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读写一体活动探究

2020-07-06刘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一体文本素养

刘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中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的基础,中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感性认知,总结并运用语言的基本原则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语言实践能力、思维品质与情感价值观才能逐渐得以发展。鉴于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读与写”是语文素养基础中的基础。

那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开展读写活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传统语文教学中读写活动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语文读写教学活动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阅读流于形式。平时的“阅读”只是借助于资料的浅读,并没有沉潜到文本中去。阅读教学中,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整体感知文本,真正走进文本,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阅读知识,学生也就无法品味、玩赏、探究文本了,因此,也就谈不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了。二是写作迫于应试。一些所谓的“写作”能力,只是成了简单的文字拼凑术,应试的“投机术”,通过“技术化”装配,运用“模具化”训练,炮制出毫无真情实感的成品作文。三是读与写分道扬镳。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注重“读”,有的注重“写”,读与写往往是单体进行的,没有把读与写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

读与写的分离是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要求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既重视阅读对写作的积累、指导作用,也重视写作对阅读的促进、深化作用,同时调动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真正使得二者相辅相成,实现读写一体,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读写一体活动的开展策略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语言精练、优美,具有丰厚的文化韵味和道德积淀,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写作交流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基于此,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坚持读写一体的理念,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进而实现读写一体、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

1.通过阅读促进写作

阅读是主动地吸收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的语言建构的过程,也是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写作、交流的基础。

(1)通过阅读建立翔实的素材库,拓宽视野

阅读积累素材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写作时因词汇的匮乏而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见、所闻的问题。与此同时,不断的阅读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莫言在《虚伪的教育》中所言:“中学的语文课,起码应该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如果我们的中学生,在六年的时间里,能读一百部古今中外的名著,那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有另外一番气象。即便他一辈子不写文章,这一百部经典,也必将使他终身受益。”

单纯的阅读积累,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我个人觉得开展课内外语文活动是推动学生积累的好方法。比如,开展课前积累展示五分钟、每周一节读书心得交流课,每月一书推荐语并张贴在班级的文化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累、展示欲望,力争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这样既积累、丰富了知识,又获得了文学阅读鉴赏的经验。

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时候,我安排各个学习小组分门别类整理古代诗歌散文中名句段作为写作的素材。1-8组布置整理任务如下:事理哲理、友谊、学问成才、思情离绪、仇恨悲欢、爱国忧民、述志抒怀、花草虫鸟等,然后每周一展示(展示的同时,并说出其蕴含的意义),一学期下来每组都积累很多,然后把全部积累的内容装订成册,每人一本交流共享。

(2)阅读感悟文本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传承优秀文化

一篇优秀的文章,作者敘述或描写的内容及所使用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所以,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帮助学生写作立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笔者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就利用文言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有意识地给他们搭建文本立意的交流平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而,为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在教学《苏武传》时,学生知道了苏武在匈奴坚守汉节十九年不叛国,凭借的是坚定信念和意志,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并从他身上真正品触到了威武不能屈、贫寒不退缩的浩然正气,还有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两千多年来,崇高的气节使苏武成为中国道德品格的榜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践行者。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迁移、发散的思维品质

如果把课本例文当成孤立的阅读材料,只是为了理解,只是用“结构、意境、特点”等知识点来“肢解”它的话,那阅读教学就会变成“知识点”的积累训练课了。这样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当然无法让学生真正提升其写作能力。

那么,“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主旨意境和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就真的没有用么?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在写作中是怎么去体现的。

比如学习《劝学》时,学生们了解到:课文首先提出来了中心论点并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紧接着分析了学习的作用,最后论述了方法和态度。本文采用的是议论文中常见的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对学生写作一般的议论文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学生将自己所学的这些知识迁移、转化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就会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会意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這种良性循环之下学生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技巧,也会使他们在谋篇布局上有了较多的选择空间。谋篇布局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任务写作,驱动学生深入阅读

写作的根基在阅读,写作的基础也是阅读。阅读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人们所共识的,可是写作对阅读就没有促进作用吗?实践证明,阅读促进写作,写作更能促进阅读。

(1)写作可以深化阅读理解,便于强化长久记忆

“以写促读”,可以以命题写作为核心,驱动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从一次阅读、二次阅读延伸至多次阅读,这样就深化了阅读理解,强化了阅读记忆,进而达到增加学生课内外阅读量、促进读写一体的目的。

学生围绕写作任务,要将定向阅读和扩展阅读相结合,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内心感想转化为真实体验,与此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写作任务:谈谈你对《水浒传》的认识或对“招安”的评价。借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的能力。温儒敏教授指出,未来的高考语文试题要加大阅读的篇幅,要增加分析探究题的深度。笔者经常借助这样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深度阅读与写作能力。

(2)通过任务写作可以给阅读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正如古人所云“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写然后就会知不足,明白自我学识素养的缺乏,学识素养的缺乏一定会激励学生博览群书,大量检索。所以写作可以引领他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

为写而读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比“为读而读”和“泛泛而读”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一般情况下的阅读,由于阅读目的不是很明确,人们往往注重的不是阅读质量,而可能是阅读的数量。那么,此时的阅读可能就变成了浏览,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发挥阅读的再创造功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阅读带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就能够带动、促进阅读,即以写带读、以写促读,最终实现读写一体的目标。

总之,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一体有效地将读与写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从建构运用语言、发展提升思维、传承和理解优秀文化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及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文系教育部“十三五”重点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DCF130016)的子课题“有效教学方法与技能发展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KTA93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安徽灵璧中学]

猜你喜欢

一体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