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20-07-04邹艳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

邹艳芳

摘  要:为了扎实初中学生的文学功底,提高初中课堂的语文教学质量,培育初中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本文首先针对新的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目标进行了确认,其次就合理把握教材情感内涵开展教学提供了方向,最后依据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实际开展状况提供了更为高效合理的教学办法,包涵并不局限于符合需求的教学情状,多样化教材内文学作品的朗诵方式等。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改;语文教学;初中

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综合程度也较强。其教学过程不仅囊括了海量文字语句的传授,也兼顾了独具内涵的知识体验与审美培育。由此可知,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情感教育内容是否得到有效开展。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情感可以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和思想内涵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情感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夯实学生文学基底,也能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1. 确认情感培育方向

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承担对学生知识传授的责任,也要尽到引导学生发掘文章更深层次内涵的义务。教师应当先深入探究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蕴含的感情,再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所处人生阶段进行细致讲解,指引学生朝着合理的方向思考,最后圆满完成情感教学过程的预期任务,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作者人生经历的前提下引发情感共鸣。

例如在朱自清先生所著的《春》这一课的教学课堂内,教师应以文章内所出现的各类春天景物描写作为讲解重点,为学生营造一种具象化的情境,来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诉说的情感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等为学生展示作者生平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旧中国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而理解作者昂扬向上的积极意志,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和永不放弃希望的坚韧精神。

2. 善用课本情感渲染

2.1通过文章自身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要合理使用教学手法,做到灵活变通,引导学生自主体会教材文章魅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实行知识探究的热情。

在《白杨礼赞》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文章中所描绘的黄土高原上由白杨树所构成的壮丽风景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讲解白杨树所寓意的精神和黄土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等教学手段的运用烘托课堂的学习氛围,在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身学习感想,把握学生学习进度,持续引导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2.2 运用诵读文章手段引导学生沉浸情境

在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能力培育模块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手段把握教学方向,着重培育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在保证其理论基础扎实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来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材内《出师表》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对相关朗诵视频的播放和实际教学的形式为学生作出课文朗诵的正确示范,然后辅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对《出师表》的反复诵读逐步明晰全文结构,逐步掌握文章诵读节奏,在诵读中逐步沉浸于课文意境,感受诸葛亮对先帝刘备恳切忠贞的拳拳报答之情,对后主刘禅复兴汉室的殷切希望,以及北定中原的坚韧意志和以身许国的坚定决心。使学生在提升口语水平的同时沉浸文章意境,加深自身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程度。

3. 運用高效合理的教学办法

3.1 开辟教学情状

要想令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内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教师就应该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开辟符合课堂的多样化教学情状,让学生沉浸在与教材课文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中,更为直观和高效地感受教材内文章作者的所思所想,参透作者通过文章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升华学生情感理解层次,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提升。

例如在教材中文章《醉翁亭记》的课堂教学过程内,教师可以通过文章释义解读的铺垫,以及与生活情境的实际结合,营造出:“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两遭贬谪,出知滁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你感觉苦闷,只能将失意的政治生涯和坎坷的仕途道路所造成的内心的积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美景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这样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欧阳修所面临的实际困境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欧阳修的角度进行思考,为接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埋下伏笔,进而使学生沉浸于文章背景,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文章中心思想。

3.2 充实朗诵方法

(1)教师演示性诵读。在演示性诵读过程中,教师应该规范正确读音,注意朗诵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抑扬顿挫地朗读教材内容,展现文章魅力。(2)学生学习性跟读。教师引导以自身朗读标准要求学生,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实时指导学生,矫正错误发音,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带入所学文章的感情基调,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3)设计课文导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的环节内,仔细研读文章,明晰全文结构,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提炼作者情感,从而提取出精炼的文章内容将其作为导语,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反复诵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情感铺垫,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入课文学习阶段。

例如在对《天上的街市》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导语:“夜晚的天空星罗棋布,无边无际。每当我们抬首仰望,思绪都会得到放飞,这片夜空中无数的美丽故事和神奇传说总是令人心驰神往。”教师对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生状态,叩开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之门,用课文引发情感方面的共鸣,帮助学生放飞想象,带领学生自助思考,主导课堂走向。

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情感教育辅助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课堂体验,还能丰富课堂内涵,切实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理解效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学精粹内涵,立足课堂认识更大的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情感教育手法教学同样可以受益匪浅,不仅可以使自己教学过程更富趣味和人文内涵,提升自身教学魅力,还可以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情感教学手段对运用,辅助教师开展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完善学生语文素养,充实学生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宋连军.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19-120.

[2]  谢天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8):127-128.

[3]  谢晓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234.

[4]  杜亚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44.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