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2020-07-04祝忻

文存阅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性小学

祝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所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也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开发多种举措来优化课堂环境,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更具有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道德与法治所具有的学科地位和功能十分突出,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生活常识和法治常识从而端正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品质素养建设。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课程教学,并根据新时期课改要求,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让学生拥有全新的学习环境,来支撑学生高效、有序的完成课程内容有效探索。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具体的授课模式进行合理开发与创新优化。

一、设置趣味的课堂导入

在课堂授课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导入环节,并对具体导入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通过设置趣味性的导入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且通过导入素材的深入发掘与探索,明确接下来所要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态度,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比如说,教师在针对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健康看电视”这一节课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则可以通过生活案例有效搜集来进行趣味导入。引导学生就现实生活中自身在看电视方面的不规范行为进行自主思考。然后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与好奇心,促使学生带着一定目的的原则参与到课程探索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看电视方面形成积极健康的认知。并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端正自身在看电视方面的行为习惯。

二、构建直观的课堂情景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情景的优化与创设,通过多媒体的助力为学生直观的呈现课堂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情景的感受下对课堂内容加深理解。也能够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想象思維,让学生在深入联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

比如说,教师在针对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开展课堂教学时,则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为学生直观展示在古代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具体成果,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等。让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与科技发展形成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

三、组织角色扮演游戏

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游戏化理念的合理渗透[1]。并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整合游戏素材,为学生设置趣味、开放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课程的具体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说,教师在围绕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开展课堂教学时,则可以设置文字游戏。利用多媒体等载体搜集与民族文字有关的图片素材,并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文字完成相关的游戏挑战。例如,通过配合的方式用人形摆成具体的汉字,让学生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来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例如,在组织“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如何主动地拒绝烟酒与毒品,规范学生的思想认知。

四、鼓励合作探究学习

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有序,需要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讲到主动的探索。鼓励学生通过团队配合的方式就具体的课程内容展开深入的探索[2]。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对课程内涵加深认识,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相关的学习规律和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性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比如说,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4课“选举产生班委会”进行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思想认知,就如何展开选举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民主意识,也能够丰富学生对民主选举的认知与理解,夯实自身的思维基础。

五、设置个性化作业

在课程教学期间,为了保证有效性目标得以有效落实,教师需要在作业设置方面进行合理化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体验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从而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3]。也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围绕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设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则可以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设置文字类的作业,引导学生就优秀的传统美德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并书写自己的感悟。或者设置实践类的作业,学生在生活中彰显自身的优秀美德,如为母亲捶捶背来加深对孝顺父母的认知与理解。

六、拓展生活实践活动

在开展课程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发与拓展。让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探索环境,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掘相关的学习素材,并通过生活体验来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

比如说,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来进行实践探索,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进行自主创造与创新。让学生在变废为宝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的能力素养。

结论:依前所述,在小学阶段,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所呈现的教学品质更加突出,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具体的活动举措进行合理化创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导入、情景、游戏、探究、作业以及实践等多个环节进行方法创新。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多元化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乐学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崔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07):187.

[2]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02):29.

[3]文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有效性小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