教融合是指高校根据所开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在教学中实现生产,在生产中进行教学,在两者的结合过程中找到利益共享的契合点,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最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个双方利益共享的机制,以实现共赢。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层次首先要在理念上打破常规思想的束缚,重视融合;其次在机制上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合作实施的障碍;再次,将企业生产与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相结合,它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2]
一、产教融合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1.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
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侧重英语基本功和人文与科学素养,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虽然高校设置了相关实践环节,但由于长期的培养理念固化,课程种类和课时数受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时间操作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多数高校外贸实训教学主要采用Simtrade外贸教学系统,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软件教学系统的外贸流程来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虽然能够让学生了解外贸业务流程,但是受限与软件开发时的设计流程,对外贸场景的模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在毕业实习中,有些高校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专业对口率低,实习活动效率不高,有些高校利用教师的个人关系与中小企业对接安排实习,这种浅层的熟人合作关系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产教融合,自然无法与企业的需求衔接。[3]
2.产教融合中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正式被设置为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商务英语专业能力要求上着重提到了商务实践能力,如商务谈判技能、市场营销技能、贸易实务技能和电子商务技能等。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还仅限于校内实践和校企合作,有些校内实践基地受限于规模,不能覆盖全部学生,并且向学校的优势专业倾斜,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内认知实习中处于从属地位。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内容浮浅,多数学生的实践停留在整理表格、文字处理等工作,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同时,受行政管理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动力不足,使产教融合停留在形式层面,双方的积极性都不高,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既模糊又难以实现。
3.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商务英语专业除了商务方面语言技能的学习,还包括商务谈判、营销、对外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实训知识。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缺乏实践教学指导大纲,实践课程占比较少,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不同实践课程的设置缺乏连贯性,造成学生无法对商务活动链条中每一个业务环节开展同步学习,业务环节间缺少有效联系。很多专业课程局限于教材,课程的学习大多还停留在知识和语言技能层面,即使有实践操作,也仅仅是对于谈判的模拟辩论,对于外贸、电商软件的简单操作,或在实验室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没有涉及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缺乏优质教学资源,课程的深度与企业的实际缺乏融合,导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对于谈判、电商和外贸的实际操作大打折扣,动手能力弱,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4.产教双方师资力量不充足
一方面,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语言综合能力较强,但是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商务课程培训,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只是通过教材、参考资料获取的浅显信息或陈旧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点更多地放在语言方面的讲授,即使部分教师转为实践教师,也缺乏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对于企业的全部产业链条和经营活动不了解,使教学成了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另一方面,企业导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能力较为薄弱,对于教案编写、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科学的评价等方面欠缺,产业和教学没有有效地融合,制约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产教融合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1.秉承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原则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基本语言技能的学习,还应该以突出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培养目标,学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不是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应根据社会和人才需求确定课程体系,考虑学生的实习、就业和资格证书的考取,并且结合学生的个人学业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来确定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之上,将每门课程都融入实践内容,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方法与技能引入课程教学,避免与实践脱节。让企业的需求真正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实现订单式培养,让产教融合生根发芽,落到实处。
2.探索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试点改革,探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比如校企合作,开设企业冠名班,理论教学方面由校方专业教师和企业方高管人才共同授课,实践教学方面,首先安排学生观摩了解企业的生产和业务流程,然后根据学生意向,安排学生到企业相关岗位顶岗实习,进行实际操作,企业方管理人員负责指导实习工作。学生完成冠名班的全部学习后,可以双向选择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实践教学也可以将课堂延伸到企业,通过“企业导师+线上线下”,“创新创业特色班”等渠道培养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3.构建科学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产教融合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结合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开设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强的课程,高校应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论证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紧随经济发展步伐,除了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还应开设与电子商务、公关实务、客户关系等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教学形式丰富,类型多样。在实训课程中,组织市场调研、商业计划、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外贸流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等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效果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还要包括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整体素养的评价。
4.建设专业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商务英语教师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商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岗位培训,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掌握商务前沿动态和实践案例,应用到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高校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普遍开展企业家进课堂活动,聘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及学生创业导师,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成果促进科研,奠定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校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只有构建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从人才培养原则、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综合联动,实现校企资源贡献,才能推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失需要不断改进,在后续的实践探索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曹晔.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50-53.
[2]蓝国兴.产教融合视角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18-21.
[3]李煜.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9(6):69-72.
作者简介
常超(1981.05--)女,黑龙江省望奎县人,哈尔滨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金融英语
李杨(1980.11-)女,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