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应用研究
2020-07-06徐恒艳
徐恒艳
(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山东临沂 276000)
类风湿关节炎, 为风湿免疫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多发于40~60 岁女性群体,发病和遗传、感染、性激素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 在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的症状包括:晨僵、手足腕踝颞颌关节等关节炎以及关节畸形等[3-4]。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需积极医治,并采取有效护理方法。 近年来,有学者表示,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和康复护理的效果均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4]。 鉴于此,该课题将该院于2018年2 月—2019 年1 月纳入研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共80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对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在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入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 例, 纳入地点为该院,均由患者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批通过,符合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者逐一排除。 进一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观察组40 例当中,男性一共23 例、女性一共17 例; 年龄分布在32~68 岁, 平均年龄为(48.6±1.1)岁;病程分布在3~11 年,平均病程为(7.8±0.2)年。 对照组40 例当中,男性一共为24 例、女性一共为16 例;年龄分布在33~67 岁,平均年龄为(48.5±1.2)岁;病程分布在3~11 年,平均病程为(7.9±0.1)年。两组基本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比较的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以风湿免疫科常规护理流程为依据,严格执行,处理好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涉及如下。
(1)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成立。 在科室内部及时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由小组成员结合患者的病情、个体因素,以临床护理经验为依据,并收集相关护理信息资料,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计划方案,进一步加以实施。
(2)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耐心介绍医院、科室制度及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评估患者薄弱知识点及心理症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案心理护理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3)健康宣教护理。 相关护理人员需耐心对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医护期间基本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的疑惑消除。
(4)心理护理。 疏导患者的负性心理,比如焦虑、抑郁等,比如,对患者实施伴乐疗法,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情绪;并多鼓励、照顾患者,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5)饮食护理。 为患者制订营养、健康的饮食计划方案,进一步加以实施,主要以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易消化类饮食为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辛辣、带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以健康营养饮食,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6)出院指导干预。 针对满足出院条件的患者,指导出院后按医嘱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睡眠休息,作息、饮食规律,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使患者的机体康复得到有效促进。
1.3 判定指标及标准
(1)康复护理效果3 级标准:①显效:经积极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显著改善,关节肿痛症状显著缓解,治疗依从性良好;②有效: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症状有所改善,关节肿痛症状有所缓解,治疗依从性较好;③无效:均达不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之和。
(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尿酸(UA)、C 反应蛋白(CRP)指标水平。
1.4 统计方法
此次采取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代表,然后采取t进行验证;计数资料使用[n(%)]代表,然后采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护理康复效果方面的对比
观察组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和对照组的72.50%对比显著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在护理康复效果方面的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UA、CRP 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UA、CRP 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UA、CRP 和对照组比较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UA、CRP 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UA、CRP 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UA(g/mL)护理前 护理后CRP(mg/L)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0.79±0.13 0.80±0.12 1.945>0.05 0.33±0.82 0.53±0.76 5.267<0.05 3.68±0.73 3.69±0.72 1.263>0.05 1.08±0.16 3.11±0.32 5.138<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为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同时作为风湿免疫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类疾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为手、组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以及侵袭性关节炎症,患者一般存在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进一步可诱发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建议积极医治,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5-6]。
该次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重点提到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应用,即在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基础上,然后针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且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前指导干预等;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的提高, 使患者的疾病炎性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进而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此次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护理康复总有效率为95.00%,和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的72.50%对比显著更高;此外,护理后,观察组UA、CRP 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低;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使用价值颇高;这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类似,有学者表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使康复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0.00%[7-8], 此次观察组的95.00%>90.00%,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患者认为,护理人员需注重自身护理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并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升自身临床护理实践技巧;同时,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实施期间,对于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来说,需以和蔼、礼貌的态度面对患者,做好患者个人隐私保护,获取患者信任,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并加强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炎性指标水平;因此,具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