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0-07-06王文华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产企业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

王文华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生产企业  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述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包括:通过追踪所有资源费用到作业,然后再到流程、产品、分销渠道或客户等成本对象,提供全口径、多维度的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作业认定、成本动因分析以及对作业效率、质量和时间的计量,更真实地揭示资源、作业和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作业、流程和作业链(或价值链)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及其分析,为企业更有效地开展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种管理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生产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

作业成本法具有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和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相较传统的成本方法,更加精准可靠。运用作业成本法得到的信息与需要决策的问题关联度更高。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作业,因此提供的信息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具有精确性,其结果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能够使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有效提升。

(二)优化企业产业链与价值链

依据作业的分析过程也是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过程,将有效的资源投入到增值作业中,提升企业效益和工作效率。识别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进而可以提高增值作业的比例,避免和消除非增值作业。通过改变经营程序减少资源的耗用,减少作业动因,合理安排作业控制过程。

(三)强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在企业间接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分配工作中,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高的精准性,可以使企业进一步提高成本使用的准确度。基于作业成本法下高精准度的管理前提,更够为财务绩效评价提供更合理公平的依据,更加科学的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激发员工自主经营意识与经营活力,最终实现管理水平和企业绩效的提升。

三、生产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

(一)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目前生产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停留在成本核算上,缺少全员参与意识,缺乏战略成本观念。作业成本法对资料的详细程度要求较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对工艺流程的了解不足,生产部门不清楚财务核算流程和数据取数逻辑关系,没有形成全员都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二)成本核算简略随意性较强

企业管理者较为关注生产与销售部门,企业的优良资源会更多的对这两个业务部门倾斜。融资、研发及采购等费用环节未被完全考虑进去,由此核算的财务信息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业务流程缺乏规范性,在成本核算时容易忽略和重复,作业成本动因与作业中心归集设置就需要会计人员较多的职业经验去判断,由此主观随意性较强。成本和费用界限划分不明确,间接费用处理过于简单,费用摊销分配标准不合理,简单粗略的由产量和产值分配各类费用,从而使成本信息不真实、不相关,并导致产品计价不准确、产品线决策不正确、资源分配不合理、产品定价不符合实际,致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三)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实际效用低

目前企业虽然都已经运用了成熟稳定的ERP系统,但是对ERP系统的利用率较低,在实际业务执行时则主要集中在财务模块方面,对于其他模块的开发程度较低。另外,还有一些相关业务并没有纳入ERP系统的管理范围,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能力差异是导致ERP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依赖于精确度较高的成本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多次拆分和重组,以及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合理的成本动因,整体化高效运行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保证数据质量的根本。

四、作业成本法面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协同配合

作業成本法的基础关键是对作业、成本动因的确认、计量及分析,仅仅靠财务人员 “闭门核算”是无法全面做好此项工作的。因此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全系统要共同参与。完善作业成本组织, 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制度, 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模式, 促使各部门都重视成本, 人人关注成本,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这样才能优化协同,提高工作效率。

(二)以价值链为主线,优化内外部作业流程

现代成本管理的本质,是基于价值链的总成本管理。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就要对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业务环节进行横向与纵向全系统的精细分析梳理。对内,围绕价值链优化和改进有效作业,提升低效作业,消灭无效作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达到成本准确科学归集和持续改善的目标。对外,优化外部价值链,其中包括对合作商的筛选,主要合作商筛选后,要与其密切合作,共筑价值链体系,包括与其协商供货量、供货频率和时间,变更供货方式,节约运输成本,协同库存管理,降低存货成本。结合企业经营实际与上下游市场的需求,多次实施、反复总结,建立相匹配的系统性价值链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为更好进行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三)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作业成本法是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数据信息量较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系信息技术统。通过信息管控系统,及时获取精确度较高的成本信息数据,将会计信息化与生产业务流程高效融合,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合理的成本动因,全面高效运行的成本管控系统,为企业开展作业成本法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作为生产企业成本管控的有力用具,而且符合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提高到价值链管理层面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生产企业环境的变化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生产企业控制成本和经营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企业要研究解决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要以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为引领,以价值链管控为取向,全面调研分析,梳理找准成本管控的薄弱点、问题点和可控点,明确改进方向和标准,财务与业务相联动,各部门同向发力,推动系统成本持续降低,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实现成本精益和价值管控。为企业集中资源配置、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南向芝.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问题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05):28-29.

[2]王华.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8(19):106-107.

[3]雷贤新.作业成本法应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124-125.

猜你喜欢

生产企业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及税收筹划
浅议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谈资本经营在生产企业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