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点滴思考

2020-07-04陈敬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研学素质核心

陈敬明

【摘要】  针对媒体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体系问题,2019年12月11号深圳市教育局决定暂停2019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填报工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不少学生和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吐槽的最主要原因是:质疑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沦为形式主义、学生家长疲于应付。担忧参加综合测评的研学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没有起到真正有效的教育效果,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这个事件也触发了我的一个思考:促进孩子发展核心素养与提高孩子学业成绩有矛盾吗?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有推行的必要吗?

【关键词】  初中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012-02

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我认为得回归教育的本质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广州市准备实施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正是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内容包括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这些内容不正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吗?可以说,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正是为了反映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教师、社会和家庭形成正确的育人观,改变一切向分数看的扭曲的教育观。那么,如何才能减少阻力,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快更好地推行落实呢?我对这个问题有如下的思考。

一、要回应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考试升学的关切

这几年不管核心素养也好,素质教育也好,不管叫得多响亮,但学习成绩在绝大部分老师、家长、学生心目中还是占有最重的分量。刘良华教授讲到,在小康社会,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落实新六艺课程。新六艺课程是文武双全、劳艺结合、情理通达,对应发展的是核心素养的三部分内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但在目前的中考和高考当中,能够量化考核的只有文武双全两艺(文是指语数英等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学科在教育活动中的交融;武是指体育等以体魄健康为主的课程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而中考、高考是每个孩子升读大学绕不过的门坎,不管新教育理念和出台的教育改革措施多有前瞻性,如果老師、学生、家长认为太脱离文武两艺的发展,进而影响中考、高考,就会感觉心里不踏实,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诚然,这几年有不少人批判应试教育的弊端,其中不乏一些专家大咖,他们甚至把目前的考试制度与历史上的科举制度相提并论,加以批判。诚然,目前的考试制度确实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确实有它的弊端,但其科学性、合理性是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不可比拟的。即使是科举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我国自隋朝开始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科举制度固然有其弊端,但它却让多少寒门子弟有平等的机会,通过统一的考试进入仕途,没有让社会阶级形成固化而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中华文明长时间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新中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18年,40年来高等教育累计培养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极大满足了国家发展的需求,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巨变的关键力量。目前的考试制度固然有其弊端,但在考核公平性来说,却能取得最大公约数。所以,我认为要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体系顺利推行,首先不能回避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考试升学的关切,要促进学生扎扎实实地把核心素养当中的文武双全两艺课程搞好,帮助孩子迈过中考、高考的门槛。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容易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当中形成合力,更好推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开展。

二、要让大家明白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应该培养这样的情怀:既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重视文武两艺发展却并不等于认同让我们的孩子就埋头于各学科的学习,眼里只有分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下一代要学会仰望星空,放眼未来。正如吴朝晖老师所说的:“教育不是为今天,而是要为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的。现在的世界正面临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超越人类。剑桥大学的研究预测,未来十年,人类大概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被取代可能性较小的工作特征是: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协商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同情心,以及对他人提供真心实意地扶助和关切;创意性较强。只有那些有温度的服务,才是机器无法取代的疆域!”以上所说的这些素养,基本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当中非应试考核的部分。这是从个人未来生存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从全人类的命运命运关切来思考这个问题。当今世界,科技越发达,对人的道德要求就越高。有句话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人们掌握科技改变世界的能力越大,这些人身上的责任担子就越大,如果道德水准跟不上,技术使用主要为了满足私利而不是造福大众,技术发展反而会加速世界和人类的灭亡。例如,例如,核弹既可以用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以用来毁灭地球。研究称全球变暖始于180年前工业革命,目前出现温室效应,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所以,在老师、家长和学生眼里不能只有学习分数,责任担当等非应试素养也很重要,我们要真正促进孩子发展核心素养,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要释除参与各方对综合测评不利于学习的疑虑

我认为媒体、学校应加强对家长、学生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培养核心素养也可以促进学习。我想韩宜奋老师的成功经验是最有力的诠释。韩老师是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的语文老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是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我曾经听了韩老师一次以《唯有真情最动人》为主题的精彩演讲,让我获益匪浅。演讲中最吸引眼球是:她说最得意的成就是用了比一般高中老师轻松得多的方法,带出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高中毕业班学生(在语文教学上共培养出五名广东省高考语文科省状元,不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她提出每一位老师都关心的问题:教育密钥在哪里?她给出的答案是,世间真相唯两字:情和理。韩老师跟同学们讲学好语文的秘诀:其中一个是要有一腔情怀(做一个有趣的人)。她说“教育应该是充满温度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有情怀、有情趣,会玩、会爱、会感恩、会生活的年青一代。”别人的高三或许是每周有考不完的试,有做不完的卷子,但韩老师没有让学生埋头在题海之中,基本上高三的每个星期,她都会给学生们播放一部电影,让学生写影评和进行交流。此外,韩老师还经常举行形式多样、陶冶情趣的课外活动,重视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合作沟通。她的学生普遍有担当、有情怀、大气、阳光、快乐。也就是说,韩老师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是真正践行刘良华博士所说的新六艺课程,学生取得的优异高考成绩是对她的教育回馈。所以说,学生参加综合测评的研学活动,培养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有促进作用。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评分操作可以不断完善,回应家长的关切问题,但不能成为有名无实的摆设甚至取消。

四、学校要有创新思维,通过开展综合测评研学活动促进孩子发展核心素养

王卫东老师在谈到AI(人工智能)给基础学校教育带来的深层影响这个话题时,就提出了要适应这种技术革命和全面的社会变革,教育内容必須以智育为主向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转变;教育形态要从以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转变。此次广州市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作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正是着眼未来,培养将来能适应人工智能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有些家长出于应试的短期功利考虑,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研学活动抱有抵触情绪,但作为一个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这么短视,必须着眼于国家和孩子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要对这两者负起责任。享誉世界的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把教育单纯看成了完成应试升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孩子灵魂的塑造,这是脱离教育本质的。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三个年级所开展的学生研学活动,比如初一学生的军训和露营;初二学生三天外出学习茶文化和务农活动;初三学生的远足、慰问老人,农庄实践和走进新农村的活动以及决胜中考的拓展活动。这些都是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在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学生的收获虽然不能通过考试进行量化考核,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品行塑造和触动灵魂的感悟,对他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我想回应前文所提到的某些学生和家长的担忧:参加综合测评的研学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起到真正有效的教育效果?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研学活动的教育效果,我相信作为活动的相关参与人是最有资格评判的。这几年我校开展的学生研学活动无不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记得我做班主任的时候,开展学生远足和拓展训练前,不少家长出于安全和对孩子信心不足等各种原因表示种种疑虑,但看到活动照片和视频分享,还有听到孩子回来后的思想感悟,家长们的感言在家长群里不断刷屏。初一军训露营前有家长痛惜孩子的辛苦,但活动后家长们普遍反响积极,有家长自发的给学校送来锦旗。至于学生,从他们交上来的活动总结和初三毕业生对初中生活的回顾,这些研学活动无不给他们带来最难忘的回忆,身心参与体验所获得的成长感悟和素质培养,不但对于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对于日后应对各种挑战都是有帮助的。这也不难理解我校的研学活动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比如说鹤山市人民政府门卫网和人民日报网站就报道了我校初二学生的务劳研学活动,充分肯定了这种研学活动的教育意义。可能有人会说:没错,孩子参加研学活动时是全情投入,也很有触动,但事后并不见得每一位孩子都有改头换面的进步。我觉得对教育这种立竿见影的期望是太短视了,也有违教育的客观规律。我国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的理解是,真正的教育是在孩子的心灵里面撒播正能量的种子,我们不能奢望这些种子在短时间里面长成参天大树,甚至在我们所教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没能看到这颗种子破土而生,但是随着岁月的增长,只要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种子总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栋梁。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多一份耐性和淡定,少一份短视和焦虑。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举措。我相信只要让参与的各方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定能更快更好地推行落实。

[ 参  考  文  献 ]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J].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9月13日.

[2]刘良华.教育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1.

[3]刘克平.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变革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年33期.

[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0.01.01.

猜你喜欢

研学素质核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