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利巴韦林与否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07-06张敏彬李俊平

大医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利巴韦本品口病

张敏彬 李俊平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东莞 523220)

手足口病患儿集中表现为厌食、低热、口腔等部位出现溃疡或疱疹,感染情况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临床报道[1]中有少数病例因病情发展过快致死,不过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可自行缓解。临床上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利巴韦林为常用药物之一,近年来有学者[2]认为,本品在普通病例的治疗中并无显著疗效,且可能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应在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中停用本药。故在2018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病因治疗中提到,若使用利巴韦林需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为了验证利巴韦林的使用与否对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的产生影响,本研究选取1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48∶42;年龄2~5岁,平均年龄(3.52±0.24)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47:43;年龄2~5岁,平均年龄(3.57±0.21)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手足口病相关诊断标准;(2)非重型病例。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可致体温上升疾病;(2)临床资料不完整;(3)病情进入自行恢复期;(4)严重药物禁 忌。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有发热者进行常规处理,并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63,规格:1 mL∶0.1 g)10~15 mL/kg,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混合成1 mg/mL液体进行静脉滴注,持续治疗5~7 d。观察组采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有发热者常规处理,但不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后患儿皮疹、溃疡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为治疗后皮疹、溃疡面积缩小≥60%,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显著改善;无效为不满足显效及有效判定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2组患儿退热时间及皮疹/口腔溃疡完全消退时间。(3)统计2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1.001),见表 1。

表1 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2.2 2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口腔溃疡完全消退时间比 较

2组患儿皮疹/口腔溃疡完全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口腔溃疡完全消退时间比较[(±s),d]

表2 2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口腔溃疡完全消退时间比较[(±s),d]

组别 n 退热时间 口腔溃疡完全消退时间观察组 90 3.14±0.31 5.25±0.63对照组 90 3.16±0.35 5.21±0.59d t 0.234 0.254 P 0.816 0.801

2.3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的发生率显著更高(P < 0.05),见表 3。

表3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大多由肠道病毒引发,致病病毒类型较多,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患病群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3]。本病属于全球性传染病,各国均有流行,该病症状明显,以斑丘疹、疱疹、体温升高为主。多数染病患儿将于7 d左右自行恢复,仅有少量重症患儿病情持续恶化,引起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4]提示,自2008年安徽地区爆发手足口病后,我国每年仍有数万例的新发病例。

目前手足口病的对症治疗方案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本病多数患儿可自行恢复,但依然存在部分病例有病情恶化风险,对此临床建议该病患儿应入院接受治疗[5]。在临床治疗中,利巴韦林为常用药物,其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RNA、DNA病毒。临床药理学研究[6]指出,当微生物传载体与嘌呤RNA核苷酸相似时,本品可对病毒复制活动中所必须的RNA代谢造成干扰,继而达到有效控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验证。从临床应用结果判断,本品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强选择性抑制效果。

近年来关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7]认为,本品手足口病治疗中虽有一定疗效,但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常见如血液系统、变态反应等。部分研究[8]中还指出,本品具有一定生殖毒性作用,许多学者即对利巴韦林是否适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中产生质疑。本研究结果提示2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间、皮疹/口腔溃疡完全消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临床采用常规治疗即可取得一定疗效,无须加用利巴韦林。2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充分表明本品并不适用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治疗中。不过本品是否同样不适用于重型病例尚且缺乏临床实证,有待后续研究深入探析。总而言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应明确患儿病症类型,了解其病症轻重程度,选取不同治疗方案,既往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完全可用常规治疗替代,避免本品滥用,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同时,减轻患儿家庭医疗负担。

综上所述,在手足口病治疗中使用利巴韦林与否与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不大,但其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建议在普通病例的治疗中不使用本品。

猜你喜欢

利巴韦本品口病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仙鹤草:止血 止咳 补气力
手足口病那些事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