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语词汇认知实践策略

2020-07-04孟璞

文存阅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摘要:学习外语词汇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在外语词汇认知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汉英词汇的文化差异,并且掌握更多的词汇文化认知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外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词汇认知教学策略展开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国内外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词汇;认知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外语词汇认知教学问题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汉词汇文化差异

在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并不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产生的联想也并不相同,所以将导致人们使用的词汇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以颜色词为例,中西方文化中都拥有颜色词汇,但是词汇拥有的文化内涵却明显不同。对于西方人来讲,blue这一词语富含着消沉、猥琐、沮丧等含义。但对于中国人来讲,蓝色往往体现了严肃和肃穆。除了蓝色,红色被中国人用来表示正统和革命等内涵,但是red一词却被西方人用于反映气愤和愤怒。而正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同一词汇在西方人眼中就是褒义,在中国人眼中就是贬义。例如,dragon一词在西方国家被解读为凶残的古代怪兽,会给人类带来水火灾害,所以西方人对dragon这种生物缺乏好感。但是在中国,龙带有着尊贵的色彩,人们将自己的后代称之为“龙的传人”,也常常利用带有龙的成语表达美好的寓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如果没能认识到外语词汇与汉字词汇完全不同的内涵,就无法较好的进行外语词汇的应用。

(二)英汉词汇文化差异给外语词汇认知带来的阻碍

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将形成一定的认知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将会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词汇进行理解和识记,从而将其转变成已经掌握的知识。但通常的情况下,外语学习者在初步学习外语词汇时都会使用母语的认知模式。而英汉词匯文化差异的存在,则会导致学习者的母语认知模式与外语的认知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迁移,从而导致学习者原有的认知模式受到干扰。就目前来看,外语词汇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仅仅将词汇教学当成是简单的词汇识记。而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学生如果无法较好的将词汇学习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就无法在交际中灵活进行词汇的应用。

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词汇认知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适当引入国俗语义教学内容

在外语词汇认知教学中引入国俗语义教学,能够加强学生跨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避免因文化差异使用错误的词汇。而对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则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词汇的认知,继而使外语词汇认知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所谓的国俗语义,其实就是在词汇概念意义基础上为其语义增添的民族文化色彩。如果忽略了词汇的民族文化背景,就难以对语言单位的含义进行理解。所以,国俗语义其实是对词汇概念意义的延伸,具有民族文化特征。

(二)通过认知对比开展词汇认知教学

对比汉英词汇可以发现,除了存在文化上差异,二者在认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为外语词汇认知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所以在开展词汇认知教学的过程中,从认知角度进行汉英词汇的对比,将能引导学生发现英汉词汇认知的相同之处,从而利用词汇认知的正迁移作用加强外语词汇的学习。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对运用词汇认知的这一特点,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词汇的灵活运用。

在学习外语方位词时,教师可以先对英汉方位词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英汉方位词汇的相似的认知模式,继而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词汇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有关上的方位词时,可以先对汉语中“向上”和“上面”两个词语表达的在或朝向更高位置的含义进行解读。而在此基础上,则可以对表示同样的含义的外语词汇“look up”和“sit up in bed”等词汇进行解读。除了这些含义,“上”也能够被中国人解读为接近和靠近。而在英语文化中,“come up”也能够表达同样的含义。除了表面的含义,汉语中的“上”还能使人联想到“高级”和“上乘”等含义。而在英语文化中,“the upper half of the class”中的“up”也能够解读为“上乘”等含义。因此,在学习这类词汇时,通过将汉英词汇意义对照起来,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学习外语词汇。

(三)运用原型理论开展多义词汇教学

在学习多义的外语词汇时,学生总是感觉无从下手。但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看,在词汇的众多词义中,总是会存在着一个具有中心意义的词义,其他词义则是以该词义为原型而延伸得来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多义词汇教学时,应该使学生掌握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而顺利完成拥有错综复杂词义关系的词汇的学习。比如在学习“head”这一词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一词汇的中心词义。而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指出“人或动物的头”就是这一词汇的中心词义。围绕这一词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这一词汇还能延伸出哪些词义。经过学生的讨论,“头状物体”“东西的最上部分”“首长”“才智”和“最重要的位置”等词义都将被提出。根据这一思路,学生就能够轻松完成词汇所有含义的记忆,并且较好的掌握外语词汇的认知模式。

结论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学习者需要认识到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以便在交际中恰当且灵活的运用词汇。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还要在词汇认知教学中适当引入国俗语义教学内容,并且通过认知对比开展词汇认知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各种认知理论的运用,教师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外语词汇的认知规律,继而更好的完成外语词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崇飞.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2014,07:132-136.

[2]李树娟,何英.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0-84.

作者简介:

孟璞(1995—),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9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因素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