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去杠杆中的风险防范
2020-07-04李知雨
摘要:金融杠杆具有双面性,金融业作为负债经营的主体需要有一定的杠杆才能更好运转,更好地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然而过高的金融杠杆也会导致金融风险出现,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去杠杆措施来防范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金融杠杆的现状、金融风险形成机制以及我国金融出现高杠杆的深层原因,并基于上述现状,总结并分析我国当前去杠杆的内在逻辑及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我国金融去杠杆路径的思考。
关键词:金融业;去杠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8-0142-02
2016年,我国供给侧政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国实体经济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2016年下半年,政府高度重视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中央会议上多次提出防范资产泡沫风险,由此可见,政府将宏观调控的重点逐渐转化为防范风险。
2016年年初,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同比增长了30%,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值,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导致我国金融高杠杆的成因之一。不仅如此,近年来,企业资产负债率也在逐年攀升,企业负债率上升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基于这样的情况,去杠杆成为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的要务。
一、我国金融杠杆的现状及形成机制
1银行杠杆管控难度增加
当前我国银行金融管理难度不断增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我国银行资产扩张过快,与宏观经济增长不匹配,银行资产扩张速度高于宏观经济增速是出现金融高杠杆的重要原因。2009年~2016 年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年化资产增长率高达 177%,特别是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GDP增速仅为67%,然而银行资产增长率却高达16%;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各大银行纷纷开辟新业务,利息收入占银行收入比重逐渐缩小,这同样也导致金融杠杆进一步提升。
2非信贷业务比重加大
为了扩大资产总额,提升营业率,近年来,同业投资、买入返售、债券投资等非信贷业务成为了银行发展的重点,非信贷业务增加成为了部分银行杠杆率增加的重要途径,根据2016年上半年,A股上市的16家银行统计数据显示,这16家银行非信贷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增至3524%,甚至部分银行非信贷业务占据了总业务额的一半。
3同业负债增长
银行在获得资金时,主要是通过负债端吸收客户存款、发售债券、同业拆借或者是资产回购来进行,而不同银行受规模和等级等因素的影响,获得资金的方式不尽相同。小型银行规模较小,难以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因此主要是依靠吸收客户存款和非金融机构来获取资金,然而自2010年以来,小型银行通过客户存款和非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占比减少,而通过其他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占比增加,而中型银行对通过客户存款和非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这两个途径依赖度相对较小,这两个途径的占比也从2010年第一个季度的584%下降到了466%,同业拆借和向其他金融机构发售债券成为了中型银行获取资产的主要途径,大型银行由于资产规模比较大,獲取资金的渠道也比较稳定,主要通过吸纳存款获得资金,通过向其他银行发售债券和同业拆借吸收的存款小幅增加。从上诉内容来看,我国银行机构通过非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比例逐渐减少,而更加倾向于通过同业拆借以及向金融机构发售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我国金融出现高杠杆的深层成因
1金融机构追求短期绩效,而忽视长远稳健发展
金融业需要稳健发展才能够长青的理念早已被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证实,并被金融行业从业者认可,然而在实际的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由于风险爆发具有滞后性,而短期的经营成果则能够在当期的报表中体现出来,因此金融机构很容易忽视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过分追求短期的效益。
2金融机构过于追求规模发展,而忽视了转型发展
当前金融机构在转型发展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与此同时,银行金融机构的收入结构中,利差收入仍然比较大,在利差一定的情况下,银行规模越大,则收入越多,因此扩大规模成为了银行增加收入的有效方式。而中小型银行相对大型银行而言,其自身的吸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近年来,中小型银行偏好通过向大型银行拆借或者发型债券的方式获得资金,在同业理财和同业存单之间存在利差的情况下,便大规模投资同业理财或者委外投资,以赚取利差收益,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中小型银行加大杠杆获得投资收益,这无疑会促使金融杠杆的增加。
3利率市场信息不畅,存在套利空间
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然而仍然存在利率信息碎片化,信息不畅通的情况,这就导致利率市场存在套利空间,虽然利用信息差获利空间较小但相对稳定,当银行的资金形成一定的规模时,仍然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各大银行纷纷加杠杆进行投资,增加投资总量,进而导致金融杠杆加大。
4金融创新不足,与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升级,传统的行业发展动力不足,新兴行业正在发展、崛起,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持,然而,金融行业各方面创新不足,仍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传统行业,然而传统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因此传统行业所需要的资金规模也在日益减少,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金融行业对于新兴行业的发展缺乏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难以打开其在新兴行业中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其资金只能在金融行业内部空转甚至是加杠杆投资。
三、我国金融去杠杆的内在逻辑及面临的风险
1金融业去杠杆的内在逻辑
一方面,金融系统内资金链过度延伸,“脱实向虚”,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在传统信用衍生过程中,银行是作为连接资金和实体部门的中介满足实体企业的投资需求。近年来,银行同业之间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链不断延长,这使得实体经济部门在融资过程中需要经过的环节增加,甚至挤占了实体部门的融资额度,抬高了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这使得国家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产生扭曲,反而带来了负面效果。
另一方面,资产负债期限、风险错配严重,致使久期与流动性杠杆“双高”。为了获取利益,银行会采取各种手段加大杠杆,核心原则是以久期较短的负债与久期较长的资产相匹配、以风险较低的负债与风险较高的负债相匹配。在银行系统中,同业拆借是实现资金扩张,规模扩大的有效方式,而同业拆借往往时间较短,而银行进行的资金配置时间通常比较长,这就使得银行非常容易发生资金配错风险,除此之外,银行还会利用回购市场加杠杆套利,这无疑进一步抬高了金融杠杆。
2金融业去杠杆面临的风险
首先,加剧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我国银行2019年第四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214万亿元,企业违约风险较大,而国家采取的侧供给政策的重点之一便是去杠杆,这一政策无疑会给产能过剩的企业以及经营困难的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使得这些企业成为坏账高发区,这将使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面临坏账风险压力。
其次,银行套利空间大幅压缩,为了去杠杆国家多次颁发金融监管政策,将同业存单吸纳纳入同业负债范畴,并全面紧缩通道,进行分类监管,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银行套利空间大幅下降。
最后,存单资产负债配错风险持续加大。国家采取紧缩政策,使得资产流动性减缓,而银行是资金的主要融入方,这无疑会导致银行吸收资金的难度加大,进而促使资金价格上涨,然而在资产端,银行的套利空间大幅缩小,加之资金流动性减缓,银行难以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获利,同时也将造成银行存单资产负债错配无以为继,进一步加大资产负债配错风险。
四、我国金融去杠杆路径的思考
1改进银行盈利模式
面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供给侧政策,银行通过同业拆借等方式快速获取资金,加大资金规模获利的传统盈利模式难以继续,为此银行应该进行盈利模式调整,将银行的核心放在服务上来,通过提供优质的贷款服务吸引客户,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得银行从单一的信贷中介转化为金融服务提供者,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在去杠杆的同时,降低银行风险,有利于银行长远、健康发展。
2严格把控自身风险
短期内银行增加非信贷资产确实能够为银行带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盈利模式会在后期产生加大的风险,因此银行应该严格把控自身的风险,而降低风险的措施之一便是回归实体经济,努力转变当前投资高于贷款、表外业务非常态发展的不良局面,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
3妥善处理问题债务
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如何处理问题债务是银行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银行应该通过债务重组、核销、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化解,减少银行的损失,而对于已经形成的损失类贷款,银行需要尽早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清理,并及时补充资本。
4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当前我国银行资产与负债错配情况严重,为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对银行的资產负债结构进行调整,采取负债定价资产的方式,实现对于资产和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匹配,避免资产与负债错配情况继续恶化,导致金融风险加剧。目前部分银行仍在试探央行是否有决心去杠杆,而与央行进行博弈的危险心态,试探央行的底线,而这些行为是银行应该摒弃的。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杨亮关于金融去杠杆与商业银行去风险的策略研究[J].南都学坛,2018,38(01):107~112
[2]李姝萍浅谈金融杠杆的成因、现状及金融去杠杆方式[J].中国商论,2018,(32):38~39
[3]王宇,刘磊金融去杠杆的逻辑[J].新金融,2018,(11):9~15
[4]马勇,陈雨露金融杠杆、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7,52(06):31~45
[5]宋连方金融去杠杆与流动性风险防控[J].青海金融,2019,(03):4~10
作者简介:
李知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