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市引资情况分析

2020-07-04林泽妍胡秋华黎梓筠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林泽妍 胡秋华 黎梓筠

摘要: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出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逐步落地落实,而珠海是大湾区城市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湾区的建设对珠海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珠海应把握机会更好地引入外资并利用外资拉动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分析珠海引入外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引资,外贸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10-0126-02

一、珠海引资背景概述

从国际情况来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来临和发展,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拥有更高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欧洲的西北部、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区等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出相对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而城市群的发展整合了各个城市的优势,对人才、物资、资金的引入有更大的吸引力。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粤港澳地区作为国内经济开放的“先行者”,享受着这一创举带来的红利,如今红利有所减少,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这也要求粤港澳地区与时俱进,深化合作,进一步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其他城市。其中,珠海的发展定位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生态文明新特区”,这意味着珠海要被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聚集国内和国外的高科技要素和创新型资源,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以拉动经济增长。

二、珠海市引资现状分析

港澳广深四个中心城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做出了主要贡献,香港地区2018年的GDP总量约为25390.99亿元,在所有城市中位列第一。澳門地区2018年的GDP总量虽然只有3815.36亿元,比中心城市甚至其他节点城市的GDP总量低很多,但是其人均GDP高达60.41万元,比起人均GDP总量排名第二的香港地区高出2倍,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较高。若暂时除去对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又有了新的看点,GDP总量和人均GDP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深圳、珠海和广州。

2017年12月,珠海各区有近40个项目签约落户,迎来一阵签约热潮。其中,涵盖了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文化等领域。此次签约的项目有中珠医疗、光学玻璃、星汉总部基地二期建设、长隆海洋度假区主题公园、维新亚洲总部等。2018年,珠海市的第一产业增加超过50亿元,增长比重为1.2%,对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程度达0.3%;第二产业增加了大约1433.82亿元,增长比重为12.6%,对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程度高达78.5%;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几乎与第二产业一样,增加了1430.83亿元,增长比重为3.5%,对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程度达21.2%。这三大产业的比值为1.7∶49.2∶49.1。珠海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例旗鼓相当,而深圳、广州的第三产业的占比已与第二产业拉开差距,因此,珠海在第三产业的投入发展仍然有较大的空间。虽然珠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4.74亿元,同比增长8.0%,但已是近2013年~2018年的最低。

三、珠海引资的问题

1.外贸情况不理想,引资受限

2018年,珠海外贸进出口额共3246.28亿元,增长8.5%,但进出口差额仅527.98亿元,相比2017年减少了247.87亿元。当中,出口额为1887.13亿元,和同期比较增长了0.2%;进口额为1359.15亿元,和同期比较增长了22.5%。

另外,从珠海的全年完成固定投资额来看,其总投资约185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但港澳台及外商经济投资200.79亿元,下降16.9%,先进制造业投资额为160.05亿元,下降3.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6%。珠海新设了3973家外商投资企业,增长率为153.9%;合同外资金额528.54亿元,比去年减少了29.7%;实际外资金额167.75亿元,比去年减少了1.7%。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收实际外资金额仅4067.3万元,减少了52.4%。这与粤港澳大湾区各主体之间的深化合作以及实现珠海自身的目标有了偏离。

2.大湾区各城市规划定位有所重合,珠海引资特色不明显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都有了各自定位。珠海提出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与深圳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功能和广州建设科技创新枢纽等概念重合。近年来,珠海更是注重环境保护,已是中国前十的宜居城市,这与中山打造“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的定位“不谋而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各个城市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定位区分度不够清晰明了,竞争趋势愈加明显,导致珠海引资特色不够明显。

四、解决对策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依托好港珠澳大桥这一交通枢纽,深化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引入相对环保产业的产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要合作对象,加强国内外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可联合港澳地区开展海外经贸交流合作,积极开拓广阔的沿线国际市场。

在面对广州、深圳、中山等城市定位重合时,保证自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生态文明新特区”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精细化,完善引资政策,打造富有特色的营商环境和发展龙头产业,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户。

五、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给珠海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挑战,面对大湾区各个城市的竞争,珠海需要规划好合适的引资方向以及有效的引资策略,才能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占据区域竞争、合作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杨金亮.广东2019年重点投资超6成用于基建[J]中国招标,2019,(09):16~18.

[2]梁育民,郑海御.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的地位与作用[J]城市观察,2019,(01):49~62.

[3]珠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2016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珠海特区报,2017-03-28(004).

[4]刘勋.珠海市招商引资市场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

[5]广东社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1

林泽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生。

2胡秋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生。

3黎梓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
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
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
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设想走向实践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