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06王桂林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课程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当前的教育水平逐步呈上升发展的趋势。在小学学习阶段中,数学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启蒙,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产生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是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现状进行分析,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保证课堂的质量,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16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改革,在教学中不再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大小,也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刚接触数学学习,而数学学科中的教学目标也比其他学科要求更高,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其实际情况,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近年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数学学习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小学生应该学会掌握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局限于试卷中题目能力的提升,只有提升当代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才能够使其在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培养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旅途中更加顺利,能够将学生的数学基础打牢固,还能够在以后的构建中更加稳固、更加顺利。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充当的角色极为重要。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应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当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基础较差时,就会使得在能力的提高方面较为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因此,随着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数学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计划的教学,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不断的改善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1]。在课堂中,不断灌输数学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计划不断进行调整,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应该不断地拓展课程准备的范围,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规定,又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长期教学中的应用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一种比较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是学生能力提升的一种手段,能够落实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应该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应该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素材,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不断深入实际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在课堂中,老师应该结合数学教材本身,正确的引导课堂的方向,促进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课堂中对物体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型,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能够对物体产生一定的认知,但是,由于他们不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只能看出表面现象,很难通过自己的想象得出物体的展开面,因此,将物体的展开面展示给学生时,学生们并不能思考出这是一个什么物体的展开图,当小学生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努力得出结论,经常受到阻碍时,就会影响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甚至会对课堂失去兴趣,限制了他们探索欲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中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更新学习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不断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努力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2]。针对此类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物体模型,通过在课堂中的拼接展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探索欲,再完善学生的思考。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联想思维,最终得出课堂结论。老师在引导学生过程中,也应该不断跟随学生的思路,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对学生错误的地方应该及时的进行纠正,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此种课堂改革方式,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通过对课堂数学内容的不断理解,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3]。
(二)改革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掌握的基本知识、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以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充分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能够举一反三,从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联想到其它的较为复杂的问题[4]。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及合作讨论,能够使数学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对数字“6”进行学习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题目“原来有两只小鸡,又来了四只小鸡,一共是几只小鸡?”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后会得出六只小鸡,然后,老师应当及时的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向学生进行深度的提问,追问学生“当一只小鸡可以最多孵化两个鸡蛋时,那么这六只小鸡最多可以孵化几个鸡蛋?”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路,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同样,在日常习题的讲解中,除了对題目进行讲解探究之外,老师需要及时举一反三,进行题目拓展,比如,“一根木头被锯三次,可以锯成多少段?”在解答出习题本身后,老师应该进行拓展,“木头被锯四次之后,可以锯成多少段?”“将一根木头锯成五段,需要锯几次?”这样能够不断地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刺激,能够不断的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从一个问题拓展到另一个问题,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水平,提升课堂的整体质量状况。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把握课堂发展的整体方向,将数学思维进行贯穿,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自己,使自己的表达突破创新。
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之后,在要求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掌握前提下,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增强学习内容的实效性。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整体能力水平,满足教学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充分进行课前准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红玉.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杨丽.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林国夫.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赵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桂林(1966年-),男,汉族,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