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7-06王书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例数

王书岭

(宁津县中医院,山东德州 253400)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该疾病可在全年龄段发生,而由于年龄段的不同,脑部坏死程度由于血栓部位大小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当前来看,脑梗塞的预后好坏除了与急救治疗有着较大的关系,也和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质量有着较大的联系,作为严重威胁当今社会的严重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发病急,后果严重,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极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同时由于脑梗塞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对于疾病的治疗需要科学及时的开展[1]。 而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患者仍然有继续急救治疗的可能,因此仍然需要做好溶栓、抗凝、缓解脑水肿、改善微循环、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工作,同时还要采取一些列针对性的,采用合理且有效的早期康护理成为提高患者脑梗塞症状恢复的有效手段。 该文就此展开研究,以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为研究段,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8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90 例,男48 例,女42例,年龄 55~78 岁,平均年龄(66.24±6.2)岁。对照组 90例,男 49 例,女 41 例,患者年龄 54~79 岁,平均年龄(65.15±5.9)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等相关资料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导致护理依从性极差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2.2 实验组 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内容如下。

(1)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预后不同,恢复状态各有差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知识宣教,首先系统性告知患者脑梗塞的疾病成因、影响,提高患者对脑梗塞的了解,随后根据患者的恢复进程告知患者当前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增加恢复期护理依从性[2]。

(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需要从患者本身出发,心理护理从患者本身出发,是近年来各疾病护理工作发展重点之一,在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患者搭建良好沟通渠道, 充分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种类,再根据交流、年龄、生活情况、经济情况等进行分析,找出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随后进行针对新的心理引导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 针对不同患者需要采用不同心理引导方式,例如,社交平台获得社会支患者持、影音游戏有效转移注意力、交流宣泄情绪、音乐深层自我引导等方式,有效的缓解患者存在的负面状况[3]。 因为长期的负面情绪存在首先会导致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极差,其次则是负面情绪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 呼吸、血流不稳定、肌肉长期紧张收缩,极易诱发脑梗塞复发及严重并发症。

(3)肢体与语言功能恢复训练: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内容如下:在患者还不能下床活动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体位选择合适的肢体摆放,并及时进行肢体按摩、及时对身体进行擦拭,达到改善和患者肢体血流情况目的。 在患者能够下床活动之后,根据患者关节活动能力,引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合理训练,伸曲、慢走、抓握等动作能够有效训练患者肢体协调能力[4]。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患者病情基本恢复正常,各项症状体征明显消失)。 有效(患者病情正常稳定恢复,各项症状体征趋于平稳)。 无效(患者脑梗塞情况无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 护理有效率=(显著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表1 计数资料表格名

(2)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热、继发性癫痫、血管性痴呆、出血性脑梗死。

(3)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4)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评分:按照肢体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中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开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肢体语言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如下: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74 例 (82.22%), 有 效 15 例 (16.67% ), 无 效 1 例(1.11%),对照组显著 56 例 (62.22%),有效 25 例(27.78%),无效 9 例(10.0%),实验组护理有效率 89例(98.9%),对照组 81 例(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7,P=0.001)。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心肌梗死1例(1.11%)、肺部感染 1 例(1.11%)、尿路感染 1 例(1.11%)、发热 1 例(1.11%)、继发性癫痫 0 例、血管性痴呆0 例、出血性脑梗死0 例。 对照组心肌梗死2 例(2.22%)、肺部感染 2 例(2.22%)、尿路感染 2 例(2.22%)、发热 2 例(2.22%)、继发性癫痫 2 例(2.22%)、血管性痴呆 2 例(2.22%)、出血性脑梗死 2 例(2.22%),实验组并发 症 发 生 率 为 4 例 (4.44%), 对 照 组 为 14 例(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3,P=0.013)。

2.2 肢体语言功能恢复与护理满意度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开展,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肢体语言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3 讨论

脑梗塞,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5]。

早期康复护理是当前提高脑梗塞患者恢复质量的有效手段,而在患者早期恢复过程中,由于恢复状况不稳定,各种原因会导致病症恢复缓慢,同时可能会出现较多并发症,为保证病症恢复质量,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必须具有囊括性、针对性。 通过全方位的工作内容制定有效提高患者实际恢复效果,目前脑梗塞患者术后常见的情况有偏瘫、肢体功能明显受损或丢失、语言功能损失或丢失;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出现一系负面情绪情况,治疗依从性较低,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开展势在必行。 早期康复护理工作旨在从影响患者早期恢复的各方面入手,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况、语言与肢体能力等,随后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护理内容,落实内容与工作职责之后高效展开,保证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科学全面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关于脑梗塞的掌握知识,同时拥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的变化,因此提高了患者护理有效率,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促进患者肢体与语言功能恢复,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该研究中,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开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肢体语言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科学全面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促进患者肢体与语言功能恢复,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合得出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高效合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能够产生良好的使用效果,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例数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肢体语言
更正
肢体写作漫谈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