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引导的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疗效研究
2020-07-06王孝军
王孝军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甘肃庆阳 745000)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言,其是因为膝关节软骨变性、 骨质增生而引发的一种慢性骨关节性疾病,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十分关键的手术方法。老年患者对于手术镇痛给予了更多的要求,因为其许多器官功能都出现了衰退,加之手术创伤较易引发各类应激反应,进而引发疼痛,所以,在TKA 结束后,对疼痛进行控制,对于减少生理干扰、保证手术效果都是十分关键的[1]。 文章纳入的时间段由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该院接受并治疗的38 例患者,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该院接受并治疗的38 例TKA 病例, 把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19 例作为A 组,把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康复镇痛的19 例作为B 组。 A 组性别:11 例男患、8 例女患;年龄:处于31~81 岁这一阶段中,平均年龄(56.77±11.29)岁。B 组性别:12 例男患、7 例女患;年龄:处于32~82 岁这一阶段中,平均年龄(57.30±12.56)岁。通过比较2 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式
对患者施予0.1~0.3 mg/kg 的依托咪酯、0.1 mg/kg的咪达唑仑、3.0 μg/kg 的芬太尼、0.12 mg/kg 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进行静脉推注。 在诱导结束后,进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借助麻醉机对呼吸进行控制。
A 组:施予PCIA:把1.0 mg 的芬太尼加至0.9%且100 mL 的氯化钠溶液中,初始总剂量20 mL,背景输注每小时2 mL,自控镇痛泵单次2 mL,安全锁定总时间共30 min。
B 组: 对患者施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CFNB 康复镇痛:在进行麻醉诱导以前,对股神经阻滞进行置管。 辅助患者处于仰卧位,把其患肢进行15°的外旋,借助便携式超声仪、高频线阵探头进行持续性股神经阻滞。 对腹股沟韧带下方的2 cm 进行斜轴位扫描,全方位地显示出骼耻弓筋膜外侧股神经本身的横断截图,借助16G 套管针,顺扫描平面朝内侧与皮肤间呈现为30°进行进针。 在移到缝匠肌与髂筋膜间的间隙后,回吸无血,并注射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在生理盐水逐步扩散至股神经周围后, 注射入负荷总剂量0.25%且20 mL 的罗哌卡因,借助“水分离”,对股神经周围的所有间隙进行扩大,把硬膜外导管放至髂筋膜间的间隙,并趋近股神经,再一次注射入较少的生理盐水,如果神经周围依旧出现扩散,就对导管进行固定。在股神经成功得到置管后, 把其与PCIA 电子镇痛泵间加以连接,施予0.25%且120 mL 的罗哌卡因,负荷总剂量20 mL,背景总剂量每小时5 mL,单次施药总剂量4 mL,安全锁定总时间共30 min,连续进行48 h 的镇痛。
表1 比较2 组运动痛VAS 评分、静息痛VAS 评分[(±s),分]
表1 比较2 组运动痛VAS 评分、静息痛VAS 评分[(±s),分]
组名运动痛VAS 评分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静息痛VAS 评分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 A 组(n=19)B 组(n=19)t 值P 值7.66±0.61 6.71±0.71 4.423 8 0.031 1 6.41±0.51 5.21±0.46 7.616 0 0.000 0 6.21±0.83 4.91±0.71 5.188 0 0.017 8 7.39±0.56 6.67±0.21 5.247 5 0.010 1 5.81±0.19 5.31±0.11 9.927 1 0.000 0 4.51±0.13 4.31±0.11 5.119 3 0.018 9
1.3 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2 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而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了镇静过度、恶心、加用镇痛药物。
评估对比2 组患者在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 静息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运动痛VAS 评分, 分数处于0~10 分这一范围中,0分:没有出现疼痛,10 分: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
1.4 统计方法
研究涉及的数据一律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n(%)]表示2 组的该次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χ2检验组间的差异性;静息痛VAS 评分、运动痛VAS评分一律采取(±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 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在术后,B 组镇静过度、恶心、加用镇痛药物患者依次是1 例、1 例、1 例,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15.79%,对比A 组镇静过度、恶心、加用镇痛药物患者依次是3 例、5 例、1 例,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7.3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 6,P=0.036 3)。
2.2 比较2 组静息痛VAS 评分、运动痛VAS 评分
在术后12 h,B 组静息痛VAS 评分 (5.61±0.57)分,对比A 组静息痛VAS 评分(5.58±0.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3 9,P=1.267 4)(P>0.05); 在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B 组静息痛VAS 评分、运动痛VAS 评分对比A 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对于CFNB 康复镇痛, 因为其效果十分良好,所以,已经被十分普遍地应用到膝关节手术结束后的疼痛管理方面。 在膝关节周围,具有十分丰富的神经丛,静脉镇痛较难对痛觉传出阶段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在TKA 结束后,膝关节前侧疼痛最为显著,股神经所分出的关节支能够对其完全进行覆盖,CFNB 能够直接性地作用至股神经, 对痛觉传出神经阶段进行阻滞,对感觉神经进行阻滞得到的效果更为理想, 所以,可以减少患肢所出现的静息痛[2]。在TKA 结束后,患膝所出现的关节运动痛大多都是因为股四头肌痉挛,对比PCIA 而言,CFNB 可以持续性地对股四头肌进行放松,维持更为良好的膝关节活动度,进而减少运动痛。这是因为CFNB 借用超声引导对各个神经结构进行直视,能够更为准确地在股神经旁进行置管,让局麻类药物包裹住股神经,保障阻滞效果;且导管与髋关节本身的活动轴间趋近平行,能够防止导管出现弯曲或是移位,镇痛更为持久,进而把围手术期中各类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至最小[3]。 罗哌卡因能够对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进行抑制,进而阻断神经所出现的兴奋与传导,在使用较大总剂量的药物后,对心脏所带来的毒性较小,患者能够尽早行走,对运动神经所具有的阻滞作用与浓度间体现为正向的关系[4]。 0.25%的罗哌卡因能够促进最小运动阻滞与最为良好的镇痛效果之间维持平衡,切断疼痛传到中枢神经的这一路径,对感觉、运动神经加以分离,镇痛效果更为良好,还可以减少机体所出现的各类应激反应[5]。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CFNB 康复镇痛对于TKA 患者效果颇为显著,建议临床推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