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2020-07-04魏瑾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高中地理教材

魏瑾

【摘要】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结合教材知识结构,对于如何有效地运用和开发教材来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几点浅见。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材 区域认知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063-01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现今也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利用到教材这一只是载体,来实现对学生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地理教材不同阶段下的区域认知素养呈现

1.必修一

必修一的主要知识内容是自然地理,它标志着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中选取了一些必需的常识性地理知识,以及一些具有理论价值的原理和规律性知识。以第二章为例,该部分设计的区域地理知识主要体现在介绍完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大气环境、水循环以及洋流部分的内容后,呈现出了区域位置、区域划分、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四个方面。其中,在区域位置方面,教材讲述了由于板块张裂而形成的东非大裂谷,紧接着对东非大裂谷的所在经纬度、海陆、半球以及相邻位置进行了准确定位。在区域划分方面,教材通过大尺度的形式来对全球进行了板块划分,又以高度为标准来对大气环境进行划分。在区域特征方面,教材讲述了地壳中不同岩石及物质循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了解和把握地壳特征。此外,还通过对峡谷、富士山等图像的展示来促进学生对于典型区域地理特征的直观把握。最后,在认识区域的方法培养上,教材在该章节中主要体现为观察和调查两种基本探究方法。从直观的图片展示,到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示意图,再到最后调查实地河流,切实培养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

2.必修二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主要划分出了四个大章,其中又包括15小节,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主要内容是人文地理。虽然是人文地理,但不乏区域地理内容穿插其中。以第四章为例,本章标题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共包括4个小节,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而区域地理内容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认识区域的方法、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区域观念。认识区域的方法体现在教材第一節要求学生去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从中来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性,进而在深入了解和体会的过程中树立起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接着,涉及区域认知能力的部分主要培养的是对于区域特征的概括。例如第三节中给出的两个山村发展的情况,旨在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来了解不可持续发展方式对于区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后,区域观念要从整体角度来对本章内容进行整合,从教材的内容安排上可以依次发现,本章主要阐述了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人地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划等问题,那么在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的同时,自然也就是在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人地协调等观念。

3.必修三

必修三一共分为三章,共14个小节,理论基础为区域科学,是培养学生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载体。以第三张为例,该章节虽然是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介绍,但也体现着对于区域位置和区域发展两方面的知识。首先,教材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GIS专题图来引导学生对城市分区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并结合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来让学生去了解更加清晰的区域地理特征。其次,在能力方面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区域评价能力,主要涉及到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的评估、城市规划以及灾害预测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本章节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数字地球原理等方面的过程中,也对现实生活中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利弊进行了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本章节学习,树立起一个根据分析结构来选择区域发展方式,以及运用先进技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二、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目标下的教学策略

1.多维度整合

教师要善于从多维度以及综合应用的视角对教材及教学资源进行深加工,以培养学生对于地理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感知和分析能力。例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本章涉及到了“荒漠化危害及治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等课题,但局限性在于没一个课题都是以特定区域为例进行的介绍与分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去分析区域的发展条件,从而在上帝视角看到区域之间的互补性与协作性。

2.资源拓展分析

教材是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但并不是唯一。考虑教材篇幅的优先性,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典型的地理图像案例,减少文字性知识频繁出现所造成的不良效果。切实培养学生的试图、空间定位以及对区域特征的概括等能力。例如,在《地球表面形态》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板块张裂地带时可以呈现东非大裂谷带的示意图,并结合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于东非大裂谷地理特征描述的思考,进而使其能够对目标地理事物的多方面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解图和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的能力。

综上所述,区域认知素养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根基性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也应该本着多元化教学的理念,来遵循教学发展规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雷寿平.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99-100+112.

[2]陈达.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28):99.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精读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