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倒推 末端掘进 培养思维能力

2020-07-06张正耀滕礼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学生

张正耀 滕礼

一切写作,其实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除了自我写作的需要,还有职业的需要、发表的需要、得到人们认可、欣赏和传播的需要,这些需要就成了社会需求。那么从社会需求来探讨“到底为什么别人要读你写的文章”的问题,就应该归之于写作的本源问题、目的问题,我们把这样的问题探究称为需求倒推式和末端掘进式探究。那么,什么叫需求倒推?什么叫末端掘进呢?

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哪些地方需要写文章呢?如果我们对其情况进行大致的梳理,就可以抽象出文章的社会功能,然后来分析要达到这些功能需要什么样的思维能力,由此推论出应在哪些方面训练这些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就能顺利找到写作的思维规律,据此就能设计出科学而切实有效的写作训练体系。这样的假设、思考和探究就是需求倒推、末端掘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才,让学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本领,能够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写作所承担的任务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现实乃至未来生活情景当中,哪些地方需要写作?这些写作当中,有没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呢?

我们一步步来找线索。文科学生(假设文科学生使用写作的频率超过理工科学生,其实也不一定,这要看理科生所从事的职业,这里姑且以其为例)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基本的去向是:

新闻单位——要会写新闻稿(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

律师所——要会写法律文书、诉状、函告等。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会写教案(报告)、论文、论著、项目申报书、调查研究报告等。

中小学——要会写教案、作文范文、教研文章、计划总结、活动策划、课题研究报告、读书报告、经验分享等。

机关单位和公务员——首先要会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中的大多数问题其实就是一篇篇小论文)、“申论”(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文章),然后要会写各种公文和其他实用文章、方案、调研报告、讲话、总结之类。

广告公司、投资公司和其他商业公司——这就要会写文案、策划书、商业计划书之类。

自由职业者——网络写手、畅销书作者、剧本作者、歌词作者、游戏脚本作者、诗人、小说家——要会写创意作品、文学作品。

综上可知,以上所需要写的,其实都是文章,所有的写作,都可以从功能方面抽象出几个需求:

1.满足情绪的需求:好奇心、窥私欲、话语权,等等。比如新闻、评论。

2.滿足情感的需求:共鸣、亲情、温暖、善、爱,等等。比如说文学作品。

3.满足理性(精神)的需求:求知欲、开眼界、学术的深入发展、社会的变化进步,等等。比如论文、课题项目书、研究性文章。

4.满足实用的需求:比如股评、商业计划书、工作规划、各种总结,等等。

以上所有这些功能,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抒发三个方面。满足这三个方面(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满足某一个方面)的需求,就是写作的目的,也是写作的方向与目标。为了使这三个方面的功能得以完整而充分地显现,我们认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起码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对自我与世界、社会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只有对社会、自然和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做到有话可说,也才能说出属于自己的话语。我们要把学生的思维从相对封闭的空中楼阁中,引向十字街头,引向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引向对世界、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与探究,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社会性。

二是想象力和故事性,无论是写实用类文章、纪实类文章还是想象类文章,都要会讲故事,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要给人以“亏他想得出”的激赏。号召、鼓励、激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为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创造想象的条件、拓宽想象的途径、指导想象的方法,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展露自己的无限创意。这一方面,我们将之简括为故事性。

三是逻辑性,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逻辑知识学习和训练的学生,不仅不懂得文章的思路、结构,也不可能懂得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对世界的认知,更遑论形成正确认知了。至于运用判断、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现象,那更是很难的事情。这是学生写出的文章,特别是所写的说事论理类文章辩证性不够、逻辑性不强、辩驳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写作技巧和文学手法,如果文字能力不强,文学性不足,即使平白如话,也会寡淡无味、索然无趣;而文字含蓄凝练、幽默风趣、意味深长,能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一些文学手法,比如设置戏剧化效果、引发情感共鸣等,就可以增加作文的魅力,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赞。这一点我们将之归纳为技巧性。

从社会性到故事性,再到逻辑性,最后是技巧性,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环闭却又开放的写作训练系统,它们涵盖了获取写作内容、学会奇思妙想、精巧构思文章、增强说理力量、提高可读性等诸多方面,所聚焦的是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既能充分彰显写作在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抒发方面的功能特征,又可以满足现实和未来人们情绪的需求、情感的需求、理性的需求、实用的需求,可以一举多得,“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认为,所有的写作课程、写作训练,都应当从这四个方面着眼,以这四个方面为着力点设计课程,进行系统训练。“所有的写作课程”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所有学习阶段中的写作学习,只不过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罢了。比如,在小学阶段,侧重讲故事,要让学生觉得写作跟说话一样,有趣,好玩;初中阶段,侧重认识自我、放飞想象力,要能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确定立意;高中阶段,侧重认识社会、逻辑训练和创造性表达,要能把文章写得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满足高考作文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还要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大学阶段其实是这四个方面全面拓展与深化学习的阶段,经过系统训练,既能写实用类文章,也能写创意类文章。

那么,相应地,“作文应该怎么教?”这一广大一线语文老师极为关心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语文老师的作文课,也要针对目前中小学课堂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对问题进行逐个分析,找到一一应对之策,破解作文教学当中的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包括:

1.作文教学没有系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2.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设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作文没有难度与梯度。

3.只训练文章的形式,不训练文章的内容;只教应试作文,没有训练学生能力。

4.学生写作非任务驱动,被动写作,挤牙膏式写作。

5.形式训练、技法训练走入极端,学生作文八股腔流行、同质化严重。

6.过多训练“怎么写”,较少训练“写什么”,基本不训练“为什么写”,更不去关注“还可以怎样写”。

7.要求学生写感人文章,但是怎么才能感人,并不清楚,不会引发共鸣。

8.要求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但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抒发了“真情实感”,学生并不清楚;“真情实感”与“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在文章中到底怎样区别?不少老师也不甚了了。

9.重写实,轻虚构,学生想象力得不到训练,写作素养难以提升。

10.形象思维能力训练不足,或训练方法不对,学生文章难以生动、形象、活潑,平淡而没有波澜。

11.写作课堂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不足,不系统,不科学。

12.学生不能辩证地看问题,片面而偏执;不会辩驳,或者在辩驳中经常犯逻辑错误。

13.学生不会展开分析,喜欢下结论、引断语,对论题没有充分论证。

14.文章取材比较单一、狭窄,囿于家庭与校园、父母与师生;缺乏鲜活的生活气息,喜欢回到古代、回到过去。

无疑,对应于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老师的写作教学同样应有针对性,要有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要从上述的四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学生有什么问题,老师都有应对之道:比如学生写不出来作文,怕写作文,老师就要教他们“找到写作的对象”“挖掘写作的动力”“学会从新闻中学习写作”……为此,我们为中学教师设计的写作训练体系也分为四个单元,对应于“社会性”“故事性”“逻辑性”“技巧性”,每个单元8个课时,整个课程32节课。老师的写作课表面上是应学生的问题而进行训练,但实际上它同样具有内在的逻辑体系,它既是科学的,也是有效的。

下面就是我们设计的“作文应该怎么教”中学阶段写作训练知识体系:

不难看出,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我们设计的训练体系,打破了已有的写作知识框架,从“写作应该是什么”固有知识体系中跳出来,而进行“写作,应该怎么教”“怎样的写作教学最有效”的尝试,企图满足学生写作的需求,从学生写作的最末端探本朔源,找到一条切实提高其写作思维能力的快速通道。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学作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2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张正耀,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滕 礼,广东深圳市大家写作研究会]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