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2020-07-06刘根选
【摘要】艺术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形式也日趋丰富多彩,而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刚踏入知识的大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艺术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审美观念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让他们在今后生活中对“美”有自己的见解与追求。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 小学美术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38-01
美术教学可帮助学生提高美化生活方面的技能。美术源于生活,因此美术教学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在生活中进行,最终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喜新”心态,结合课程内容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进而鼓励某些有兴趣的孩子继续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前行,将美术作为一种爱好。近年来,我们在美术教学生活化方面进行了探究,努力打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课堂,让美术变成学生热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开“源”建“库”,找寻生活之美
杜威先生和陶行知先生都说过:“生活即教育。”可见教育和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术教材上,生动精美的图片和充满童趣的“导言”随处可见,这些有趣的文字和精致的图例,对学生思路的开启、视野的扩展和创作欲望的唤醒有极大的帮助。同时,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很多可进一步发挥的空间,教师要把握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课堂不能只局限于教室,教师应带领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走进大自然,融入到社会中,通过开“源”建“库”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的美丽,体验生活带来的快乐,并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对生活加以描述。比如,“四季·美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主题,包含了自然和社会两种内容。就自然而言,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花鸟鱼虫、河流瀑布随着季节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一直是中外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之一。就社会层面而言,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四季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而且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以此为主题进行美术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春季“校园美景刻画”、夏季“陶艺、泥塑”、秋季“用落叶创作艺术”、冬季“雪地画”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当春天到来时,可以进行《春天来了》的课程安排,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欣赏春季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课堂上,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师可询问学生在何处找到了春天,当学生说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活化”情境,体验快乐课堂
艺术创作源于真实又美好的生活。为了深化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应把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景和生活内容,结合特定的情境,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方式让其切身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英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在《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中指出:“每门学科必须以纯粹经验为之先导,等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创造才能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创建不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刚进入小学,在喜好上偏向于植物动物、童话和寓言故事,所以主要以游戏活动来创设情境,促其学习;第二学段的学生对卡通人物和生活中的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可采用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第三学年段的学生对社区和未知世界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以探究性活动为主。
在创设情景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生活情境要求在极大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2.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产生有机联系;3.生活情境题材要新颖,可吸引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第四,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
三、心灵留言,创建人文课堂
教育改革的真正意义在于回归生活、回归人本。美术虽然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其表达的情感和含义跨越了很多其他层面。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充分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上做到以生为主,以师为辅。在美术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融入“人在世界中,人在他人中”的理念,帮助学生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沟通,完善自我认知,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自我审美。
然而在只有40分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授新的知识,如果将剩余的时间平均分给每个学生,显然是不足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开设“心灵留言”的环节,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背面写下自己在创作时遇到的问题和感受,教师可在课后认真阅读,解答孩子们的疑惑,从而加深对学生的理解,促进了师生感情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教学过程中的人本建构。
四、跨界融合,品味美术独到之处
美术中有点线面、色彩、质感,音乐中有音符、音程、和弦等,这些概念都可相互借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同感能力。比如在《千变万化的线》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听音画线”的游戏环节,分别播放《高山流水》、《月光》、《命运交响曲》这三种风格不同的乐曲,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拿笔自由画线,再分析结果,谈论不同情感、节奏的音乐用什么线型表示。语文和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融汇贯通的,对文字的描述可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对美术作品可进行赏析,并用文字记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能力。
五、活动常新,在生活中创造美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暂时放下繁重的课业并完全放松的学习空间,从而加强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收集优秀的学生作品,举办校园美术展览,同时可让学生报名参加,投稿自己喜欢的原创美术作品,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有登展的机会。还可鼓励学生创作美术日记,将发生的趣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美育情操。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的确需要贴近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努力将生活和美术合理结合,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美术教学水平,积极贯彻开“源”建“库”、“活化”情境、心灵留言、跨界融合、活动常新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领略艺术和生活的魅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让学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维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20(02):141.
[2]陳立慧.浅析小学美术课如何走进生活开展教学[J].学周刊,2020(03):153.
[3]刘嘉.新课程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43-44.
作者简介:
刘根选(1986-),男,汉族,庆阳镇原人,学士,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