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雅之美:《荷塘月色》的人格美品读

2020-07-06樊宝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荷香荷塘月色朱自清

樊宝玲

《荷塘月色》之所以被誉为美文的典范,在于其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趣之美,以及对美好热烈的生活的眷恋向往。文章用其他树木的平庸杂乱来衬托月下荷塘的宁静典雅,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趣来衬托理想人生的浪漫美好,语言清丽,志趣高雅,读来使人如入桃源,沉醉于那份曼妙的意境情怀中。通读全文,用心体悟,怎一个“雅”字了得!

那么,什么是“雅”?“雅”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一种风格范式,最早来源于《诗经》分类中的雅诗,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称“雅是纯正不杂”的意思。班固《离骚序》称屈原“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明显是将“雅”作为一种论文的审美标准。曹丕《典论·论文》说“奏议宜雅”,取其庄重的意思。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有“典雅品”,描述一种诗歌的美学风格是:“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其中“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正是对创造典雅风格诗人艺术气质的描述,这些诗人对环境体察细腻敏感,同时他们也总喜欢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静态的、清新的、悠远的、高洁脱俗的景物和人上面,即便是看到动态的花鸟,他们都会看出其清静深幽安宁的意趣,他们的志趣,平和笃定,也轻易不会随别人改变。按照以上“雅”的内涵规定性来审视朱自清其人与《荷塘月色》的创作,正是如此。

一、荷花颜色的深层内涵

荷花的颜色多样,有白色、粉色、深红色、淡紫色、黄色,还有间色。很多诗人都喜欢写红色荷花,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杜甫的“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裹红蕖冉冉香”。诗人们用绿叶做底,红荷点缀,色彩鲜艳明丽,层次丰富鲜明,意境美好欢快。但在本文中,作者却只选取了白色,“袅娜地点缀着些白花”,并将这白荷浸润在皎洁的月光之中,细思之下,用心颇深。

其实,自古以来,荷花便为圣洁的代表,象征人格高贵清白。而在古典意象中,明月也常常是高尚的化身,是贞洁的象征。作者在《荷塘月色》中将明月白荷融入一境,营造出一种清冷典雅的诗境。在这冷清典雅中,荷叶出水很高,亭亭而立,就如同芭蕾舞演员在舒展却骄傲地独舞。这样的景象,清凌凌的,有种难以接近之美,让人不由想起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1917年报考北大时,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俗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以此自勉要坚守清白。后来,朱自清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清白的人格高尚的气节。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不平等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国内物价飞涨,物品奇缺,老百姓在饥饿和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面粉“救济”中国人,朱自清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救济粮。当时,朱自清正罹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失眠。而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但他毅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后来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逝世,时年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仍然不忘谆谆叮嘱家人:“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这种对自己靈魂的坚守、对民族气节的坚守,令人分外动容,因此毛泽东同志曾称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节”。由此可见,花有百种,朱自清却独爱那高雅的荷,且独欣赏纯洁的白荷,不正是那内心对清白守正的至雅之美的追求么?

二、“荷香”的深层内涵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不仅描写了荷花、月光,还专用笔墨来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香,必得是微风吹过才有,而且是“缕缕”,那便似有似无了。作者还说这气味如同“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可见这荷香是至淡至微,不仔细体会便难以获知的。

为什么要将荷花之香写得如此清淡幽微呢?其实,中国历代文人对于香味的追求,都是有品级之分的。牡丹被喻为“国色天香”,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人的心胸阔达,然除了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句,就鲜有人赞美牡丹馥郁的香气和浓艳的色彩了;桂花的香气更是黏稠芬芳,但是古代的诗人也不大赞美桂花,《红楼梦》中,呆霸王薛蟠娶了一个有着“花柳之姿”、横行跋扈、庸俗泼辣的妻子,曹公给此女取名“夏金桂”,以此可以管窥,古人对桂花是不那么喜爱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兰香与荷香,因其淡雅飘渺、清幽微渺,而被视为上乘。宋朝的苏辙有诗云:“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屈原在《离骚》中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在《湘夫人》中说“葺之兮荷盖”,用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孤高不羁的情怀。至于荷香,更是文人士大夫的心中好,不说刘禹锡的“亭亭净植,香远益清”,更有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五代顾敻也有“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之句,与风、竹、露并生,非有微风才能嗅到的香味,不正是君子那种傲岸不争、宁静自持的品格的象征么?

三、荷花之雅在人格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荷花的色与香描写并非对客观存在的直观感觉表达,而是作家主体人格的移情和投射,其中承载了华夏文化传统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取向。朱自清为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月下荷塘、塘中月色的静谧美好,更有千古至今文人士大夫身上的品格节操,有对纯洁高标的精神家园的坚守,有对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

《荷塘月色》这种托物言志的创作方法,正是对古典美学以自然物比德精神的传承。文章对荷花的色与香加以细腻入微的铺陈描写,深得中国古代诗赋缘情体物的妙谛。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也就是说,铺陈华采,描绘事物的形体状貌,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诗经》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赋体文学的主要特征。针对汉代解释《诗经》的《毛传》中所言“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刘勰又进一步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他认为,赋体作品描写事物,是由于睹物兴情。而从《荷塘月色》的创作实际看,作者因物兴情,以情观物,所以用“巧丽之辞”来“体物”,并不仅仅是为了纯粹地描写客观物的外在形貌,而是要像刘勰说的要提炼“雅义”,这个“雅义”是什么呢?正是朱自清对高洁的人格节操和物我和谐的审美追求。

总之,《荷塘月色》中,荷花颜色之纯白皎洁和荷花香味之清淡幽微是表,以物之脱俗高洁雅致来暗合作者对美好理想高贵人格之追求才是内核,作者的审美品格才是经典文学作品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

[作者通联:陕西宝鸡中学]

猜你喜欢

荷香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
荷香
荷塘月色
荷香蜜蜂来
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较真
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