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扶贫
2020-07-04覃美玲刘金婵李英杰陆子裕许春燕
覃美玲 刘金婵 李英杰 陆子裕 许春燕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扶贫方式,通过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带动当地旅游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扶贫工作,使农民尽快的脱贫致富。本文通过研究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安徽宿州萧县,了解当地的资源现状,以及如何利用资源来进行扶贫脱贫,并且就萧县的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旅游扶贫;特色旅游;电商要素;萧县
中图分类号:F061;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8-0115-02
一、前言
近年来,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急剧上升,在旅游业由服务业发展成综合体,在乡村扶贫成为重中之重的现在,旅游扶贫的发展动力十足。萧县,古称龙城,拥有6000年的文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多处文化遗址,拥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是文物大县,其内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风景区等景点,具有很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是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好据点。
二、萧县旅游资源现状
萧县坐落在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代曾为萧国(东周时期所建萧国),在春秋时附庸于宋,秦朝时设为萧县,此后沿用此名称。萧县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资源充裕,环境优良,近年来工农业不断发展,拥有众多富有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如其最负盛名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而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1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皇藏峪风景区置身萧县城区东南30公里。这是恬属温带阔叶落叶林残存区,丛林面积3100多亩,拥有146种树木以及58种鸟类,基本上映现了淮北区域暖温带生物群落面貌。被省列为重点自然保护区。皇藏峪原名黄桑峪,由汉高祖刘邦曾隐藏于此地而更名为皇藏峪,早年因峪内长满黄桑而得名,现区内有皇藏洞、马扒泉、仙人床、天门寺等多处景点,于2008年正式通过国家4A级风景区评审,是安徽省的森林旅游示范景区。
2孔庙
又称宣圣庙、文庙、学宫,俗名黉学。始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年),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年重建,后又俱圯于水。后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古时为祭拜孔子的地方,在科举时代是县内的最高学府。现存主、侧两大院,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东廊庑、崇德斋等,于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殲灭国民党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洼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处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此景点包括外围的多处村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的传统革命教育基地。
4岱湖公园
岱湖公园是一座以滨水生态为核心,本土文化为特色,以生态涵养、文化体验、创新产业、休闲娱乐为功能的综合性景观公园。岱湖公园的绿化面积大,植物种类多,建有龙辰塔、音乐喷桥、十七孔桥等景观,是萧县近几年借鉴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建设的城市新标杆。
5白土古镇
白土镇因地下含丰富白瓷用的陶土而得名,是安徽省的第三批千年古镇,具有多处文物遗迹和旅游景点,代表性景点有萧窑旧址、刘裕故里、倒流河遗址、苏轼发现煤炭处、花甲寺遗址等。白土古镇拥有多处景点,是萧县实施乡村旅游措施的重要战略地点之一。
三、萧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
拥有天然不可再生的原生态旅游资源——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在自然资源稀缺、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这样的自然资源可谓是得天独厚。蔡洼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到这里学习参观对于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多处文化遗址,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
2劣势
一是萧县交通状况落后,来到萧县需要乘坐多种交通工具,几经换乘方可到达。这令不少游客对萧县望而却步。二是萧县旅游,住宿是难题。目前来到萧县可供住宿的场所只有不多的几家快捷酒店,住宿条件较为简陋。三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大,乡村旅游发展可持续性不强。
3机会
萧县旅游正处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消费,促进贫困县脱贫的关键时期,藉国家政策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是有利的。具有区位优势,与淮海经济中心徐州市相近,通过深化产业转型,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的区域协作,积极融入徐州经济圈,促进萧县发展。且萧县正在大力改善交通状况,这对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4威胁
萧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未能得到改善,“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修建不完善是制约旅游发展的重大因素,且景点旁住宿、饮食条件较差等,这对于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大为不利。萧县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萧县旅游知名度较低,多数游客不知道可选择去萧县旅游。周边一些发展较好的县城对萧县存在着经济制约。
四、萧县乡村旅游扶贫中呈现的问题
1扶贫现状
萧县是国家扶贫战略上的开发重点县,是安徽省深度贫困县。2017年,萧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持“1234+产业扶贫”思路,2017年带动42525人脱贫,贫困村由87个下降至30个。2019年,深入开展“面对面说扶贫”“六个一”系列帮扶活动,成立“1+9+23”工作专班,全县30个贫困村出列,带动12984户24032人脱贫,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旅游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乡村旅游文化节,打造休闲农家乐,研发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且皇藏峪获授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蔡洼景区入选长三角区域旅游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和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
2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贫困户基数大,贫困面广。现在许多青壮年都渴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离开家乡去往城市发展,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严重阻碍了农村本土经济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交通不完善。许多景点较为偏远,车次少,游客旅游舒适感和满意度低,各景点联动开发效果差;景点附近饮食、住宿设施不完善,且服务水平较低,影响顾客旅游体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3)贫困户自我脱贫意愿不强,内心动力不够。在实地调研考察过程中发现,该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安于现状,没有认识到自身处于贫困状态,没有发展动力;一心享受国家的帮扶,靠国家吃饭的依赖思想严重。
(4)特色旅游文化发展困难。城镇中不同乡村拥有的特色资源不同,需要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措施。因缺少合理的发展规划、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当地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
(5)旅游宣传少。部分政府和景点工作人员存在认知上的偏差,认为宣传可有可无;且在宣传时缺乏宣传规划,无法为景点形成良好的形象定位,从而难以形成长久的影响力。当地对旅游景点外宣力度不够,导致景点知名度无法向外扩张,客流量少,难以为乡村旅游业做较大贡献。
(6)个别帮扶人员思想工作不到位。旅游扶贫采用的是先富带动后富,有经验的人作为帮扶人员,但旅游扶贫的方式不是模式照搬,不同景点不同鄉村应因地制宜,采用相对应的扶贫方法,部分帮扶人员采用自己经验所得方式照套,导致当地脱贫路程困难。
(7)政府方面资金投入度较低。要进行旅游扶贫就要进行相应的旅游开发,进而需要建设相应的设施——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景点特色项目设施及旅游宣传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贫困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不管是村镇本身还是政府的资金都极为缺乏,难以对旅游开发和景点建设提供财力支持,难以对旅游资源做到有效开发。
五、萧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通过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至2019年为止,萧县通过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政策得到很大的发展,如今的萧县已经是焕然一新。但是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萧县的电商扶贫政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通过调研对萧县政府及人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萧县的交通建设,根据萧县的交通规划增加通往景点的公共车辆使游客出行更加方便。政府鼓励并投资当地人民在景区附近建设宾馆、民宿等提供游客住宿的设施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在景点设置服务设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使游客出行舒适度提高,进而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培训专业从业人员
从萧县如今的发展状况来看,萧县电商扶贫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景区服务态度差,因此政府可以培养专业人员从事电商扶贫行业,尤其是可以鼓励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参与培训,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脱贫,另一方面可以发展萧县的电商扶贫。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他们的服务态度以及对这一行业的了解。
3加强旅游文化宣传
由于其他地方的游客对萧县的景点和旅游文化并不够了解,因此萧县的旅游业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使萧县的电商扶贫力度更大,政府可以根据景区的特点制作宣传视频,可以将视频投放到旅游网站、网络视频、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提高萧县景区的知名度,使萧县的电商扶贫和“互联网+”扶贫相结合。
4提高当地居民的致富意识
当地居民对自身的经济现状的认识并不明确,部分人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进度的认知度并不高。政府应当鼓励当地居民创业致富,鼓励他们投身电商行业,通过萧县的旅游行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致富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瑾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江西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9,(10):74~81
[2]刘振华以柞水县为例的乡村旅游带动“旅游+扶贫”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106~107.
[3](安徽省)2019年萧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4]杨超基于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商讯,2019,(18):8~9
[5]陈建梅,余丽琼四川省巴中市万寿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5):25~26
[注]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发展旅游扶贫——以安徽宿州萧县为例》(项目编号:201810378549)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张宇婷
作者简介:
1
覃美玲,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2刘金婵,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学生。
3李英杰,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生。
4陆子裕,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生。
5许春燕,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生。