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论的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20-07-06周伟
周伟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工科院校由于具备很强的专业方向和学科建设能力,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也试图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ESP理论 工科院校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12-02
1.工科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
1.1 工科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看法
(1)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于应用技能,更注重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听说教学所占比重较小,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是很强,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学生认为在完成高中的英语课程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和一定量的词汇,但大学英语课上教师仍着重讲解单词和语法,很多内容都与高中内容重复,这也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2)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没有专业性,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脱节,导致他们不能较好地阅读专业性较强的英文文献。大学英语课程只开设两年,每周只有4学时,课堂人数多达50至70人,无法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理想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他们学习大学英语就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在通过考试后,以及到大三、大四英语课停设后,很少有人再自覺学习英语。总的来看,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使专业课的学习受到了影响。近65%学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表示了不满意, 他们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无明显提高,有些学生甚至由于学习强度相对于中学英语课有所减弱,英语水平反而在退步。
1.2 工科学生对ESP英语的学习需求
由于缺乏专业英语知识,词汇掌握较少,学生在检索英文文献时困难重重,阅读专业期刊比较吃力,更难以用英语撰写专业方面的论文。约85%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ESP英语课程,它能将英语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69%的学生认为 ESP 课程可以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ESP英语,能够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积累词汇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1.3 工科院校具备的专业条件
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和特定的就业领域,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性较强,希望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能够满足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只有设计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大学英语课程,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将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相结合,正迎合了这种需求。
2.工科院校开展大学英语 ESP 教学改革的策略
2.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而教育部也相继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 在这两大任务的指引下,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将这两大任务作为推进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实践为主的理念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自己树立为学生学习组织、引导与服务的意识,从而构建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2采用情境教学法
针对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巧妙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他们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体验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
2.3开展游戏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滞后,加之很多教师都不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英语教学出现了很多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使用英语,通过游戏促使学生勇敢使用英语进行表达。
2.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一个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具体学情的掌握,将他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从而一起提升学习的效果。
2.5开展有效的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上述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外,教师还要优化课程的形式,再留课外作业时进行有效的拓展,以此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
结束语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模式只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而忽略学生的语言的应用能力。所以要对现有的高校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和自身教育情况之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工科院校不仅要发展特色教学,还需要有很强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不能只有专业知识而不能进行英语交流,更要将重点放在综合性人才培养上,确保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