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整理思想及方法论述
2020-07-04遇晓
遇晓
摘 要:自孔子整理“六经”以来的2000多年,无数学者孜孜以求,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人做好古典文献整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论述了古典文献整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发展特点,提出了几种古典文献校勘方法和信息技术在古典文献整理中的应用,为准确理解古典文献整理思想,把握文献整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典文献;整理思想;整理方法;内容
概述
“文献”一词最早出在中国古代孔子。《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这是孔子语录中首次出现“文献”一词。何宴《论语集解》中引郑玄注:“献,犹贤也”,朱熹则将郑玄之注进一步明确“文,典籍也,献,贤也”。可见,孔子“文献”即“典籍与贤才”之意。
孔子文献整理思想早期萌芽于文献整理最初实践,通过编订“六经”表现其文献整理思想。“六经”作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文献整理,《尚书》则成为首部典型档案汇编。自孔子整理“六经”以来的2000多年,无数学者孜孜以求,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人做好古典文献整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古典文献整理典型代表
若缺少正确的古典文献整理理论及方法,古典文献传承、流转过程中势必会任其错乱散佚,日渐亡佚,或乱加整理,妄加窜改,贻误后人。纵观我国文献整理源远流长,有着优良的文献整理传统,也取得了丰硕的文献整理成果,形成了不同时期文献整理思想及方法,具有鲜明时代特点。
1.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文献整理思想主要包括:“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即,对古典文献整理时有不确定的事情或者问题,不宜过早下结论;“信而足徵”,反对主观臆断、固执己见和绝对肯定的整理思想;“述而不作”,即针对古典文献整理应只陈述,不宜对其进行创作,要相信并尊重古代文化遗产;“知人论世”,即古典文献整理要将古典文献放到各个学科发展史中讨论。脱离古典文献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献整理不免失之客观。“以意逆志”,即古典文献整理要立足语境把握文献全篇。与其他思想相比,“以意逆志”体现了我国首个具有自觉理论意识、深刻理论内涵研究方法。先秦时期的古典文献整理体现了辨伪学、校勘学和注释学方法,推动了古典文献整理事业的发展。
2.汉代
汉代文献整理思想丰富,在继承先秦古典文献整理思想上,创新了古典文献发展思想内容。“求真的文獻整理态度”,如王充提出的“事有证验,以效实然”,体现出了理性批判和怀疑主义精神。“博通的文献观”,如班固编撰《汉书》,创立志体,“艺文志”著录了汉代所收藏的13000余卷(篇)古典文献,以达到“以备篇籍”目的,体现出汉代文献著述及收藏的盛况,显示汉代对古典文献的高度重视。“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即,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文献真伪、价值考辨,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司马迁提出古典文献考辨原则:考之以他文、验之以事实、分析综合。“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在先秦文献注释基础上,在经学传授、解释方面提出了博通式文献注释模式。汉代文献整理方法主要有辨伪、版本、校勘、注释、标点、翻译、目录、辑佚,具有浓郁的实践品格。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文献编纂数量众多、形成“四部兼备”文献结构、“学在四夷”的文献流通,文献流通范围扩大,书籍初步具有商品性。这一时期的古典文献整理突出的思想表现:“文献价值的重新定位”,推崇古典文献的功利性质,为统治阶级掌控和复兴文化事业,稳定统治提供支持,且这个时期读书、著述、典藏具有私人性质,社会逐渐形成“以书为贵”文献观。“文献学思想和方法更加体系化”,随着古典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录、注释、校勘等都渗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思想和方法,成为体系化研究特点。“求真务实的目录学探索”,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文献整理提出了“四分法”归类古典文献,逐步形成后世“经史子集”传统古典四分法。“自觉版本学意识”,开始版本考证工作,反映出当时版本学的思想,即,读书治学要讲究各个版本,版本的考证对古典文献研究十分重要,认为“误本、错本”会给读书治学、古典文献整理产生较大危害。
二、古典文献整理思想内容
2000多年的古典文献编纂以来,为世人留下了一笔无价的文献瑰宝。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古典文献整理过程中分析编纂思想,成为研究古典文献整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古为今用的重要参考,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
1.忠于文献原文
忠于原文是古典文献整理的本质特点,也是历朝历代文人学者进行古典文献整理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如,孔子编纂“六经”提出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多闻阙疑”;司马迁编纂《史记》提出的“以训访代本字”;刘向、刘歆编纂《别录》《七略》提出的“备众本、订脱误、定篇章、谨编次”;刘知几编纂《起居注》《史通》所提出的“不掩恶”“不虚美”。这些要求和观点的共同点便是古典文献的整理要实事求是,忠于文献原文,不依个人喜好杜撰。
2.注重资料收集
广泛的资料占有是古典文献整理成果的重要保证。从古代诸多文学家、史学家的古典文献整理可以看出,他们都十分注重古典文献整理材料的收集。司马迁编纂《史记》提出的“跃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刘知几编纂《实录》中提出的“广征博采”;章学诚编纂《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提出的“兼收并录”,以及魏源《清经世文编》所提出的“他书别见”“搜罗宜广”等等,无不包含着古典文献的整理素材社涉略要广泛,通过不同素材的收集丰富编纂成果。
3.做好资料考证
在占有大量繁杂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文献资料的摘取选编、编纂,使整理成果符合预期效果,其中的资料考证和选择至关重要。如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中提出“择善而从”;刘知几编纂《起居注》时提出要“善择慎取”,要区别对待“当时之简”与“后来之笔”等等,资料考证,既要辨别真伪,更要注重资料间的互相印证,实现编纂成果的客观、真实。
此外,古典文献整理思想还包括重细节、重注释、重标记,以及协同分工等。
三、古典文献整理思想特点
我国古典文献整理工作历时悠久,各个时期都有一批典型人物的积极推动,使得我国古典文献整理不断发展,为后人留下丰富的参考资源。从古典文献整理内容来看,我国古典文献整理思想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1.更加关注整理方法
从古典文献整理的发展过程来看,早期的整理思想中注重文献整理原则、理念的阐述,整理的方法和整理的步骤研究涉及较少。自汉代刘向、刘歆提出“彼此互参,取其重复”“校出脱简,订证伪文”开创校雠学先河的编修目录始,至清章学诚提出“比次之书”系统整理方法等,各个时期的古典文献整理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整理方法,推动了古典文献整理编纂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2.整理体例日益完善
从古典文献整理以来,文献整理编纂的体例日趋完善。从刘向、刘歆父子编修目录始,古代档案文献的编纂体例被正式纳入文献编纂研究的范畴。如,刘向、刘歆提出在整理成果中增加“目录”;又如刘知几创建的“书”体,为古典文献整理提供新的编纂形式,有效解决“叙事”与“议论”间矛盾。宋绶、宋敏求提出要“合理设置类目与层次”;赵汝愚提出的增加“附录”“附注”,丰富了古典文献整理的体例与形式。
3.注重史料差异对待
刘知几提出史料、史学著作表述为“当时之简”“后来之笔”,首次提出要区分史料与史学。自刘知几始,史料、史学材料的差异对待进一步巩固了古典文献整理对于文献材料真伪考证的思想基础。章学诚提出应将史籍划分为“著述”与“比次之书”,注重将古典文献整理中细化为不同类型文献利用。古典文献著作与文献史料区别对待,有效保障了文献的真实,也使得文献史料的原始和客观得以保证。古典文献整理始终将文献来源的考证作为整理工作的首要原则内容,重视文献的真伪考证。
四、古典文献校勘主要方法
1.对校法
对校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校勘法。“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对校法,主旨在于“校异同,不校是非”。因此,对校法又叫版本校。因此,对校法在整理古典文献中的应用时,要对所校古典文献曾有或现有不同版本进行调查。重点明确编者或者著者生平、编纂过程,不同版本间联系等。
2.本校法
本校法是一种以本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以本书前后互证,分析异同处,得出最终的错误之处。即,所谓“一人读数,校其上下,得谬误”。
3.他校法
他校法作为古典文献校对方法之一。“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书中采取前人书籍为参考的,以前人之书校之;凡书中被后人引用的,以后人之书校之;被同时之书载录者,以同时之书校之”。他校法所用之书应为“善本”,否则会以误校误。
4.理校法。理校法是校勘者根据义理推断改正古籍文字訛误的校勘方法。据理推断,以定其正误的校勘方法。理校法中的“理”包括事理、文理、义理;文理则包括文字、训诂、文法、文体、文例和音频。
五、信息技术助力古典文献整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古典文献整理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如,将古典文献整理排成缩微胶片进行保存,利用影印技术,将古典文献整理复印后再出版;此外,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将古典文献进行扫描、排版、刻盘,以及翻译软件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典文献校勘、标点、翻译都将逐步成为现实。、
1.古典文献整理与信息技术关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古典文献整理作为一门拥有2000多年的传统学科,从传统的纸质研究为主,从搜集古典文献资料、古典文献资料归类,再到文献资料的标点注释等整理方法,计算机技术推动了古典文献整理的信息化水平,使古典文献整理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使古典文献整理的质量和效率更高。
2.古典文献整理中信息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古典文献整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大理州顺应数字化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地方文化实现大理州碑刻文献数字化采集,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碑刻样本的数字化还原,基于碑刻文献的内容实施数字化归档、推动文献数字化传播,实现文献资料的信息共享,发挥出文献资料的重要价值。又如,敦煌莫高窟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文献长卷的正反面扫描上网,省去文献图版编号、拼合;此外,敦煌文献库(又叫敦煌文献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全景式展示敦煌写本全貌,涵盖了文献目录、录文、校勘,以及单篇研究成果和缀合关系等等。
结语
2000多年来,自孔子整理“六经”始,无数学者孜孜以求,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形成了大量文献整理成果,丰富和拓展了古典文献整理思想和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古典文献整理经验,为后人做好古典文献整理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无论是古典文献整理思想、整理模式、整理方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时代背景下,要将传统古典文献整理及校勘方法与信息技术在古典文献整理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准确理解古典文献整理思想,把握古典文献整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时实际工作中去,不断丰富古典文献编纂的成果表现和现实应用,发挥古典文献的功能价值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戴 萍.数字化时代大理州碑刻文献的整理策略[J]山西档案,2017
[2]毛业博.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探析[J]档案,2017
[3]师宝玉.中国古籍文献的整理理论与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3
[4]郝雪丽.敦煌文献数字化现状研究[J]文化产业,2018
[5]娜丽莎.内蒙古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收集整理及保护利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高 曼.信息技术革命使文献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得以最省力[J]现代情报,1995
[7]王中秋.哈尔滨犹太人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9
[8]李瑞龙,李明杰.数字人文背景下古典目录学"辨考"思想的实现路径初探[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
[9]张志汉.孔子古典文献编纂思想述略[J]黑龙江史志,2009
[10]田 磊.古典目录学思想和方法在馆藏补缺中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2017
[11]李瑞龙,李明杰.数字人文背景下古典目录学"辨考"思想的实现路径初探[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
[12]谭 莹,伍崇曜,黎 聪.文献整理思想刍议[J]兰台世界,2016
[13]张秋佳.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文献整理思想[J]科教文汇,2008
[14]樊 普.颜之推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探析[J]图书馆界,2011
[15]王国强.论汉代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