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核心素养的课堂模式初探

2020-07-06魏定乾夏志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群文导学导图

魏定乾 夏志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制高点,以新的姿态呈现给关注未来教育走向的人们。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该如何有效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这里,笔者着重谈谈我们“基于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供同仁和研究者参考。

我们课题组将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培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为“两导两自两合作,群文阅读导图歌”,即“导学质疑、导入激趣、自主分享、自主释疑、合作探究、合作展评、群文实践、导图结曲”的“八步课堂教学法”。具体阐释如下。

一、导学质疑

我们知道,有一种叫“质疑导学”的教学方式。质疑就是提出问题。“质疑导学”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发提出问题,以问题情境组织教学,以学生质疑、释疑的过程为教学过程,教师在学生质疑、释疑的主动学习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组织教学的一种模式。而我们这里要谈的是“导学质疑”。有效课堂往往是先学后教,可是我们的学生会自己主动先学吗?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给他们一个自主学习的路线图,这就是导学案。教师在课前能否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有了导学案,学生的自学有了方向。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要有实效。尤其要精选问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教师要为学生的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这也正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所必需的。课题组在研究探索中,充分利用学校几年前已开发得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导学案》进行导学,引导学生自学质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把导学中新产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问题基础和带来驱动力,留待课堂进行解决。例如:我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布置学生课前自行阅读原文两遍,并勾画配套的《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解文题”“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等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习导引”和“基础知识”作业,并把阅读和作业中发现的最突出问题记录在语文学习本上,便于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分享给大家,再在课堂深入学习中自行解决或共同解决。这样就为有效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问题基础。

二、导入激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的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序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所以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通常我们可以采用音乐感染激趣、多媒体视频图片激趣、质疑悬念激趣、创设(故事、表演对话)情境激趣、猜谜解谜激趣、简笔绘画激趣、动作导入激趣等等导入方式。总之,导入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导入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有关联,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从而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成功的“导入激趣”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标志之一。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借用豪放深沉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导入课堂,听着豪放的歌声,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三国古战场,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时势造英雄,一大批英雄应运而生,雄姿英發、羽扇纶巾的周瑜就是最好的代表。歌曲阐发的哲理与苏轼诗词的特色“豪迈之中见雄浑,苍凉之中见豁达”紧密融合,从而达到引入课题的作用。

三、自主分享

有人这样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中的分享有多么重要。在导入激趣后,自主分享就很重要了。即各位学生把在“导学质疑”中自主发现的最大的质疑点或问题分享给大家,老师摘录问题要点于黑板上,让学生各自合并归纳为几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并让学生记在学习本上。若突出问题中没有文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保证提出问题的研究价值和方向性,老师还要适当补充文本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深度阅读中去,为下一步的“自主释疑”作好“质疑导入”。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学生先谈了他们初学的感受和收获,然后分享了两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1.词人为什么要以叠词开篇?2.本词是怎样写出‘愁的?”随后,我又补充了一个问题“3.《声声慢》与《醉花阴》都写到了‘愁,请比较二者有何不同?”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入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

四、自主释疑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释疑,自主形成思辨能力,是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必备要求。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可包办代替,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或点悟分享;普遍性的难题,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若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留待下一步“合作探究”解决。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是对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精神的真正贯彻。例如:在教学李清照《声声慢》时,学生在老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反复阅读、朗诵、思考和查找资料,很快就解决了上述环节中提出的前两个问题,分享的效果较好。而第3问的回答就显得模棱两可,交代不清了。于是我果断地将第3问放在了下一环节“合作探究”中。

五、合作探究

对于“自主释疑”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合作探究”来解决。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是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教学氛围。因此,需要合作探究的“疑难杂症”,就应该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探究讨论,并由中心发言人记下探讨结论的要点,再由学习组共同分点梳理、修正、补充后交给中心发言人,作好下一步的“合作展评”准备。例如:在教学李清照《声声慢》时,我就将上一个环节未解决的第3问放在了这个环节,让全班7个学习小组,分别在组长的组织下,各抒己见,讨论出答案要点,分点整理在记录本上,并交给该小组的中心发言人。

六、合作展评

合作展评,即合作展示评价,指把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或作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出来。可以采取登台展示、座位展示,口头展示、书面展示等多种形式。分人或分组展示后,再分人或分组进行评价、矫正,或同学补充,或老师补充。展评环节中的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评价,即发展性评价,它把评价视为发现学生发展可能性的手段,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及时准确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因而,评价时,一般通过对操作过程、结果的分析,来激励或引导展评者,启发或提醒其他学生,从而进一步丰富或完善问题的结果,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展示评价要规范、高效、言简意赅。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整理答案,准备补充点评、质疑。学生展示后,教师要给予思维和方法的点拨,并且要尽可能地提供规范性参考答案。教师点拨指导重在解决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生成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李清照《声声慢》时,这一环节就要求学生分组展示探讨结果,其中一组展示如下:“1.《声声慢》以‘愁作结,《醉花阴》以‘愁发端。前者写丧夫之愁、亡国之愁、孀居之愁、沦落之愁,后者写思念之愁和孤独寂寞之愁。2.两词中‘愁的风神不同,人物形象也不同。前词孤苦凄凉,痛彻肺腑;后词迷蒙华丽,有着孤独相思的幸福感。”学生对问题的要点抓得很准。在学生分享、讨论、评价中,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个环节的任务。

七、群文实践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级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利用默读和浏览,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利用小组对话和讨论策略,拓展群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利用比较阅读,发现群文阅读恰切的教学路径。利用探究性策略,推进群文阅读中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单篇教学后,应酌情拓展群文阅读,或一篇带多篇,或一篇带一本,或一篇带多本等阅读形式。例如:我们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在完成了以上七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后,又给学生印发了苏轼同一时期写的《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要求学生从内容、结构、手法、主题、风格等多角度展开合作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八、导图结曲

导图结曲,是指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形式,自行归纳总结本课学习重点、难点、要点、闪光点,以达到对学生高效整理、科学梳理、合理归纳、抽象概括和创造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是一种利用图像进行思考的辅助工具。所以,用思维导图作结课堂,是最明智和最科学的选择。例如:在苏轼《赤壁赋》的教学即将结束时,我们让学生把上个环节“群文实践”中鉴赏比较、分析概括的最终结论,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描绘出来。这对学生的抽象概括、形象描绘、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课题组尝试的这套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立足于新课标提出的中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要素,而构建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吸收了大量高效课堂研究的成果。希望我们的这些初步尝试,能為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作者通联:魏定乾,成都市新都一中;夏志英,四川万源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导学导图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