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创新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研究

2020-07-04刘佳慧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企业绩效

刘佳慧

摘  要:“波特假设”认为短期内生态创新对运营绩效的提升十分有限,而生态创新提升组织合法性带来的外部“资源获取”是生态创新短期提升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大样本实证结果如下:生态创新对资源获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获取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生态创新;组织合法性;企业绩效

1 生态创新

生态创新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概念。生态创新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产业转型升级的通道和企业商业机会的来源。生态创新的概念涉及全球、区域、国家、产业、企业等层次,不同层次的生态创新的内涵和特征存在差异,而企业层面的研究则聚焦于战略与行为。生态创新的内涵缺乏一致性,不同的理论定位导致研究孤立,研究者往往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和偏好提出和使用不同的概念,进而导致后续研究难以检索到系统全面的文献以及研究结论发生偏差;另一方面,生态创新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构念,其绿色化的内涵会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生态创新的目标具有“二元性”。生态创新追求企业与环境的“双赢”,同时兼顾企业经济目标和环保目标,生态创新遵循的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环境中心主义的逻辑而是一种折中的科学研究范式,力求在环境利益与人类利益之间达到平衡。具体体现在,与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相比,生态创新是一种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强调社会责任与核心业务整合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回报;与传统的创新相比,生态创新将环境维度纳入到创新价值的评价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创新的内容具有动态性和多样性。生态创新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构念,具体而言,一是生态创新的“生态”是相对企业所嵌入制度情境中的其他替代方法具有更低的环境影响,随着绿色化的内涵发生变化,生态创新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二是生态创新的“新”是相对企业而不是整个行业,因此不同企业的生态创新涉及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三是生态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工艺等技术创新,还包括服务、管理、制度等非技术创新。

2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组织行为及其反映的社会价值观与所处环境的公认制度体系的一致性。合法性是一般化的(大多数评价者的感知),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大伞评价,某种程度上掩盖(具体的不良行为或事件。因此,合法性对具体事件是具有弹性的,取决于事件的历史。一个组织可能偶尔会远离社会规范然而却保有合法性是因为这种背离被消除了。合法性是一种感知或假设,是因为它代表观察者对其看见的组织的一种反应。这样,合法性希望客观,但是其产生却是主观的。合法性是社会建构,因为它反应合法实体与某些社会组织的公有信仰之间的一致性,这样合法性依赖于一个集体受众,而不受制于特别的观察者。一个组织可能偏离个体的价值观但却依然合法,是因为这种偏离没有引起公众的反对。

3  生态创新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

生态产品创新会给焦点企业造成实用合法性压力,生态产品因为资源消耗低而具有更低的成本,注重客户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因此会给客户带来更多实惠,这样竞争者的生态产品在与焦点企业竞争时更具有优势,更能受到客户的青睐,会对焦点企业造成环保方面的实用合法性压力。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焦点企业会模仿竞争者的生态产品创新行为,现有研究发现竞争者带来的实用合法性压力会影响焦点企业的生态创新行为。

其次,竞争者环保导向会给焦点企业带来道德合法性压力,从而促使焦点企业进行生态管理创新、生态工艺创新和生态产品创新以提升道德合法性。竞争者环保导向越高,越会进行生态创新,进而具有更高的道德合法性。具体而言,竞争者的生态管理创新和生态产品创新水平越高,拥有的环保认证和资质鉴定越多、产品环保风险越低,越能获得注重环保责任的大客户青睐,在竞争中越具有优势;竞争者的生态工艺创新水平越高,越能降低企业的环境污染水平,迖到政府环保规制的要求,进而避免了环保违规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由于竞争者环保导向高,焦点企业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共谋,“法不责众”的投机主义认知受到挑战。焦点企业为了维持或提升道德合法性,会模仿竞争对手进行生态创新。

4  结论

生态创新更多是“象征性趋同”而非“实质性趋同”,企业要想在合法性竞赛中获胜,“象征性趋同”显然不够,企业会倾向于“实质性趋同”——生态产品创新或生态工艺创新,以提高相对合法性。本文的理论貢献:以往文献在探讨制度压力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机制时,多强调制度趋同产生的压力对行为的影响,本文认为伴随着这种趋同力,制度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还会提供“资源诱惑”以吸引行动者采用制度模板,而这正是以往文献在探讨合法性压力对企业行为影响机制时所忽视的。本文提出的政策意义:政策制定者要重视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即规范和模仿压力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M.A.,& Zeitz,G.J.Beyond survival:Achieving new venture growth by building legitimac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27(3):414-431.

[2]  Wilmshurst,T.d.,& Frost,G.R.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a test of legitimacy theory.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0,13(1):10-26.

[3]  董颖,石磊.生态创新的内涵、分类体系与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0,30(9):2465-2474.

[4]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张玉利.先动性、合法化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中介模型及其启示,管理世界,2008,(12).

[5]  杨燕,邵云飞.生态创新研究进展及展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8):107-116.

猜你喜欢

企业绩效
我国酒类上市公司广告投入、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文献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机制对旅游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与家族企业绩效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