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策略
2020-07-04胡世光
胡世光
摘 要: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教学,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在小学打基础的教学阶段,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进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高段;数学
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时代的发展表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愈来愈高,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也一定是趣味生动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利的人才。那么,针对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和小学生群体心理特性,如何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是值得每个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经验,从注课前有效预习,帮助理清思路;贴近生活情境,帮助构建数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思维能力三个角度入手,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期待能和各位一线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一、课前有效预习,帮助理清思路
数学知识纷繁庞杂,学生很容易在面对诸多数学知识的时候失去方向,无法精准地把握学习目标,理清学习思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而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发现旧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明确下一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疑惑点,以此为基础确定学习的目标,理清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正式课程的学习,拓展数学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内容前,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上本节课程前,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即结合课本内容预习面积这一节知识,并探索出如何比较两物体大小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笔者还会为学生提供一些道具,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践,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了学习思路,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贴近生活情境,帮助构建数感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的现实出发,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产生数学以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感觉,并且可以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中建立数字意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内容时,就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一次教学。在此之前,经过前期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对整数、小数尤其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本次学习学生接触到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百分数,本课的教学也直接关系了学生接下来的分、百、小互化及百分数应用题学习。为了让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有一个更熟悉的认知,在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场景,如,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看足球比赛,此时足球场上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比赛,红队方面获得了以此罚点球的机会,这时他们准备从三名队员中选择一位代表去进行罚点球,甲乙丙三个球员最近的罚点球进球情况如下:甲罚球个数20进球17,乙罚球个数10进球8,丙罚球40进球22,那么应该选谁呢?通过创设如此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应该派谁去更合适呢?教师在呈现新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在如上的“派谁去罚球”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认识到了百分数的意义,了解了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提升了学生的数感,也在体会中感受到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的实用价值。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活跃性、创造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课本等理论层面上,而是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更好地将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活动能够,在观察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在操作中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内容时,笔者为学生开展了实践活动。笔者先为学生准备了一张学校操场的地图,并介绍地图的比例尺,然后,笔者再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让学生对操场进行测量,亲自感受比例尺的意义。如此,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对于比例尺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核心素养教学作为教学的目标,除了向学生单一的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如此,就能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为今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玲.小学高段数学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2]应秀燕.拓展数学思维 提升核心素养——小学高段数学“拓展微课”设计策略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8(17):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