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07-06苑兆静方喊柳
苑兆静,方喊柳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34)
当前医学临床领域未明确精神分裂症病症发生原因,病症在青少年中发生记录较高,患者症状表现不一,临床主要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感觉障碍、思维异常、行为异常、情感障碍等为主,患者神志大都清晰,智能水平正常[1],仅认知功能存在损害,发病后病情反复,病程呈迁移性特征,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产生负面影响,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2],所以这就需要合理临床护理措施,该实验就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论述分析。以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为研究段,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26 例精神分类症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入该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33∶30,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 62 岁和 38 岁,年龄均值为(46.98±6.25)岁,病程均在 1.2~16.7 年,病程均值为(4.52±3.12)年;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4:29,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4岁和 35 岁,年龄均值为(46.14±6.33)岁,病程均在1.1~16.9 年,病程均值为(4.45±3.06)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方式及用量的介绍,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实验组应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病症发生与患者的心理情绪存在较大的关系,所以开展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为更好地进行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康复护理理念与心理护理措施相结合[4]。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以耐心的态度、细心的服务方式融入工作中,需要同情患者,提升自身责任感,以更好地将行为医学措施和精神生理学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需要采用沟通交流、观察等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结合患者的家庭背景和患者的性格特征,对患者进行劝解和宽慰[5],使患者能够脱离生活中的阴影,摆脱内心的负面情绪。 在沟通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情绪诉说出来,可以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情绪发泄, 待患者发泄后,对患者进行鼓励与支持,以取得患者信任,进而鼓励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按时服用药物[6]。
1.2.2 健康教育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仅仅个人认知上存在障碍,智商依旧正常,所以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资料[7],以健康手册发放、视频宣传、宣传画册、专家讲座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病症发生原因、治疗措施、用药重要性、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告知,使患者及家属均能够了解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8],了解到用药能够提升康复速度。 告知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和家属均能够配合开展临床康复护理工作。
1.2.3 户外活动 合理的户外活动能够帮助患者放松身心, 护理人员需要陪同患者开展各项户外运动,以保证患者的活动安全。 通过户外活动的行为方式,能够锻炼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 激发患者的兴趣,使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此外,还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比如,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使其参与广场舞、交际舞等社交活动[9],年龄较小的患者可以开展篮球、乒乓球及排球比赛,还可以带领患者参加书画展、登山等娱乐活动,放松患者心情的过程中,提升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1.2.4 社交技能训练 为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地对患者的社会技能进行纠正,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训,比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日常方式锻炼患者的生活技能,需要帮助患者制定规律的生活计划,使患者主动自主的生活。 比如,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起床时间,制订合理的饮食时间和饮食计划,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习惯,培养患者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使患者摆脱消极情绪,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1.2.5 药物指导 药物是维持患者精神状态正常的最主要方式, 合理规范的应用药物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 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重要性、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 针对不配合服药或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时督促患者服用药物,若是患者仍不服药,需要进行合理劝解,以提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1.2.6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是提升患者康复信心的最主要方式,为提升患者康复效率,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家属及朋友多陪伴患者,多带领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不可嫌弃患者,不可嘲讽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双重支持, 帮助患者承担医疗费用,以减轻患者负担,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根据医院实际护理情况,制定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主要从服药时间、服药量等方面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从依从、一般依从和不依从3 个方面进行服药依从性的展示。
(2)采用SF-36 生活质量自评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职能4 个维度进行分数评估,以此判别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检验行 t,表示用(),计数资料表示用[n(%)],检验行 χ2,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
经研究, 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服药依从性对比分析
2.2 生活质量评分
经研究,实验组的心理、生理、情感及社会4 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 2 所示。
表 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分]
表 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分]
组别 心理 生理 情感 社会实验组(n=63)对照组(n=63)t 值P 值88.45±4.62 56.14±3.78 42.962 0.000 90.44±2.58 57.45±4.28 52.396 0.000 85.36±3.76 60.14±3.69 37.997 0.000 82.12±3.08 55.21±3.71 44.296 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病症发生因素较多, 属于多因素病症,当前缺少对其具体病因的认知,仅仅认为病症发生于患者个体心理易感及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相关。 精神分裂症感觉知觉障碍患者经常会出现幻听、 幻嗅、幻视和幻触感;思维障碍患者临床主要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主要从思维联想活动形式、活动量、活动速度、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发生障碍,临床常见病症为妄想症,且大都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扩大妄想等为主,部分患者克出现被动体验感,影响其正常情感及思维能力;情感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易激怒、不协调兴奋、抑郁及焦虑情绪为主;意志行为障碍患者大都会出现意志力减退、意志力缺乏情况,患者活动量减少,喜欢独处,行为极为被动,缺少对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部分患者可做好计划和打算却并不执行。 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极易能力会减退,出现执行功能、短时记忆、工作极易和选择性注意等方式的缺陷。 由于精神分类症患者精神处于异常水平,所以其临床用药依从性差,且病症反复,对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均产生负面影响,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能够通过心理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纾解。 能够鼓励患者将内心的负面情绪进行表达,使患者以合理的手段发泄内心不满情绪,以合理宣泄情绪方式改善患者个体易感的心理因素,能够通过健康护理教育,使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病症发病原因及具体治疗方式的介绍,强化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的了解,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户外运动,能够锻炼患者的身体,提升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使患者在户外活动中放松心情,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通过社交运动指导,能够选择适合患者年龄及性格的社交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患者的兴趣,通过药物指导,能够详细化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以督促及监督方式,便于患者按时合理用药,通过家庭支持,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提升患者康复信心。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实验组的心理维度评分(88.45±4.62)分、生理维度评分(90.44±2.58)分、情感维度评分(85.36±3.76)分及社会维度评分(82.12±3.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应用康复护理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优化患者的情感及社会职能,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