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机制研究

2020-07-06杨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

杨征

[提要] 近年来,河南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这不仅依赖于地缘优势和人口优势,更重要的是依靠区域内的创新驱动。本文结合众创空间总体发展概况、地区分布、运营情况等现状,发现存在发展类型同质化严重、区域分布不均衡、投入产出比低等问题。并提出建立成长、协调、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建立创新创业生态服务的服务链、空间链和科技链。

关键词:国家级众创空间;生态服务链;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8日

据《中国众创空间白皮书2018》报告统计,我国纳入国家火炬计划的众创空间有5,739家,近2,000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具备国家级备案资格。河南省作为经济体量大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也聚集性出现,主要以政府投入、企业运营和高校管理为主。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组成部分具有受众群体多、准入门槛低、服务“零散化”等服务特点。

一、河南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总体发展

1、发展概况。根据全国与河南省众创空间发展概况的横向对比发现,河南众创空间203家,占全国总规模3.1%,总收入占全国总营收2.4%,服务团队数量占全国服务能力4.5%,发明专利占全国5.9%。通过纵向对比显示,2017~2018年河南省众创空间数量同比增长32%,总收入增长50%,服务团队分增长12.9%,发明专利数同比减少8.7%。综上所述,河南省众创空间在发展规模,总营收、服务能力以及科技转化能力在全国发展概况中占比较小,在纵向发展状况上呈现发展速度、营收速度都在不同程度增长,服务能力增速较慢,科技转化能力呈下降趋势。

2、发展类型。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发展类型通常分为五类:投资型、培训辅导型、媒体宣传型、专业服务型、创客孵化型。目前,河南省众创空间总量为20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为38个。从发展类型上看,这3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发展类型为:投资型和创客孵化型各1家;培训辅导36家;媒体宣传型和专业服务型缺失。

(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地区分布。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为38个,分布在8座城市,其中,郑州20家,洛阳6家,开封和南阳各3家,许昌和周口各2家,驻马店和信阳各1家。其次,主办单位性质。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的主办单位性质分为大学主办和企业主办两种。大致为:一是以企业主办为主,大学主办为辅,以郑州、洛阳、南阳、开封为典型代表;二是企业主办和大学主办均衡,以许昌、周口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大学主办推动为主,以信阳、驻马店为典型代表。

(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运营情况。首先,运营规模。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38个,占河南众创空间的18.7%,总收入约占22.8%,享受财政补贴约占20.2%,创业导师数量占34.4%。由数据可知,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运营规模上:数量较少、服务人数较多、总体营收和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力占比较大。其次,服务能力。获得融资的创业团队数量占河南总创业团队数量的10.8%;提供的教育培训场占河南总培训的29.3%。由数据可知,河南国家级众创空间在服务能力上:服务企业的覆盖面较广、提供的教育培训场次较多,说明河南国家级众创空间以教育培训为内容的服务场次较多,覆盖面较广,但获得实质性融资的创业团队数量较少。最后,科技转化能力。常驻创业团队拥有有效的知识产权数量为1,184个,占比25.8%;发明专利数量为349个,占比29%。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基于其运营规模和服务能力来说,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比较丰硕,转化为科技专利的数量较多,但有效的知识产权数量较少。

二、河南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类型同质化严重,制约服务形态。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规模和类型直接决定着在创业领域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河南拥有38个,占比仅为2.0%。作为起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级优质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导致辐射范围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有限。这与河南省丰富的人口资源和战略地位相差悬殊。目前,河南省94.8%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发展类型为培训辅导。这就造成当区域内服务机构的绝对数量或优质数量过少时,就会引起区域内服务机构发展类型同质化严重。另外,提供的服务内容相似程度较高,没能形成多样化的服务形态。

(二)区域分布不均衡,服务生态形成的条件不足。由前文可知,3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都分布在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其中,郑州市20家,占比52.63%,占据国家级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数量最多,呈现高度集中状。这就导致区域经济越发达、资源越丰富、交通越便利的地区,对创业服务机构的市场反响就越强。如郑州、洛阳、南阳、开封等地区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的主办单位性质都以企业为主,市场反应力较大。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的城市,如许昌、周口、驻马店、信阳都以大学主办为主,市场反应能力不足。区域與区域之间建立良好的创业服务链接,服务生态形成条件先天不足。

(三)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服务生态形成的内力较弱。目前,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运营规模的成本投入,而产出主要体现在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力和科技的转化能力上。河南省优质服务机构的规模偏少,但获得优质的创业导师和政府的财政补贴较多,分别占河南省众创空间创业导师总数量的34.4%、总财政补贴的20.2%,这也就意味着极少数的创业服务机构,占据着较大比例的人力资源和政府资源投入。相反,优质创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仅停留在教育培训等“软”服务上,对创业团队所带来的实际融资和资源对接等“硬”服务上施展能力较弱。另外,河南省众创空间因发展时间较短,创业互助、协调的服务生态尚未形成,服务生态的内力较弱,科技转化能力也会相应偏弱。

三、河南省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构建

(一)构建生态服务链机制,拓宽发展形态。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就是借助创新创业机构打造发展类型不同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服务“小”生态,将社会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对服务对象提供全链条式的服务。第一,建立成长机制。重点筹划急缺的创业服务机构类型。第二,建立平衡机制。比如放缓培训辅导类创业服务机构的发展,有针对性选取几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将其打造为专业化服务类型,打造专业服务平台。第三,建立协同机制。注重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媒体类型培养,通过媒体宣传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也可以实现机構自我服务能力效果的宣传。第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不同服务类型的机构,实现服务机制链条化,环境生态化的协调发展。

(二)推进区域联动,构建生态服务空间链。由于河南国家级众创空间的数量聚集于郑州,区域内众创空间的发展类型相似度极高,容易形成“资源壁垒”,造成地理经济,不利于河南省创新创业服务“大”生态的形成。首先,以郑州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最为多,吸引大量的创业项目,产生虹吸效应将其作为生态服务链的领头羊,与河南省其他地市或具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地区建立帮扶,建立河南省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的空间链条。其次,具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地区应紧密结合当地的区域发展特点和产业特点,以相邻地市形成区域联动,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共享,拓展创业服务机构的辐射范围,实现跨空间的服务链条,改变众创空间外部资源对接本地化的局面。

(三)增强技术对接,构建生态服务科技链。河南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要实现服务平台的对创业团队、创业项目、社会资本的吸附能力,就必须对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增强技术引进,才能构建出生态服务的科技链条。首先,以政府牵头,企业推进,服务机构引进通信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推进创业服务向高端迈进;其次,将河南省众创空间的有效知识产权和专利与地区具有产业技术和行业资源的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围绕技术和专利与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对接,带动创业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科技转化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沙德春,王素珍.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分布特征及运行情况分析[J].创新科技,2019(5).

[2]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3]沈漪文.创业生态系统概念辨析[J].商业经济,2013(8).

[4]林园春.创新创业服务生态链形成机制与优化策略[J].中州学刊,2017(7).

[5]郝林华,陈尚,王二涛,夏飞,夏涛.基于条件价值法评估三亚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服务价值[J].生态学报,2018(18).

[6]唐见,曹慧群,陈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服务价值核算[J].人民长江,2018(11).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
上海合作组织亟待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机制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单位组织管理中激励机制探究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机制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