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
2020-07-06丁世波
丁世波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与各学科教学在接纳素质教育理念之时均发生了一定变革,旨在寻求知识教学、个性培养与习惯养成的平衡点。在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时常出现共通点,二者在学生思想教育与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加之语文教师常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趋势更为明显。为分析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协同运行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班级管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51-02
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管理学生与调用资源,班主任教师需要在日常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对班级范围内学生的行为进行关注,而语文教学只是小学众多学科中的一门,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在时间上乍一看是不对等的,这就导致许多不担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也就忽略了自身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小學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的基础
小学可算作基础教育中学生日常管理难度最大的一个学段,由于小学生普遍精力旺盛且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班主任教师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小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使其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班级行为约定的情况下得到相对的自由。然而,一味强调固有制度的班级管理方法缺失了人情味,进而使小学生产生被压迫的感觉,这并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班级管理必须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让小学生自觉、自愿地履行集体生活中的义务。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师常被视作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人选。一方面,语文课程的课时较为充足,语文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新课改后语文课程十分注重思想教育,语文教材中蕴含许多指导学生成长方向的基本人生哲理,能对小学生产生启示作用。因此,不论语文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都是分不开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借助朗读教学推进思想教育
朗读是小学课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能够纠正错误发音并养成良好的短句习惯,是增强阅读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而朗读的内容也可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1]。在朗读教学中,尤其是在带领学生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诗歌类课文时,语文教师可鼓励小学生模仿其中的正面行为,借以传达正面思想。
例如,在带领学生朗读《田家四季歌》时,语文教师就可对其中的语句进行思想教育方向的解读。在朗读至“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时,语文教师就可从“乐于奉献”与“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两个角度来解读诗歌内容,让小学生知道每天享用的美食来源于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而窗明几净的教师环境也是值日生劳动的成果。如此一来,通过适当监督,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可使小学生在值日活动中更加积极的同时收敛破坏整洁环境的行为。
(二)借助探究活动规范学生行为
经过素质教育改革的调整,小学课堂摆脱了一板一眼的教学形式,开始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导入。在此形势下,语文教师可借助课堂活动的时机,对小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规范,继而使良好的行为习惯扩散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全程,最终实现对生活行为的正面影响。
例如,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语文教师应规定好合作的时限,当小组讨论的时间用完后,语文教师要立即宣布“停止讨论”,这时候一定会有某几个小组的成员因问题没有讨论完全而“不听指挥”,语文教师就要严格地制止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如此一来,小学生受语文课堂的影响,在“守时”方面可产生正面的潜意识,在上下课、上放学时能够具备更强的时间观念,为班级管理提供方便。
(三)借助课文典范树立优秀榜样
教材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参考,随着课文教学的推进,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与视野都会扩增,能够通过课内外阅读了解到更加丰富的文学故事与人物经历,这些都可用作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语文教师可以下意识地鼓励学生以文中的优秀人物或事迹为榜样,并着眼于校园生活的细微小事,从培养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做起,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在阅读《难忘的一课》时,语文教师若让学生以课文示例为榜样树立爱国情怀,就应该为小学生作出详细的解读,告诉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应该爱护班级中悬挂的国旗,每天按学校规定佩戴好红领巾等,而不是一味地喊口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是相辅相成的两项要素,以往行为规范的风头总是压过思想教育,使得班级管理常出现失衡现象,在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后,此种现象将得到缓和。为此,语文教师应将二者合理融合,首先借助朗读教学推进思想教育,并趁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其次再多用语文课程中的经典人物范例为学生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刘向应.论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