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试水文”巩固教师课堂的主导性

2020-07-06高俊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试水课文思维

高俊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基层教学学思结合、探究合作的有趣、有料、有灵魂的课堂越来越多,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很大程度释放,“生”“动”课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教育专家、广大师生优课的硬核标准。可是,在“生”“动”课堂的一些关键环节上,教师往往对学生在课堂预设的探究上点拨不够、升华不高,对带有思维火花的课堂生成赞赏有余、指导不足,特别是在体现教师主导性、示范性、思维拓展性的动笔写作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引领不够,交锋不深。久而久之,课堂往往热度高、深度少,仿佛“黄酒之于白干”,回味不长,滋味不永:这就是新课改下课堂思维提升的“最后一公里”,也恰恰是老师课堂主导角色大有作为之处。

“试水”课文的一个“点”使思维延展。好课应是“透过墙壁看世界的”,有着相当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当课堂教学来到“能力拓展”这个环节时,老师往往会依据课文让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微型描写、小诗改文等诸多动笔小创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问题的关键是,小组的互评常常局限于字句的选用上,老师的点评又因课堂时间有限往往大而化之,这样就使得课堂思维能力的“最后的一公里”虎头蛇尾,“活”而不“实”。倘若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先行“试水”,让学生点评、老师“自夸”,评出语句的色彩点、情感的动情点、思维的火花点,让这些“点”“导”在学生的前面,就能为课堂由“活”到“实”铺垫必要的条件。

——“余有书一册,已旧,仅残张半篇,字迹灭没,不可睹也。然书中之事,其意犹存。夜阑读之,先辈之音,似黄钟大吕,撞余肺腑;前朝往事,兴亡之迹,如风行江上,时起波澜。故曰,书虽旧,然非殘。为人为事,为史为鉴,清晰可辨。所谓书旧者,盖汝心之旧耳!”

这是一老师在讲授《项脊轩志》第一段时,结合湖北高考作文《旧书》专为训练学生文言写作能力而量身定做的“试水文”。句式整散结合,文意盎然,于结尾处翻出新前意。这种扭住课文一个“点”的先导后学,不仅不是控制学生,反倒是在相信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的一场“战前动员”。随后小组创作、打磨,自评,再打磨。就出现了下面的课堂习作。

——“家有一书,名曰诗三百,余购于童稚之时。其时惟喜朗朗上口,未尝深思其义也。幸得师授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吾尊之,信之。嗟乎,岁月之流逝,于书可见一斑;世事之变迁,如扉页之容颜,初沃今陨。然吾日悦纸上,弥漫墨香。是故书无旧,当与岁月同在矣!”

较之先前的小组答案,这组学生的课堂习得,句式灵动文韵充盈,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下的课文传承、动态生成、思维交锋,也把教师以点带面的导引智慧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出来。

“试水”作文的一“片段”使思想深化。写作是语文最核心的素养。传统的作文因其训练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教师要么散马放羊,任意东西,要么只讲技巧,缺乏亲为,以致学生思想比较幼稚,见解比较皮相,技巧比较呆滞,缺乏独特的写作角度,即便是读了许多优秀范文,往往也不得其味,久而久之,学生终身发展所依赖的批判思想、思辨思维、语言表达和文本写作等关键能力竟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楼阁。要打开这个症结,教师不妨把课堂当靶场,积极回应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待,通过“试水”躬行,积极导引,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从而完成“仿—造—创”的跃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有个单元作文练习《快与慢》,旨在通过学生对社会上“快”“慢”现象的思考训练其思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暴露出诸多问题:拟题不生动,以例代析,肤浅说理打不开格局,缺乏辩证思维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较切近的办法是拿出现实范例供学生解剖借鉴以探究出一般途径。

拟题上,教师先导出“拟成句子+关键词语+运用修辞”这个基本原则,并拿出了实例“快的速度+慢的沉稳=成功;人生是一圈圈漫长的年轮……”受此启发,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拟出了较好的标题——“取快之长,摒慢之劣”“有一种优美叫做慢”……

当然,“短平快”的拟题,并不能完全体现写作的核心素养,中心文段才是体现语言行文、逻辑思辨的主战场。教师不失时机的主动“试水”,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用鲜活的看得见的文字指导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建立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淌过“思维混沌”。

——“怎么能不喜欢生活呢?在我看来,生活是快与慢的交锋,是巧与拙的智慧。一棵银杏为什么有千年的长青?一片汪洋为什么有冲天的波浪?这都源于不舍昼夜的慢的积累,都源于对一缕阳光、一滴雨水的缓缓聚集。”

这是教师试水作文的开头。快与慢,是抽象的生活,老师就巧用身边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把生活中“慢”的智慧借形象思维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可是学生“说理不深入”的顽疾十分突出:“慢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却不深入挖掘重要性在哪里;“慢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却不去寻找生活的美是如何慢出来的;其思维的深度,思想的力度,都显不足。

——“大家对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并不陌生吧?‘二十年赶英超美‘稻田亩产十万斤,这一个个快速升腾的‘卫星,带来的不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是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而是一场又一场的社会的灾难。生活在严肃地告诉我们,脱离实际的‘快,是对规律的践踏,是貌似成熟的肤浅,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这也是‘欲速则不达这条古语要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这段“试水”文,有精当的举例,有概念的辨析,有事例危害的揭示,有生活规律的总结。论述简洁,彰显理性。当然教师的“试水”也不能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悟出技巧、道理,从而举一反三。

——“相反,我们的‘慢不是有气无力的慵懒,不是缺乏进取的平庸,而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一种平和淡然的心境,一种吟啸徐行的气度。你讨厌德国工人精雕细琢的慢腾腾吗?你嗅到慢火炖肉散发的渗入骨髓的香气吗?我们还可以大胆地去假设,如果江南的青石雨巷,映入戴望舒眼帘的是一群群忙碌奔跑的行人,而不是一个结着愁怨在雨中缓行的姑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快都是成功的动力,同样并不是所有的‘慢都没有美丽的风景。”

这是一组学生在老师导引下所写出的反面论证,也有概念的辨析,有连续的发问,还有假设论证,充溢着辩证的力量,成功地穿越了课堂思维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通联: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试水课文思维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简论“试水”及其带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