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020-07-04张俊
张俊
摘 要:新时期下,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少些“知识灌输”,多一些“提问”,借助提问这门艺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思考的魅力,进而在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导下高效获得数学知识和节能,让学生在提问中实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艺术;教学实践;技巧
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提出好问题、获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去精心设计问题、合理提问、有效启发,才能够发挥出提问的价值。为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讲一讲如何去进行“提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带领学生读概念、做题讲题等,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很多小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也为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笔者认为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情景中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当他们带着这种好奇心走进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知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领学生们去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位置表示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去初步认识平面直角坐标和它的意义。为了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数轴,教师:“我们都知识数轴上有无数个点,我们只需要一个数字就能够确定其中的一个。那么,如果我们要想在一个平面上去确定一个点呢?此时一个数恐怕就不行了。联系我们前一节中讲解的‘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据的知识,思考一下如何用两个数据表示唯一的一个点?”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仅融合了旧知识,还启发了新知识,引领学生们去结合所学进行大胆地猜测,借助旧知识链接了新知识,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开始动手画起来,有的学生则在大脑中认真思考。教师:“要想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们需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带着这样的探究兴趣,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走进了本课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教学,互动中活跃思维
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老是照本宣科,要逐渐地学会“放手”,鼓励学生们去调动自己的能动性,独立地去参与问题的思考和问题的解决,进而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开展合作探究教学,鼓励学生们围绕问题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提问和解答,在互动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创新的火花迸发。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部分知识,本课内容主要是借助观察、动手等活动让学生们知道生活中的大量几何图形和几何体,进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等,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本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紧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实物,如文具盒、魔方、篮球、茶叶罐,水杯、漏斗等,请小组成员对这些物品进行观察,说出它们的各自特征,然后一起合作画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并找一找其中有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以前学过的知识被唤醒,新知识理解也就变得很容易。针对其中的一个立体图形,学生们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察,画出了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三视图,也体会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三视图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三、注意提问方法和技巧,紧抓学生思维
提问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发展大多是经历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然而在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依旧具有一定困难。此时,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紧紧抓住学生们的思维,才能实现良好效果。
首先,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和形象,才能帮助学生了解老师的意图,思维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来辅助学生们的理解,让问题更加直观。其次,问题要能够给予学生启发性,如教学生们去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位原理,不要一上来就直接问“我们如何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呢?”这样会比较突兀,学生一下子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一些铺垫和引导,如:“在之前,我们学到过平面内点的位置的确定需要两个数,使用一条数轴只能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那么,在平面内容要用几条数轴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呢?”除此之外,问题的设置还可以联系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拉近学生们与课堂的距离。
总之,要想有效提问,发展学生思维。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技巧,才能慢慢掌握这门艺术,推动初中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积洋.巧问引学趣 激思促发展——初中数学提问技巧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4(04):39-40.
[2] 刘艳.浅谈新时期初中数学提问艺术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