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功能性食品”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0-07-04肖云

现代盐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混合式教学

肖云

摘   要:为解决高职“功能性食品”课程传统教学中的缺陷,整合“功能性食品”教学内容,通过“行动导向”,利用线上资源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科学构建项目实施案例教学,形成理论性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信息化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技术;功能性食品

近30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兴起,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同和长足发展。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一致认为混合式教学利用当前热门的信息化技术翻转课堂,能提升教学质量。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模式[1-2]。本研究通过对“功能性食品”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旨在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功能性食品”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在前期已学习“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离纯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验”等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以功能性食品的研发、申报注册、生产、检测、营销等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一门专业课程。据调查,该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1)该课程理论知识与医学和药学结合比较紧密,而且枯燥难懂,食品专业的学生医药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普遍学习兴趣不高;(2)该课程教学过程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是“00后”,思维活跃,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性都不高,参与度也不高。而现代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传统的“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达到这一教育目标[3-4]。

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教育教学中也广泛使用各种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逐步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研究者普遍认为,构建一个高效、合适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3点:(1)在课前以问题的方式,通过教学APP下达课程相关任务,开展匿名的线上讨论,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提前学习的方式可以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从而提高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2)在课中面授学习过程中,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促使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3)在课后采取互相评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反思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5]。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教学软件、教学APP、网络平台,种类繁多,授课教师如何选取适合本课程的软件或平台,用合适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设计,提升教学效果,这个问题值得深思[6]。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大型开放式网络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微课和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开发、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摸索“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对课程的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长足发展的需求,从而形成一套可运行、可借鉴、可推广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方案。

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2.1  混合式教学内容整合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上课,在正式开课前需要任课教师做收集资料、准备相关问题、上传教学APP等准备工作。首先任课教师要根据本学科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整合,將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确定每个模块中的重点、难点,对重难点问题举一反三,并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其次,教师还应进行学情分析。真正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设计,提前做好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的分析,模块内容的安排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重难点要突出。

本研究在“功能性食品”课程中,选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新技术开发这部分内容与食品生产技术课程内容相重复,故这部分内容不作为本门课程的讲授内容。考虑到高职部分学生是技能高考生,学习基础较差,故本课程主要学习功能性食品中的功效成分、生理功效、富含功效成分的食品、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原理和方法。任课教师平时注意收集报刊、网络、电视等现代传媒中涉及功能性食品的现代科技资料,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课前预习推送消息,例如总结最新减肥功能食品,其功效成分是什么?安全性如何?在查询资料和汇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2  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活动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环节[7]。混合式教学分3个阶段:课前在线教学、课中面授课堂教学和课后在线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课程内容模块,任课教师应结合前期学情分析,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2.2.1  课前在线预习,进行知识储备

课前阶段,主要通过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媒体进行知识储备。例如通过关键词搜索,学生可以在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MOOC平台、学习通、武职数字资源库等进行自主学习,属于预习和知识储备阶段。与此同时,任课教师通过学生问题反馈、学情分析,借助雨课堂等教学APP,上传网络教学资源或布置作业,为课堂练习和讨论做好准备。该阶段应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测试题、相关的新闻小故事、音视频资源等。如讲授“延缓衰老功能性食品”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雨课堂APP推送相关预习题目:衰老有哪些表现?影响衰老的因素有哪些?请查找并观看与衰老机理相关的视频。如此一来,在课堂上讨论时,学生言之有物。

2.2.2  课中面授教学,解决重难点问题

学生在课前线上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需要依靠授课教师面对面解决。学生的知识水平、预习情况,在面授课堂之前,授课教师都需要了解。例如授课教师根据课前收集的学习疑难问题,以学生讲解或汇报、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授课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实施并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对任务完成的全过程监督,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为活跃学习气氛和加强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雨课堂APP发送红包奖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雨课堂弹幕促进学生的课堂讨论参与度,通过雨课堂APP发布课堂二维码,管理学生课中线上活动,实时推送教学PPT;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讨论情况、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针对整个课堂学习进行答疑总结,对表现优异者提出表扬。在此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应贯穿始终[8]。

2.2.3  课后在线学习,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在线学习目的主要是对学习成果巩固并形成知识迁移。在此阶段,任课教师分析不同小组和不同学生学习的差异情况,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推送不同的拓展资料,既要巩固课堂主要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使用雨课堂APP发布课后线上测试题,任课教师可以QQ在线接收学生的相关成果以及任务总结资料包,也可以在线上对学生进行成果点评。学生只有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业后,才能与任课教师和小组成员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9]。

3    混合式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合理,需要全面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任课教师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调整,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要想得到准确的教学反馈,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评价交融在一起,教学评价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混合式教学活动可以设计分为: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面授和课后线上巩固3个阶段,故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主要包括线上评价、线下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较多教学APP系统均可自动生成电子学习档案,例如翻看PPT的进度、观看相关视频的时间、课堂讨论表现情况和单元测试情况等,均可全程记录在线学习情况,从而形成线上评价。而线下评价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在面授时完成,主要考查学生团队合作、课堂表现、考勤、作业等情况。形成性评价可阶段性地对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通报,让部分后进的学生产生紧迫感。终结性评价则是课程最终的考核评价,可在线上或线下进行,一般包括线上预习、讨论问题、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

总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但有利于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学习动态,进而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阶段性的结果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策略调整[10]。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教师已经很难杜绝学生玩手机的情况,那么可以换一个思路:让手机这一通信工具成为教学中的一部分,让手机为教学提供资源、为教学开展活动,还可以生成教学评价,在“玩”手机的同时学习专业知识。

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化技术,利用智能手机和数字资源,利用现代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改变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低等问题。该模式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求任课教师本身在教学中付出更多,需要任课教师熟悉本课程的每一个教学重难点,花费更多的时间查阅海量资讯,收集制作数字教学资源,与传统的45 min课堂教学相比,教师付出的时间会多很多,也会辛苦很多。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这种付出是值得的,也是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2]周丽娜,李全龙,刘旭东.基于MOOC等网络开放资源的数据库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7):109-113.

[3]王顺民,郭玉宝,蔡为荣.基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功能性食品”课程改革[J].农产品加工,2016(5):83-88.

[4]任迪峰,郑佳慧,朱保庆,等.“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68-70.

[5]张 静,聂章龙.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课程教育究,2017(52):143.

[6]刘思宏,余 飞.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5):127-128.

[7]裴琴宁,金 叶.雨课堂在电工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J].环境构建,2018,19(42):42-44.

[8]平 萍,佘 航,周清清.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效果分析—以電子化学习专题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59-61.

[9]陈 英,赵 磊,郭映花.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40):208-209.

[10]赵艳敏.利用在线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化工安全》课程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0(3):41-44.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混合式教学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