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篇序言看《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2020-07-05林超琴
林超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早期较完整地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朽之作。《宣言》由七篇序言和正文组成,每一篇序言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字里行间渗透着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整个欧洲的新特征、新形势。有学者把七篇序言喻为《宣言》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七把金钥匙”[1]。因此,详细认真地研读七篇序言,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宣言》中蕴涵的精髓。
一、七篇序言与《共产党宣言》正文的关系
(一)七篇序言起草的缘由
《宣言》中序言的起草的缘由,归结起来有四点:其一,是为了满足《宣言》在其他地方再版的需要。而主要的目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种子广泛播种到世界各地,无产阶级能够拥有一个先进而统一的纲领性文件,序言的再版使之成为现实。其二,是丰富和完善了初期形成的主要观点和重要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特定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对在1848 年写正文之时无法完成的理论、观点、思想等进行补充、说明和完善。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特定历史的空间和实践的基石上,重新审视了在创立初期形成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学说,并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其三,是反映十九世纪中后期无产阶级革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局面。特别是为了解决在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起义后,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无产阶级该如何正确把握国家政权进行革命的问题。很显然,《宣言》中不存在完全照搬的原理。体现出原理的魅力在于学会正确地运用它,并且要以当时的历史情况作为条件,以实践作为出发点,从而认清国际环境的新特征和新挑战。其四,是彰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起草序言的慎重。七篇序言的创作最初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满足世界多国读者阅读《宣言》的需求,并结合各国的具体形势和状况而写作的。他们认为,需严谨地结合出版语言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来考虑是否起草序言,否则“作补充的时机还不成熟”[2]169,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态度。可以说,序言出版让各国读者在通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宣言》,让更多的无产者参与到革命斗争中来,达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联合无产阶级的使命。
七篇序言充分展现了1848年至1893年期间,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坚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运用发展和实践的观点来检验和证明自己的理论和观点的科学性、革命性和正确性。同时,还进一步在实践的检验中对正确的理论加以坚持、肯定,对个别不再合适的论断明确地加以批判、修改,并根据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予以补充和发展。由此,只有读懂七篇序言,把握它的重要思想和基本原则,才能够全面地领悟《宣言》中蕴涵的思想。不可否认,序言和正文的功能各有不同,七篇序言的篇幅不长,所以研读序言还应当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作序期间的其他著作,这也是全面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关键点,切记不可脱离著作只读序,这是远远不够的。认真获取并领悟序言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缘由,既可以解读不同时期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序言的思想来源,也是对《宣言》原理的再次呼应。同理,把握《宣言》这部纲领性文件,仅读序言和正文还不够,还必须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因此,起草序言的缘由从根本上是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理论不断地往前发展。
(二)七篇序言是对正文的丰富和发展
七篇序言蕴涵了《宣言》正文中所包含的革命性质、阶级任务、基本思想和关心的问题。它与正文在时间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相互呼应,它们共同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演化。前两篇序言系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合作之序,余下序言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的十余年间独自一个人所起草的,可以说七篇序言倾注了两位伟人一生的心血。在他们的晚年,即使他们身体状况极其糟糕,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起草序言的任务,这正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整个人生都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信念而奋斗,也反映了《宣言》中蕴含的理论精髓和治学态度。
其一,阐述了要以科学、批判的思辨方法看待《宣言》。虽然《宣言》发表时间间隔长达二十多年,但1872 年的第一篇序言明确地表明了对《宣言》态度的描述:“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3]228二十多年里,欧洲经历了革命风暴、法国六月起义、1852 年同盟解散、1871年巴黎公社等重大事件,正是上述革命实践再次证明了宣言的一般原理的正确性。“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228,结合过去发生的事件表明了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宣言》原理,不同历史时期应该以现实为出发点,坚持发展的观点。序言明确提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3]228,并非是对《宣言》的否定,而是意味着《宣言》的原理应结合实际情况去把握,“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通过历史的实践”[3]229,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做到实事求是。这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验证了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最高目标的执着和对无产阶级自由联合体的美好追求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其二,重申了《宣言》的任务。1882 年起草的序言重申《宣言》的任务,“宣告现代化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3]231。进而探讨农村公社在俄国社会中将起着怎样的作用,并在此版序言中明确地表明了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答复,是“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3]231。而在《共产党人对各国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对俄国丝毫没有提及,其原因在于当时俄国的政治力量大不相同。在本章中也没有提及美国,其原因在于它正通过移民的手段接纳欧洲无产者。因此,只有通过序言来对《宣言》正文内容作补充和说明,并明确任务,这正体现了序言和正文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序言和正文中所谈及共同的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其三,始终不动摇地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这贯穿在《宣言》的基本思想中,“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就不在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3]232。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如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有剥削社会必然遭受大众的反抗等。而1882 年、1883 年、1888 年三篇序言反复地对这一基本思想、任务、性质进行了强调。对于唯物史观,恩格斯特别强调了“这个基本思想完全属于马克思一个人”[3]232。综合上文,这既体现了序言和正文部分的思想是互相呼应、一脉相承的关系,又寄托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殷切希望。
(三)七篇序言折射了《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历程
《宣言》的传播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在发表初期。《宣言》1848 年在伦敦得以出版,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革命的敏感度并没有署名,这项工作在当时来说是“绝密”“反动”的,它的发行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决定了它的传播只能是同盟者成员在秘密的私底下进行宣传。这一点,也在《宣言》的开篇中得到阐述,当初准备拟定英文、法文、德文等多语言传播的设想[3]250受到了多重障碍,因而无法得以实现。根据七篇序言的内容整理得出了从1848 年起出版《宣言》的语言和发行的状况[4],译文共有十多种语言,其中以德文版最多(见表1)。
尽管早期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和影响,但革命导师对《宣言》寄予的希望和信念并没有减少。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宣言》传播的困难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注重序言的起草,并把出版和流行的情况在序言中作了交代。结合历史发展和多国版本的发行情况看,序言本身就是一部重要的传播史。从七篇序言被翻译成五种语言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序言代表着《宣言》在45年间的传播历程。从地域的广度上来看,《宣言》经历了一国到多国的地理跨度和一种到多种的语言翻译。正如恩格斯所言,“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3]243-244,它所带来的影响已达到了广阔的地域范围,在这些地方都有自己语言翻译的版本问世。《宣言》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当然这也得益于有众多翻译工作者的辛苦劳动。从某种程度来看,“《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 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3]243。而在1848 年发表之初,它仅仅是“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3]240。19世纪后期的发展进程表明了“大陆社会主义已经差不多完全是《宣言》中所宣布的那个理论了”[3]232。序言的起草也正好呼应了《宣言》得以广泛传播和广大劳动者拥护的这种形势。
表1 《共产党宣言》早期在各国的翻译情况
总之,七篇序言与正文的关系,充分地体现在时间和内容上的相互关联和融合。七篇序言的具体内容可以让学习者得到直观感受和体会。如在阅读正文后两部分时,需要以序言中所提出的正确方法和思想作为指导原则。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对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3]243。结合社会的历史情境,对当时《宣言》写作中无法判断的状况做了很清晰地总结:“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3]229。这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指明了方向,对探讨各个年代中的社会主义文献要做到全面、精确。再如,对《宣言》正文第四部分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结合序言所体现的原则,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本部分重点在于共产党与反对党派的关系,以及对反动派的原则。而各反动派的思想不是我们掌握的重点,只需有所了解他们的性质即可,同时我们需要把握的关键还在于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主张的原则,和坚持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决心。
二、从七篇序言看《共产党宣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革命的理论。回归到序言本身,站在时间横轴上,序言是为了迎合特定时期下的《宣言》出版的要求而产生。由于历史的缘由,序言对正文的重要思想中无法随着时间改变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改正。针对巴黎公社运动的总结和理论分析,序言在1872 年德文版中加以丰富;晚年对俄国社会史和农村公社、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成果,也在1882 年俄文版序言中有所体现。这些总结为唯物史观提供了新的证据,再次检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待和分析事物的发展。在1888年的第四版序言中,恩格斯针对1848 年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正在战斗中的无产者成为一个联合体。上述这些策略由于时间和历史不可能出现在《宣言》中,都是通过序言的方法来加以补充。另外,1890年、1892年和1893年所起草的序,都包含了恩格斯丰富的策略思想,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新情况和新经验,这些理论在之前是不可能得知的。只有参与到无产阶级革命中,才能有最切实际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它是对《宣言》的思想的深化和创新,进一步阐发“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重要思想。这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和革命的学说。
二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是大众的和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属于某一个国家,它是世界的、先进的、大众的体系。从序言和正文我们可以感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树立了夺取政权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认为生活在底层的工人们拿不到政权,谈理想就会陷入空想社会主义,所以只有打破国家这个统治工具。因此,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局面,该何去何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286这一口号,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既强调了联合的重要性,也突出了联合的阶级性。它明确指明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只有强大了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剥削的命运。只有无产阶级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并联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自由人的解放。
三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和创新的学说。七篇序言不仅是对《宣言》的补充,而且以实践和发展的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新时代中国提出的新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历史要求和现实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理想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在当今社会,即使世事变迁,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依然绽放出科学思想的光芒,这也是我们仍然要学习经典著作的时代要求。因而,无论是在《宣言》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情,还是在序言中所体现出来与时俱进的品格,革命先驱对革命的态度始终不变。这也告诫我们学习《宣言》要坚持把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绝不能照搬照抄照转,要杜绝教条主义的倾向,要在实践中发挥和点燃创新的火花。
三、七篇序言及《共产党宣言》思想对党的建设的当代启示
《宣言》发表距今已达170多年之久,历史背景和时代主题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七篇序言和《宣言》正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 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6]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较详细地阐明了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它始终是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413。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和历史的正确抉择。回顾过去,一路走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已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只有在先进的政党领导下,才能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处理复杂的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服务意识和价值宗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培养胸怀批判精神和理想信念的青年先锋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在追寻真理,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选择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知和影响。青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命运与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三是坚守人民至上,情系群众。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宣言》正文中鲜明地表达了建立一个联合体的强烈愿望,“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22。一个先进政党始终是以人民为出发点。不忘初心和使命,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人民至上,情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党派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根本所在。
四、结束语
七篇序言篇幅虽短,但意义非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殊意义。《宣言》是一部始终散发着耀眼光芒的经典文献,离不开七篇序言和正文的相互作用,既要把握好序言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要衔接好它们与正文之间的紧密关联。因此,必须要把七篇序言和正文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始终以人民为根本,为全人类谋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与人民大众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新时代,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忠诚的共产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